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黄浦区教研队伍建设与研修机制成果一览

上海黄浦区教研队伍建设与研修机制成果一览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环节通过帮助角色“图图”找到新的家,使幼儿了解数楼层、数房间的准确方法;第二环节通过帮助“图图”家门口的信箱上贴上每个房间的信箱号码,让幼儿学会按照序数找到相应的位置;第三环节通过观察发现各自爸爸的位置,然后在信封上贴上房间号码,送出自己的礼物卡,使幼儿能够运用序数经验来表示房间号码。真正实现教学中的幼儿“快乐学”,教师“有效教”。

上海黄浦区教研队伍建设与研修机制成果一览

一般而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有兴趣才会学习”“有体验才会建构”“有感知才会理解”“有理解才会运用”。这其中感知和体验是基础和前提,理解和建构才是我们的期望。如何在教学中让幼儿感知、体验、理解、建构?我们认为,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循序的基础上,更应该详略得当,教学时间的分配应该科学合理,有助于目标达成。

优化教学时间,强调教学目标与内容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强调不同年龄班教学时间的“因人而异”:大班30分钟,中班25分钟,小班20分钟。所谓详略得当,就是要求重难点的落实时间有保证。

比如小班语言活动“好喝的汤”,整个活动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出示“大汤锅”,引出话题(引发经验——约2分钟);

第二环节:看看讲讲图书《小动物来做汤》(丰富经验——约7分钟);

第三环节:选选做做“好喝的汤”,我来做一锅汤(运用经验——约10分钟)。

在上述三个环节中,教学重难点是第二、第三环节,教师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幼儿猜测、表达、模仿。整个活动环节设计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详略得当。活动中,幼儿由故事内容学讲短句(如:“小兔来做汤,做的萝卜汤”),过渡到自己选择菜肴做汤,在与教师交流中说出短句。如教师问“某某某来做汤,做的什么汤?”幼儿答“做的青菜汤”或者“做的青菜番茄汤”。

这样的环节安排,较好地体现了教师对幼儿认知、语言发展的推进作用,反映了幼儿由模仿到创造的学习过程,教学目标在活动过程层层落实、达成。(www.xing528.com)

再如中班数学活动“寄礼物”,教师结合6月17日“父亲节”的特殊日子,创设了“给爸爸寄贺卡”的活动情境,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找“图图”新家,初步感知房间号码的数字含义(约6分钟);

第二环节:贴信箱号码,进一步理解房间号码的数字含义(约8分钟);

第三环节:贴房间号码,尝试运用序数经验表示房间号码(约10分钟)。

整个活动围绕教学目标:①感知房间号码数字的不同含义,尝试运用序数经验表示房间号码;②乐意观察、表达与操作,产生给爸爸寄贺卡的美好意愿,环节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时间安排合理,重点、难点得以解决。第一环节通过帮助角色“图图”找到新的家,使幼儿了解数楼层、数房间的准确方法(共三层楼);第二环节通过帮助“图图”家门口的信箱上贴上每个房间的信箱号码,让幼儿学会按照序数找到相应的位置(共三层楼);第三环节通过观察发现各自爸爸(每个幼儿的爸爸照片)的位置(共五层楼),然后在信封上贴上房间号码,送出自己的礼物卡,使幼儿能够运用序数经验来表示房间号码。

这个活动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的设计既符合幼儿学习认知发展规律,又体现了对幼儿主动学习的关注,体现活动对幼儿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注重让幼儿在观察判断、表达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感知号码和楼层、房间数字之间的关系,积累序数经验,提升了对序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效地达成了活动目标。

优化教学环节设计,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虽然不是唯一依据,但是其价值举足轻重。我们应当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理论,顺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不断优化故事教学的环节设计,注重循序渐进,详略得当;强调寓教于乐,有趣有序。真正实现教学中的幼儿“快乐学”,教师“有效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