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研究的含义与原则及优化方法

调查研究的含义与原则及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社会调查是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的。社会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应用不能完全脱离人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社会是一个系统,要正确认识社会,对社会系统及其各个要素进行调查研究,就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在社会调查中,坚持系统性原则,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调查研究社会系统的各个要素,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是要调查研究社会系统内部的

调查研究的含义与原则及优化方法

(一)调查研究的含义

调查研究,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问题和现象的信息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综合,作出全面细致的描述和解释,阐明社会问题和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向被访者询问问题来搜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调查研究在当前社会科学领域和领导决策学领域得到普遍使用,主要步骤包括抽样、问卷设计、访谈(邮寄问卷)和数据处理等。

(二)调查研究的三要素

1.询问

询问是调查研究的首要要素,是一个科学测量过程,对于询问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理论上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询问作为科学方法来使用;只有经过对每个步骤的检验,才能确定得到的询问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进行询问时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只有先确立标准化询问规范,才能实现对询问过程的理论检验。无论是自填问卷,还是当面访谈或者电话访问,要检验的其实就是实际询问过程对标准化询问规范的偏离程度。

2.被访者

从研究总体中选举有代表性的被访者,是调查研究取得成果的关键。在调查研究中,如果不是逐一访问每一个潜在的调查对象,而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出一部分来访问,就产生一个合理挑选样本的过程。从理论上讲,抽样过程并不是调查研究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但大部分研究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一般都需要进行抽样。抽样调查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是调查研究的同义词,由于样本状态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总体状态。因此只要进行抽样就必然有抽样误差存在,所以在抽样调查中,如何通过抽样设计来减少抽样误差,尽可能地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就成为调查研究成功的关键一环,在实践中,可以按照不同原则设计抽样方法,但只有按照随机原则设计的概率抽样方法,才能根据统计理论原理比较精确地估算出抽样误差,从而实现由样本推论总体的目的。与询问测量过程相比,概率抽样过程的科学化程度更高。

3.统计分析

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以此说明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这是完成调查研究的必要环节。如果不能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那么之前所有的过程都将失去意义。

(三)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社会调查是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的。根据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要使社会调查获得可靠的信息,得出符合社会实际的结论,社会调查就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社会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社会调查的作用来说,社会调查的出发点是要探索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和社会行为模式。一般认为,社会规律是指社会从总体上出现的统计规律。社会行为模式是指由社会规范和制度所规定的相对持久的并为绝大多数人认可、接受的行为模式。社会调查就是试图通过了解各类社会现象的表征,掌握其本质,进而科学地解释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规律性。要实现社会调查的这种作用,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客观性原则,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而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要真正深入社会实际,深入社会生活的具体层面去搞社会调查。钻到书堆里、文件堆里,飞在上面蜻蜓点水式的所谓“考察”,是不可能真正了解社会事实的,也不可能达到认识社会研究对象的目的。(www.xing528.com)

(2)要尊重客观事实,忠实地从社会事实中,通过观察与了解,反映社会客观事实。首先要不唯“上”,即不能迎合上级或权威人士的意图,带着已有的结论或上级领导的意愿去搜集资料,或对社会事实任意取舍、裁剪、歪曲;其次要不唯“书”,即不能为书本上已有的结论或不适应社会变迁的老框框所禁锢,而是从书本中跳出来,尊重生动的、时刻变动的社会事实。

(3)不能随大溜,不能为多数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看法所左右,人云亦云,要么是不肯思考,要么是害怕自己的看法与大多数人相左,这都不可能探求到真知。

(4)不能太自我,即不能以先入为主的思想框框去反映社会客观现实,不能用主观想象或猜测去代替客观事实,不能害怕否定自己的不符合社会事实的观点,要正视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脱意识。真正的调查研究者必须以社会客观事实作为检验和解释假设的最终标准,而不是将调查资料仅仅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工具。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社会调查内在逻辑的规范性。社会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应用不能完全脱离人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价值倾向性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承认这种影响的存在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在社会调查中,价值倾向性和科学性原则这两者似乎经常处于相互矛盾相互对立之中,这种对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有些人习惯于从自己头脑中原来固有的观念出发,不顾客观事实的发展变化,评判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这就违反了社会调查考察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社会调查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决社会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实践向社会调查研究提出待解决的课题。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大量的社会问题,呼唤社会调查去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社会实践促使调查研究的结论精确化、科学化。社会调查无论是理论构建过程,还是理论检验过程,都是从观察到检验概括,从检验概括到理论检验与理论形成的过程,这其中的联系环节是社会实践;三是判定社会调查中的人的思维是否符合社会客观实际,也是个实践问题。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自身都无法判定主观思维和社会实际是否一致,社会调查对社会现实的解释正确了,在实践中得到结果,其调查的结论才是正确的。

4.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是指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在系统中每个要素的性质和行为既影响整体的性质和行为,同时又受到整体性质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对于任何系统可以根据要素的不同性质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系统层次的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系统网络。社会是一个系统,要正确认识社会,对社会系统及其各个要素进行调查研究,就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

在社会调查中,坚持系统性原则,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调查研究社会系统的各个要素,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是要调查研究社会系统内部的结构及其组合的方式;三是要调查研究系统的整体特性和功能;四是要调查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最后是社会组织与环境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包括组织内部结构的变化、人事、操作规则、效用、关系及组织的声望,等等。只有把握以上各个方面,才能准确完整地认识、解释作为系统的社会整体及其各个子系统。

5.统一性原则

社会调查应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统一的原则。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从质与量两个方面入手,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定性研究是指按照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中全面地观察事物,从总体上认识事物特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比较侧重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与解释。定量研究则是指运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搜集并处理与某一社会现象相关的数据资料,经过比较分析,从中找出社会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从性质上比较,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方法。从社会调查研究的过程和效果来说,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定量研究的优点在于: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高,逻辑推论比较严谨,因而更客观,更科学,以数据形式出现的结论往往对受众更有说服力,能大大推动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化,促进对社会现象中普遍存在的因果关系作出精确的分析。定性研究的优点在于:有助于从总体上、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性,适合在社会结构简单、同质性强的条件下对社会现象进行有意识的考察与主观分析。在实际社会调查中究竟该运用哪种方式,不仅取决于调查者的兴趣与专业的功底,而且取决于所要研究的课题,必须根据题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也可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又各自独立地发挥作用,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克服不足和缺陷,提高社会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