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师生关系的定义问题

探讨师生关系的定义问题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其他问题相比,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这首先表现在师生关系的定义上。相当多的论文、教科书和专著在研究师生关系时不明确交代师生关系的定义,而代之以简单的一句话或一大段叙述性解释。这是师生关系的特殊性所在。)将师生关系归属于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并没有错。

探讨师生关系的定义问题

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其他问题相比,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这首先表现在师生关系的定义上。相当多的论文、教科书和专著在研究师生关系时不明确交代师生关系的定义,而代之以简单的一句话或一大段叙述性解释。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较为完整的定义有以下几个。

“师生关系(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师生关系就微观而言,主要指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包括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以满足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以情感认识等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南京师大教育系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版,第140页。)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许高厚主编:《现代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李谨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其中以教育与被教育、促进与发展为最高核心层次,由它制约着师生间的管理关系、人际关系、伦理关系等。”(姜智:《师生关系模式及其选择》,北京师范大学申请学位论文,未公开发表。)(www.xing528.com)

从上述几个定义可以看出,研究者们的理论假设、研究视角、关注重点有所不同,表明人们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存在着分歧。当然,它们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共同点。

1.主张师生关系以教育教学活动为前提,强调了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特有的,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这是师生关系的特殊性所在。

2.将教学活动视为师生关系的核心,“现今师生观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是围绕着教学任务及实现这一脉络展开的,师生关系等同于或近似地等同于教与学的关系”(胡尔纲:《角色理论与师生关系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第6期)。由此决定了师生关系的研究大多限定在课堂领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生关系研究的片面化和简单化,削弱了课堂以外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3.在师生关系与教育目标的关系上,师生关系被定位于手段和工具,为一定的教育目标服务。人的因素处于次要地位,事的因素处于主要地位。这是我国教育界长期坚持的学科中心主义的教育观的反映。

4.“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却常常流于一般化和公式化,即把特殊的师生关系单纯当作一般的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并把复杂的师生关系简单化。”(陈桂生著:《“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232页。)将师生关系归属于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并没有错。但如果简单地套用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研究方法来界定和论述师生关系,就无法体现师生关系的特殊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