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越南祖师爷崇拜及行业传承

越南祖师爷崇拜及行业传承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越南,祖师[44]也受到后人的祭祀和尊崇。祖师即首先创立某种行业的人。有着共同职业或做同一生意的人往往聚合为“坊”,坊里专门建有祖师庙,供奉祖师神像或牌位。祖师的忌日也称为“坊祭”。除了在庙中集体祭祀自己的祖师外,“坊”里的每个成员还在家中供奉祖师。人们认为祖师既然创立了这一行,便会一直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并保佑后辈们,使其将行业继续发扬光大。

越南祖师爷崇拜及行业传承

越南,祖师[44]也受到后人的祭祀和尊崇。祖师即首先创立某种行业的人。有着共同职业或做同一生意的人往往聚合为“坊”,坊里专门建有祖师庙,供奉祖师神像或牌位。祖师的忌日也称为“坊祭”。除了在庙中集体祭祀自己的祖师外,“坊”里的每个成员还在家中供奉祖师。人们认为祖师既然创立了这一行,便会一直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并保佑后辈们,使其将行业继续发扬光大。

【注释】

[1]由于儒学在极大程度上是东亚文化的一个有机成分,以致于常常被看作一种思想体系和区域现象,而非世界宗教。从伦理—宗教的意义出发,越南及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倾向称儒学为“儒教”。

[2]越南宗教律法和宪法从未肯定“无神论”为越南社会的统治思想。实际上,越南共产党对于党员信教也比较宽容。

[3]梁志明:《略论越南佛教的源流、发展及其在李陈时期的历史作用》,载《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代化》,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202页。

[4][越]《禅苑集英》, 《越南文学总集》第二集,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0-191页。

[5]吴士连等纂修:《大越史记全书》卷七,陈荆和校合本.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昭和五十九年,第441页。

[6]谭志词:《侨僧与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及其启示》,载《八桂侨刊》,2009年第4期,第62-63页。

[7][越]陈玉添:《越南文化本色探寻》,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470页。

[8][越]陈玉添:《越南文化本色探寻》,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531页。

[9]转引自何成轩:《儒学南传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

[10]转引自何成轩:《儒学南传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1-93页。

[11]《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三, 《士纪》。

[12]梁志明:《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载《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

[13]府、县所设教授和训导主要负责教学工作;省或道设督学,负责省或道的儒学教化和考试工作,具有行政职能。

[14]考生和考生家长到文庙祭拜孔子魁星。据道教神谱,魁星乃天上掌管进学的神仙,文庙的入口处即是魁星阁,也叫魁文阁。

[15]越南实行学科带头人制,每个学科一般只有领军人物是教授,老教授退休后再评审出继任的教授。在越南,职称评审极其苛刻,能够升任副教授已足可光耀门庭了,晋升教授不仅被视为对学术水平的肯定,还是巨大的荣誉。现在,越南全国每年晋升40~50名教授。

[16]梁志明:《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载《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

[17][越]潘玉:《越南文化本色》,河内.文化通讯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213页。

[18][越]潘玉:《越南文化本色》,河内.文化通讯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

[19]梁志明:《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载《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20]《安南志原》记载:“交趾旧俗,信尚鬼神,淫祠最多。人有灾患,跳巫走觋,无所不至,信其所说,并皆允从。”最早记载雄王的越南史书《越史略》则称交趾嘉宁部“有异人焉,能以幻术服诸部落,自称雄王,都于文郎,号文郎国”。可见越南人自古就好鬼神、方术、巫术之事。

[21]王彦:《越南历史上的道教初探》,载《北大亚太研究》,1993年第2期,第231-239页。

[22][越]陈玉添:《 越南文化本色探寻》,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516页。(www.xing528.com)

[23]转引自许永璋:《论道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载《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第102页。

[24]越南著名谶纬大师,写了许多带预言性质的歌谣,类似于刘伯温的《推背图》。

[25]如宣传掌握了使法国枪支转向的法术,或在弓箭、刀上贴符咒等。

[26]陈兴道是越南的民族英雄,曾两次大败元军,被认为能驱邪除魔、救难于民,被尊为陈圣王

[27]柳杏是一位真人,生活在16世纪,南定省务本县云吉人氏。相传她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投胎下凡到人间,因此身怀许多神奇的法术。她时而与名人吟诗论道,时而在民间掀起疫病,时而劝善惩恶,时而帮助帝王杀敌抵御外侵,等等。柳杏公主往往作为越南人的“三府”(上天母、地母、水母)或“四府”(天母、地母、水母、山岳母)之一被供奉,在这里,道教与越南人固有的母神信仰融合在了一起。

[28]褚童子本家境贫寒,与仙容公主结为夫妻,勤劳致富,得传法术并最终得道升天。

[29]转引自许永璋:《论道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载《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第106页。

[30][越]陈玉添:《越南文化本色探寻》,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564-565页。

[31]雷慧萃:《越南的高台教》,载《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11期。

[32]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5页。

[33]这也是越南“重男轻女”传统最根本的原因,没有儿子即意味着自己死后无法享有香火、祭祀,灵魂没有归依,只能作为孤魂野鬼在初一、十五享用路边的香火。在封建社会,没有儿子即为无后,是最大的不孝,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4]范明鹤、阮科恬:《关于在工业化现代化时期发展文化、培育新人》,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2003年版,第469页。

[35]孙衍峰:《越南民间的城隍信仰》,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36][越]吴德盛:《母道(教)》,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9页。

[37]人物原型源自《山精水精的传说》,因为山精“能排水族”,深受水患不断的越南民族尊崇。

[38]按12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对应的当年行谴神分别是周王、赵王、魏王、郑王、楚王吴王秦王、宋王、齐王、鲁王、越王和刘王。

[39]范郎为“土公”,掌管一切厨房之事;重高为“土地”,掌管一切家庭之事;氏儿是“土祗”,掌管集市和菜园之事。

[40]其功能相当于“灶神”。

[41]地有土公,河有河伯。

[42]即根据阴阳五行的颜色和方位绘出的五只虎:中间为黄色虎,四周分别为白虎、黑虎、赤虎和青虎。

[43]关于铜鼓生殖崇拜象征性,越南学者陈玉添总结道:“首先,铜鼓的形状从舂米的臼发展而来;第二,敲铜鼓的方式模仿的是舂米的动作;第三,铜鼓鼓面中心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其光芒象征男性生殖器,光芒之间带有裂缝的叶状突起象征女性生殖器;第四,铜鼓四周常装饰有蟾蜍雕刻,蟾蜍能带来雨和庄稼丰收,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第五,铜鼓的声音类似雷声,也有上述象征意义。” ([越]陈玉添:《越南文化本色探寻》, 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239-240页。)

[44]越南又称“先师”、“艺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