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统筹考虑和安排课程,注意年级之间、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四)多样化原则当前从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来看,以学科设置为主,这为学生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了保证,然而创业者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其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信息化原则

信息社会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信息时代人类主体相互沟通并与现实世界相互联系的重要手段,网络化、信息化的认识系统极大地增强了人的本质力量,提高了人的认识活动效率,扩大了人的认识范围,增强了人的知识创新能力,促进了人的思想观念乃至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拓宽了人的交往范围和扩展了人的交往能力等。因此,大学创业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学会收集信息、提取有用信息。创业课程设置中要考虑到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使大学生在自信中寻找商机,并适时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市场经济中去。在课程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大学生收集、分析、整合和运用创业信息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社会创业中所面临的困难的能力。

(二)综合化原则

创业人才需要综合知识来培养,这就决定了创业课程的设置在总体框架上,学科创业课程、创业实践、综合活动等课程是重复、交叉的综合关系,每一类课程都应含有提高创业素质、培养创业能力、传授创业知识的内容。在创业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多门学科知识,也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之间要渗透交融,特别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整合等。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统筹考虑和安排课程,注意年级之间、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三)活动化原则(www.xing528.com)

学科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列宁指出:“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这表明教育要与劳动相结合,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加实践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养成创业精神。创业课程的活动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创业实践纳入创业教育的重要课程模式中,从而使创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二是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利用节假日通过参加中小企业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对创业的认识,这项活动具有独立性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市场需求的鉴别力,有效地抓住市场机会;三是规定性的活动课程,如劳动课程、技术课程、军训、实习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避免学科课程过分的统一和封闭等弊端。

(四)多样化原则

当前从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来看,以学科设置为主,这为学生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了保证,然而创业者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其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创业课程设置既可以独立设置必修课、选修课程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学科课程渗透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课程,也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微型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因此,在考虑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创业学科的特殊性,灵活运用这些多样化的课程方式,这三者有机地结合为高等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基本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