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得力孔教会会员籍贯与背景

实得力孔教会会员籍贯与背景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实得力孔教会的《章程》规定,会员是不分籍贯的。在《章程》中最早的《入会志愿书》中确实也没有“籍贯”这个栏目。实得力孔教会有专门的会员名录、会员住址名册,然后又进一步分潮帮、广帮、福帮对会员名录分开造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了解和辨别会员的籍贯在战前的新加坡华人社会始终是重要的。所以虽然“无论何色人等”都可以加入实得力孔教会,但是在现实的华人社会之权力关系和习惯之中,籍贯最终还是扮演了一定之角色。

实得力孔教会会员籍贯与背景

新加坡的早期华人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广东、海南三省。若以大的方言区分则主要为福建、潮州、广东、客家、海南五个群体。按照实得力孔教会的《章程》规定,会员是不分籍贯的。因此实得力孔教会是一个多方言群体的组织。在《章程》中最早的《入会志愿书》中确实也没有“籍贯”这个栏目。1914年最早的《章程》展示的是一种原则,那时设计的《入会志愿书》也和这个原则互为表里。[2]新加坡华人社会在当时以帮权为主要权力架构,团体中又以地缘组织为最强大。实得力孔教会这种跨越籍贯的原则,既吻合孔教作为全民族应该共有的理想,也同时予以后人不少跨帮合作的想象。

可惜时代的烙印还是非常明显的。实得力孔教会有专门的会员名录、会员住址名册,然后又进一步分潮帮、广帮、福帮对会员名录分开造册。可见方言籍贯在现实的操作中还是有其重要性的。我们不清楚实得力孔教会在分开造册之后,又采取了哪一些措施,也不清楚方言籍贯在孔教会内部起着什么作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了解和辨别会员的籍贯在战前的新加坡华人社会始终是重要的。

实得力孔教会《入会志愿书》共有三个版本,除了1914年最早的初版之外,1927—1928年和1933—1934年都各有所修改。文南飞指出三个版本“从时间上来看又恰好跟三届董事会换届选举的时间吻合。这种情况至少说明每届董事会开始之初都曾大力吸引会员入会,并对会员资料有所整理,也可以说是我们现在能够见到诸多版本的会员资料的重要原因”。[3]表面上看来,从语言的选择上而言,实得力孔教会反倒是一开始就很重视双语并用,所以《入会志愿书》初版是中英文双份,之后的两个版本则只有中文。此外,1933—1934年版本多了“介绍人”一个栏目。但真正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后两个版本都新出现了要求入会者填入“原籍_________省_________县________乡”的籍贯资料。所以虽然“无论何色人等”都可以加入实得力孔教会,但是在现实的华人社会之权力关系和习惯之中,籍贯最终还是扮演了一定之角色。(www.xing528.com)

文南飞按照现存的会员册,笼统地计算得出如果以籍贯分帮计之的话,实得力孔教会会员中潮帮人士、广帮人士、福帮人士,共465人,而其中潮帮113人、福帮175人、广帮146人。此外,按她的计算,若是依照职业来划分,则实得力孔教会会员大体来自社会领袖、商家、律师、医生、职员等行业,其中又以商家为多。但很多《入会志愿书》上并没有写明职业,因此具体数目和比例无法统计出来。[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