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学体系:含义、构建原则与方法

教育学体系:含义、构建原则与方法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展教育学体系的研究,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客观要求,不断地建构、完善和发展教育学体系,是当今教育理论建设的迫切需要。教育学体系问题关系到教育学有没有资格成为一门科学,进而关系到教育学的前途命运。

教育学体系:含义、构建原则与方法

1.教育学体系的含义

教育学体系是指教育学研究的范围和学科,是教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任何一门科学既要有其明确的研究对象,又要有其体系,而界说一门学科或科学的研究对象,其根本的意义也就在于为其确定研究的范围。所以,体系的问题是和对象的问题密切联系着的。一切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没有对象,科学就失去独立存在的权利。认不清研究对象的界限,也会造成科学体系的混乱或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一门成熟的科学或学科,其理论体系及层次总表现得比较清晰和有条理。有人以为,体系问题仅仅是个形式问题,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列宁说:“真理只是在它们的总和中以及在它们的关系中才会实现。”[1]现代系统论也告诉我们,体系和结构不同,科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也不同。因此,只有把教育学体系置于一定的结构和关系之中,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其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所以,对教育学体系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开展教育学体系的研究,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客观要求,不断地建构、完善和发展教育学体系,是当今教育理论建设的迫切需要。教育学体系问题关系到教育学有没有资格成为一门科学,进而关系到教育学的前途命运。教育学需要一个科学体系。

教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其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比较缓慢。教育学体系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划分问题,在国内外教育学著作中尚没有比较明确、一致的观点。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后,它就处于一种混沌的综合状态。但是,在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它的分类在不断变化,分得越来越细,人们终于可以比较正确地把握教育学体系了。教育学作为人类教育活动的理论形态,是在人类教育思想和理论思维有了相当发展之后逐步形成的,而其体系的确立,则只有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才有可能。

总之,教育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学科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既对立,又联系。科学分化是以科学综合为基础,而科学综合又是以科学进一步分化为前提。

2.教育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教育学体系的构建,总的要求是:体系既要有层次性,又要有完整性。

教育科学是一个内部结构具有层次递阶性的独立系统,可以采用系统分类法进行学科分科。第一层次子系统包括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第二层次是从第一层次子系统中派生出来的子系统。首先,基础学科派生出理论学科和一般学科两个子系统。其次,由于应用学科把教育基础理论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同时又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渗入了不同的学科成果,因而派生出部门教育学科、区域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学科三个子系统。第三层次子系统是从第二层次系统专业教育学科派生出来的跨部门教育学科和职能教育学科两个子系统。上述系统分类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第一,能够明显地透视教育科学体系的层次结构;

第二,能够看清各子系统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的关系;

第三,能够较为科学地对教育学内部学科进行有序的分类。

在这里,层次性对教育学体系来说,具有重要的支柱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才兴起的科学学告诉我们,科学体系和科学研究是按不同层次而存在和得以进行的,认识和把握其存在的不同层次,不仅可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而且是人类对科学把握能力的反映。过去,人们一般只把科学研究分为宏观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微观的应用研究。近些年来,不少科学家鉴于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研究之间相隔太远,难以使理论起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主张在宏观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微观的应用研究之间增加一个中观研究或称发展研究。这就是说,科学体系和科学研究应该由宏观、中观、微观或由基础理论、中间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三个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不同层次所组成。这是由于中间性研究可以使基础理论技术化、可操作,使应用理论的研究为实际应用奠定直接而现实的基础。中间性研究的这种居中转化机制,使得它在科学研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也使得它在科学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具有普遍的意义。

社会科学之所以需要中间性研究,也就是需要在各门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与该门科学所涉及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之间建立起科学而便利的通道,以及确立把抽象理论转化为提高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和步骤。目前,社会科学中的许多学科力图进行层次划分,目的就是促进其体系在科学研究中的合理性、科学性。(www.xing528.com)

不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坚持按不同层次的视角来看待科学研究和科学体系本身,这种思路,对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学体系的构建,无疑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大分支,其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来进行,甚至可以说,教育学体系只有首先把握其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层次,才算真正找到了支撑教育学体系大厦的骨架和支点

3.教育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

作为一门科学,其体系与内容,应是按逻辑的要求去推导、演绎,这样才符合一般人的思维特性。因此,教育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对教育现象及其存在形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然后再做实事求是的归类,以构成一个全面完整的体系。其推导、演绎的方法大致如次:

依据教育现象、教育形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空间形式,于是就可产生家庭教育学、学校教育学、社会教育学等不同学科或门类;而依据学校教育现象存在的特点和层次,还可进而产生幼儿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以及特殊教育学等学科。

依据学校教育中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于是就可产生语文教育学、外语教育学、音乐教育学、体育教育学之类不同学科。

依据教育现象、教育形态以及教育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历史,于是便产生了教育活动史、教育制度史、教育思想史等有关教育历史的教育学科以及教育未来学之类的学科。

依据教育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等不同学科。

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自成体系的,科学体系由它所研究的领域所构成。一方面,各门科学所研究的客观领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科学有不同的体系;另一方面,科学知识、科学理论总是而且只能是人对某一客观领域中的事物和关系的主观反映。不同的人,即使是训练、修养有素的科学家,也会由于角度不同、观点不同、思想方法不同或知识背景不同,对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反映。因此,同一门科学知识体系会因不同的学者、专家的认识视角不同而有所不同。

总之,在人类社会中,教育现象、教育形态存在和发展的时间、地点、条件、形式、内容、手段、方法、特点等方面的问题,都应是教育学研究的范围。教育的对象是人,有关人的心理、生理、思维以及相关活动和管理,同样也是教育学研究的范围,都必须纳入教育学的体系之中。

4.教育学体系的总体结构

目前教育学的体系中,形成了理论教育学、部门教育学、边缘教育学和应用教育学。而理论教育学、部门教育学、边缘教育学、应用教育学,则是现代教育科学系统的基本结构。它具体体现着“理论—应用”这一科学基本秩序。由于现代教育科学系统的形成,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将进入全面、深刻、具体的认识阶段,教育科学也将由此进入成熟发达的阶段。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不仅以学校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发展为实践基础,也以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社会化为其实践基础。

教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是人类对教育认识发展的一个“圆圈”,它必然要分化出理论教育学。在近代,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还是笼统的,人们从外部联系上描绘教育运动的总过程,这是一种不自觉的理论思维,没有很好地解决教育现象认识中的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的矛盾。现代教育学开始对教育现象进行分门别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人们必然逐步认识到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这一认识论的基本矛盾,并以科学地解决这一矛盾、建立科学的理论教育学、揭示“社会教育和人类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而告终。总之,现代教育促使教育学形成科学系统,也促使教育科学趋于发达和成熟。教育学体系的总体结构如下页图例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