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拉松猝死:偶然现象还是组织不力?

马拉松猝死:偶然现象还是组织不力?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拉松猝死事件,其实是偶然现象,不能以偏概全。马拉松本身并不会导致死亡,大多是潜在疾病所致。马拉松猝死90%以上是由心脏引起,根本原因在于心脏功能跟不上需求,出现“罢工”。所以,即使是健康的人,也有可能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马拉松猝死发生最多的是30岁以下人群。反观国内大多数马拉松猝死者都是参加5公里、10公里或半程的参赛者,这更印证了参赛者体质下降的事实。组织不力也是导致马拉松猝死的原因。

马拉松猝死:偶然现象还是组织不力?

很多人知道第一个跑马拉松的人猝死,但不知道他是连跑两个246公里共492公里、接着在参加从清晨打到晚上的战役中受伤、最后又从马拉松平原跑到雅典共36.750公里传递完胜利消息后才猝死。

我跑马拉松这几年,见过好几个猝死的。虽然赛前、赛中和赛后做了大量预防、抢救和治疗工作,但自从有马拉松开始,包括世界顶级赛事在内,如纽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等,都不断有参赛者猝死(含赛后24小时内死亡)。世界著名跑步杂志《跑者世界》调查显示,每5万至8.8万名参赛者中,有1人死亡。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运动员都可能猝死。女性绝经前有雌性激素保护,心血管疾病少,猝死率只有男性一半,但绝经之后,猝死率会渐渐升高到和男性差不多。

2012年关于“马拉松”的热议不绝于耳,先是有高校运动会取消长跑,再到广州马拉松参赛选手猝死。当人们还在争议马拉松是不是一项“危险运动”时,2012年12月8日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一群盲人和脑瘫儿童参赛者的出现,震惊观众。对于健全人而言,可以选择跑或者不跑;对于身体不健全的人而言,迈开双腿奔跑成了一种奢望。马拉松猝死事件,其实是偶然现象,不能以偏概全。在生活当中即便走路、吃饭、睡觉……都有可能猝死。跑马拉松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比赛项目和速度。马拉松虽然门槛低,但也是一项有技巧的运动,能跑全程的,往往都经过一定科学系统训练。而那些跑5公里、10公里的,多是菜鸟。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平时不经常跑长距离,一来气氛就兴冲冲地瞎跑,以为凭着年轻就啥都可以,殊不知这样的情况最危险。跑友中的大部分算是“老马”,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业余选手,他们久战“马场”,一般不会猝死“坠马”。猝死在马拉松中虽然是小概率事件,对个人来说是100%。有些人可能不以为意,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事故往往来源于思想上的麻痹。古语云:“善骑者多坠,善游者多溺。”中国业余马拉松男子第一人杨源,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任何人,都绝对想不到他会在千万里之外的意大利“巨人之旅”超级马拉松赛道上客死他乡。尽管杨源是摔死的,但他的死亡同样足以教训我们,越是优秀越不能轻视,“老马”更要善于“识途”。

2012年南宁马拉松比赛上的盲人运动员(新华社记者卢羡婷摄)

喂,你能听见我说话吗?

猝死的表现是突然出现非外因的昏迷、意识不清、惊厥抽搐、脉搏消失、呼吸停止、听不到心跳、瞳孔放大、面如土灰。如果以前有冠心病,或发作前病人曾喊胸痛或用手抓胸部且有痛苦状者更应想到是心源猝死。猝死是可以预知的。人在运动时心跳会加快,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跑马拉松时心率增加不明显,则可能是心脏病早期信号,预示着今后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危险。猝死在发病前,一般会感到短暂心绞痛,或是觉得咽部哽咽、咽东西费劲,还有的人伴有出汗,出现3~5分钟胸闷。最常见预兆是浑身无力、头晕、胸闷。然而,当这些情况出现在中、青年人身上的时候,如果他们不知道自己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通常意识不到马上要猝死,只当是累的、歇歇就没事。在常温下,心脏停跳3~5秒钟以上,病人即有头晕感觉,10~20秒钟时会晕厥,40秒钟后会惊厥抽搐,此时患者可能瞳孔散大,60秒钟后患者会停止呼吸、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可能死亡。抢救的关键是速度,有人以12分钟为临界点,即12分钟内未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存活可能性几乎是零。

猝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疾病。马拉松本身并不会导致死亡,大多是潜在疾病所致。潜在心脑疾病、遗传性疾病在常规体检中难以查出,在普通运动情况下不会出现意外,但马拉松强度大、时间长,容易诱发。马拉松猝死90%以上是由心脏引起,根本原因在于心脏功能跟不上需求,出现“罢工”。经常跑马拉松能降低30%~50%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但已经有心血管病的人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发病的危险反而会提高7倍。此外,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血液更多地流到四肢等部位以适应不断奔跑的需要,心脏过半部位都会因为回流血液减少、流动减缓等而中止活动,这种现象称为运动诱发的短暂性心肌缺血,特定情况下就有可能整个心脏都停下不动,这也是猝死原因之一。所以,即使是健康的人,也有可能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

年轻人体质下降也是马拉松猝死的重要原因。马拉松猝死发生最多的是30岁以下人群。2012年广州马拉松赛2人死亡,另有1517人次头晕、抽筋扭伤等,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些结果印证了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即与2005年体质监测结果相比,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呈缓慢下降”趋势。中国小学生跑800米就普遍累得不行,而日本冬季耐力跑一、二年级学生要跑2000米,三、四年级学生要跑4000米,五、六年级学生要跑6000米。每年冬季,日本小学的全体孩子,利用早晨时间或者课余时间,去操场跑步训练耐力。跑步时孩子们穿得就像夏天一样,有些甚至还赤脚。冬训后,学校会组织一年一度的“冬季持久走大会”(日语“走”字和闽南话“走”字同为“跑”的意思),凡按要求跑完马拉松全程的,都会获得学校颁发的“完走证书”。反观国内大多数马拉松猝死者都是参加5公里、10公里或半程的参赛者,这更印证了参赛者体质下降的事实。境内不管哪里的马拉松,半程以后,常常能看到跑不动只能走的选手。当然,该走就走,算是知趣、识途。该走不走,很有可能提前跑出人类社会!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很重要(www.xing528.com)

日本小学生每年参加冬季耐寒马拉松训练,即使室外气温在零下!

