首页 理论教育 总编辑手记:与书斋告别的滋味

总编辑手记:与书斋告别的滋味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生必须多次地同生活的长短亭告别,这次的告别和当初与平静的书斋告别,其中别有一番滋味,但绝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

总编辑手记:与书斋告别的滋味

(本文原载《出版广场》1995年第6期)

在一次聚会中,听一位学兄说,怀中师白发染鬓,时不时流露出一抹苍凉感,我怦然心跳:难道功成名就者都逃脱不了寂寞的追逐?岁末将至,收到了怀中师馈赠的新著《芬芳岁月》,紫罗兰色的封面上印着一帧照片:广袤无垠的庄稼地,一道道田垄披着金色的霞光,远处一辆拖拉机正在辛勤地耕耘。我满怀喜悦,怀中师依旧笔耕不辍,英雄暮年的苍凉纵然时有掠过他的心头,但他却拥抱着人生的芬芳岁月,心中贮满了紫罗兰的温馨。

许怀中先生笔耕生涯的辉煌时期是由三部乐章组成的。

随着十年浩劫的结束,中国文坛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现实主义文学重放异彩,在一片鲜花堆锦、眼花缭乱中,怀中师情有独钟:全方位研究鲁迅,撰写鲁迅研究的系列专著。1977年春,他开始酝酿写作《鲁迅与文艺批评》,他一面准备资料,一面给我们毕业班“文艺评论”专题组的四位同学讲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就理出了书稿的粗坯。其间,我们还一道去北京,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和鲁迅北京故居,当时这两个“文坛圣地”尚门可罗雀,怀中师那份景仰和专注的神情,使我们多少抱着参观游览心理的同学,隐隐觉得亵渎了什么。《鲁迅与文艺批评》于1979年出版后,怀中师一鼓作气写出了《鲁迅创作思想的辩证法》《鲁迅与中国古典小说》《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等鲁迅研究专著,在文学界声名鹊起。厦门大学风景秀丽,校园里到处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年轻面孔,学者的坐冷板凳生涯,在旁人看来总是单调和枯燥。怀中师从不讳言做学问是一项寂寞的事,可他珍惜寂寞的赐予,因为寂寞正是创造的伴侣,他在其中感到生命的丰富和厚实。正当他认定目标执着地追求之际,命运之神叩动他的心扉,他的生命旅途面临着意外的抉择。组织上决定调他到省里担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厅厅长。在官本位盛行的今天,常人眼中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怀中师却陷入了苦闷与彷徨。对于这人生道路上不期然的变化,他真有些不知所措,正如他后来在文章中所写的:“记得当我离开平静的书斋的时候,真是心如刀割,果真我的学术研究的生命,就从此夭折了吗?”“舍不得割断正在陶醉其中的研究课题和写作所牵连的丝缕,这情结,却是明晰的。”“从小就和文学结了缘,早已难弃了。”我们夫妇抱着还未满周岁的幼儿,在贫民窟似的单间宿舍里略备小酌为先生饯行。我搜肠刮肚寻找慰藉他的话。我说,学者当官,从学术角度来说固然是人才的浪费,可是,在知识分子成堆的部门,若非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行家任领导,往往会出现“武大郎开店”压抑人才的局面。怀中师听了若有所思,但未置可否。他毕竟是带着某种缺憾走马上任去了,内心交织着一个知识分子告别书斋生活的留恋和肩负新工作的责任感。

流逝的岁月给世界装点了新的色调,也给人们留下各自的况味。暮色降临的厦大校园林荫道上,失去了怀中师漫步的身影。我时常关注他的状况,听说他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和工作,不仅应付裕如,并且口碑颇佳,在80年代前期,思想文化界十分活跃,但也处于多事之秋,他的稳健和宽容的气质,正是知识分子所心仪的。心有千千结。我深知他在各种繁文缛节之余,一定还眷恋着学术研究和写作,因为这已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www.xing528.com)

第一次到省委大院看望他时,我们夫妇带着已会走路的孩子一道去。屏山大院里阒无声息,在夜幕的笼罩下,我们顺着曲曲弯弯的石阶拾级而上,依据所指,找到了坐落在山坡上的那座楼房。周围高大的古樟树,把这座楼房隐在幽绿之中,在石阶上几度上下往返,终于觅到通向第三层的一座水泥浮桥。一株苍劲老松扎根在斜坡石隙之间,树根盘满山坡,长须低垂,虬枝四展,把桥面遮得严严实实,像深山的古刹,十分清幽,倒是个做学问的处所。先生和师母带我们参观了每一间房,小孩蹦蹦跳跳地点数房间的数目,最后竟没点算清楚,我们都快乐地大笑。我说,如果当初这些房子安置在厦大,写东西就不愁没地点了。怀中师却有点怏怏,说很忙,时间对他太吝啬了,又说他经过一年多新生活的调适,准备重新拿起笔写作和研究。我们笑而不答,明知这是绝无可能的事,但用不着去浇他的兴头。谁知,他真的重新挥戈上阵,如他所说,“像捡煤渣的老婆子”,把点点滴滴时间都积攒起来,几年之间,居然写出了《美的心灵历程》《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的变迁》《关于“人”的审视和建构》三部现代小说研究和鲁迅研究的学术著作。学界同仁都被他的成就所折服。我仔细拜读过《美的心灵历程》,它以大量作家作品为基础,着眼现代小说人物的心理内涵,概括了现代小说发展的演变过程,探索了小说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而揭示其发展规律。它以全新的审视点,突破旧有框架,从人物的心理内涵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描绘,对现代小说人物进行社会心理学的分类,勾勒出一条现代小说发展的轨迹,从而形成现代小说史的新结构,提供新的文学思想参照系。这部专著体现了怀中师惯有的稳中求新的学术追求。他后来在《作家自画像》一文中对于我认为的“稳中求新”的看法予以肯定,说“它确是我所追求的学术品格”。接着,他的笔触又指向散文领域,发表了大量记录、抒怀个人行踪、际遇的文章,先后结集成《秋色满山楼》《年年今夜》和《许怀中散文新作选》。当他的第一部散文集《秋色满山楼》出版之际,我原以为这大概是自娱的闲笔,及至拜读之后,叹服之情油然而生:他的散文作品在亲切淡雅的抒写中飘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诗情画意的描摹中闪耀着对人生世态的哲理思考,既有学者的睿智,又有艺术家的细腻,着力发掘出生活中的美感,诗意浓郁,情致深沉,哲理丰富,回荡着追寻真、善、美的心声。冰心誉其为“散文名家”,他是当之无愧的。

十年的时光如十里长亭。怀中师从行政领导岗位退了下来,心之驿站又无可逃遁地面临一个寂寞期,华发已经斑白,心中贮满了过去平静书斋中体会不到的人生新知和生活纷扰,纵横交错的心路,已伸向社会的角角落落,加强了与时代脉搏共振的频率。人生必须多次地同生活的长短亭告别,这次的告别和当初与平静的书斋告别,其中别有一番滋味,但绝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

迢迢心路思悠悠。我想象着他在漫步中,静思默想,翱翔在思维的自由空间,“有时顿悟,有时疑惑,有时感慨,有时亢奋,有时恋旧,有时追求,有时捕捉灵感,有时跌入困顿。”“岁月在脚步下消失,结出艰涩的苦瓜和饱满的甜果”。十年的辉煌岁月,怀中师的感情空间和理性世界的浓化和深化,对人生底蕴的品味,这笔宝贵的思想精神财富,一定会化作新的美文奉献给读者。他的《芬芳岁月》仅是报春的第一枝,今后,他的笔耕的芬芳乐章必将更加动人心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