组织不力也是导致马拉松猝死的原因。如马拉松报名门槛太低、救援不及时、急救设施准备不充分、救援措施不得力等。

跑还是不跑?因噎废食,故步自封,质疑马拉松,甚至取消长跑,只会使体质加速下滑,胆量越来越小,包括越来越怕死。其实,死的人见多了,就不怕死了。革命战争年代为什么涌现出那么多英雄?原因之一是见的死人多了,就更不怕死!其实,没有马拉松,同样会猝死。有的人在睡梦中猝死,有的人酒足饭饱后猝死,有的人在网吧猝死,有的人麻将桌上猝死,有的人篮球场猝死,有的人踢足球猝死,有的人游泳时猝死(往往被认为淹死),有的人旅途中猝死,有的人累死,有的人爽死……不同运动猝死概率差不多,不跑马拉松固然不会在马拉松赛道上猝死,但不运动猝死率更高。每年猝死人群中仅约1/4~1/5为运动猝死,3/4~4/5是非运动猝死。运动猝死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往往是因为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一个刚刚还活蹦乱跳的人忽然就死了,如果是在其他场合猝死,人们都会相信是某种疾病所致。另一方面,马拉松比赛现场报道相对集中,出个猝死事件,负面新闻更是铺天盖地,这也提高了马拉松比赛的猝死关注率。其实,是人都可能猝死,不是猝死最终也都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死去,所以死并不可怕。更何况,哪怕免不了心脏病发作,马拉松赛道也是最好的发病场所,因为可能倒下的地方就有医护人员。据统计,跑马拉松时心脏病发作有50%到75%得以幸存,这比在其他场合心脏病发作时只有5%到15%幸存率整整高出5~10倍!

千万别跑进医院给医护人员增加麻烦!

只要理性面对马拉松猝死,想跑死都不容易!马拉松猝死在很多时候是可以预防的。从组委会角度而言,一是提高报名门槛。例如要求参赛者报名全程的必须有半程比赛经历、报名半程的必须有10公里比赛经历、报名10公里的必须要有5公里比赛经历等,并要求递交体检报告。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或其他心脏病、心肌炎、严重心律不齐、高血压糖尿病、赛前一周内感冒等(感冒病毒一旦侵犯心肌,就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水肿,心脏功能下降,患上心肌炎,如未及时治疗,加上剧烈运动,很可能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另外,某些致命的感染能够燃烧肌肉细胞膜,造成肌肉溶解),甚至赛前有大悲大喜等情绪或作息不规律、休息不好的,均不宜参赛。二是告知马拉松风险。要让所有参赛者都知道马拉松风险。赛前在任何医院的体检都不能完全避免猝死,因为人体一些功能性、器质性的病变,只有在大负荷运动下才能显现,换言之,马拉松赛道是一种深度体检。在医院体检过程中可能猝死,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深度体检同样可能猝死。三是加强救援组织。要制定详细应急预案,配置足够急救人员、救援站、流动救援车,配齐各类救援设备,马拉松赛道沿途各大医院开设绿色通道,随时准备救治参赛者。对参赛者而言,一是平时要加强锻炼。跑马拉松要循序渐进,如果你还没做好准备,切勿盲目尝试全程项目。已经报名参赛的,要注意心态,比赛中量力而行,享受比赛的乐趣远比成绩重要,不要轻易玩弄生命。二是报名前要全面体检。要对自身体质全面了解,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检查要充分,必要时做动态监测。虽然体检不可能查出所有潜在疾病,但绝大多数的风险还是可以排查出来的,所以体检很重要。三是赛前要充分准备。包括服装跑鞋等比赛装备,赛前休息、吃喝拉撒等。四是赛中要自我保护。选择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赛中合理分配体能,体能不济时不盲目坚持。不少人认为长跑是一种“挑战”,因此比赛途中即使遇到不适也硬扛,这是不科学、不负责任的。如果是身体疲劳、脚软等,可以用意志克服,但若是心脏等身体器官不适,应马上停止跑步,必要时求救、求医。马拉松比赛猝死意外多发生在终点附近,在临近终点时,绝不能受外界影响而不由自主加速,因为在体力不支情况下,冲刺更容易诱发潜在疾病。五是赛后要调整。过终点后应再走走逐步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不要突然停下,否则心跳也可能突然停下!赛后疲劳,要采取按摩和睡眠等方法及时消除。赛后不宜马上旅游、购物、洗澡、用餐等。

马不停蹄,连续两天大连马拉松和东营马拉松

猝死事件不足以改变马拉松正能量。虽然赛道上偶有猝死,但马拉松还是越来越受欢迎。境内马拉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报名却越来越难报上。我坚信马拉松赛事会越来越多,同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科学认识、正确对待马拉松,马拉松赛道上的猝死事件越来越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