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教育科研报告: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与举措

甘肃教育科研报告: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与举措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坚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列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学校领导、教师年终考核及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定西市实行校长和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通过层层签订,靠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通过白银、定西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及教师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教职工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师德师风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甘肃教育科研报告: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与举措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和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通过采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使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为重点,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确立以德为重的管理理念,贯穿于师资队伍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根据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要求和任务,积极创新师德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增强师德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每周保证一定时间的集体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以强化集体学习、例会学习、业务学习和自主学习为要求,狠抓经常性教育,落实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和寒暑假集中学习整训制度,坚持政治学习定时间、任务、内容,提高学习实效性。开展“八荣八耻”大讨论活动,根据教师工作和学校实际情况把“八荣八耻”内容具体化,树立师德标兵、组织优秀教师巡回演讲、观看优秀教师教学光盘、开展师德讨论等形式,开展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以落实师德教育周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各地开展了“爱心育人”活动,开展了以“走进学生心灵,走向学生家庭”“面向新世纪,再塑教师新形象”和“三师八标兵”为主题的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实施了以“修师德、铸师魂、练师能、塑师表”和“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开展了“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倡导“用爱和责任办好教育”,践行“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进一步端正了教育行风,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2.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监督、惩戒、制约机制。健全和落实了举报、评议、问卷、教师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制度。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都设立了师德师风意见箱,公布了举报电话,每学期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和评教活动。抓督查,推动工作落实。多年来,市、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深入学校对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提出要求。市、县政府督导室每学期组织教育等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实行包片联校制度和督查通报制度,督促学校加强教师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部分区县聘请了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退休老领导、老教师担任本区县教育工作督查员,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监督,促进师德师风迈上新台阶。坚持把师德建设考核和专项检查结合起来。市教育局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把师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列入与各县区签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做到师德建设工作年初有计划安排,平时有指导检查,学期和年度考核时有总结奖惩。与此同时,坚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列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学校领导、教师年终考核及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凡师德建设抓得不紧,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教师在师德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社会影响恶劣的学校,一律不得参加精神文明单位、示范学校及其它各类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师德师风差,群众不满意的教师不能评选先进和晋升职称,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理。定西市实行校长和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通过层层签订,靠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通过白银、定西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及教师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教职工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师德师风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3.制定和完善师风师德规章制度。制定下发了《天水市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通知》、《关于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检查的通知》、《关于开展为人师表,净化教苑活动的通知》、《关于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意见》、《酒泉市教师“十要十不准”师德规范》、《关于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四条禁令”》、《教育系统四项服务承诺》,定西市教育局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八条禁令”和“三条处罚措施”》,各区县也先后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安定区修订下发了《安定区教职工管理办法》,临洮县制定了《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办法》,通渭县制定了《通渭县教师管理暂行规定》,渭源县修订下发了《关于落实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责任制的意见(试行)》,漳县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项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关于在文教体育系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等。白银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育局提出的“教师行为十要十不准”规定为主要内容,以“树、创、献”活动为主线,以发扬“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勤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五种精神为主要目标的师德建设活动,实施加强一个领导,建立两大体系,强化五种教育,实现一个目标的“1251”工程。

4.树立典型带动全体。组织了优秀党员、师德模范先进事迹的巡回演讲,要求广大教师学习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以典型带动全体,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广播、电视和巡回报告会等形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全市教师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

5.开展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一体的监督机制。

定期组织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代表开展“三进三评”活动,即教师进学生宿舍、进学生家庭、进社区,社会评教育、家长评学校、学生评教师,对教师师德表现进行民主评议,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加强整改。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考评体系,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教师职业道德的落实情况纳入学校管理及教师个人工作年终考核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有效杜绝了有悖师德要求的行为发生。

(二)严格落实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在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上,各市州根据国家的规定,坚持了教师资格准许和认定制度,自1997年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各市州在职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过渡认定并颁发了相应岗位职务的教师资格证。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面对社会人员的教师资格认证,按教师资格认定权限,对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申报和认定,在职称聘评中如未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三)重视继续教育,大力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和实施,对教师、校长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改革不适应新形势下陈旧的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确定目标任务,制定政策措施,利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组建讲师团等手段落实培养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基层”的原则,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教师培训规划,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逐步从学历补偿转到教师专业成长上来,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逐步建立起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育学习网络,使广大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培训机构的作用,利用“一期义教工程项目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将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实施奖励等结合起来,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2005年,甘南州教育局多方筹资160多万元完成了200多学员专升本的“百名本科教师培养工程”的学历教育,学员都为一线教师。几年来,各地认真开展了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始终把教师继续教育当作教育工作的大事来抓。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制度。为提高教师继续教育成效,各市州成立了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天水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天水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天水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建立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档案,使教师继续教育规范化、科学化。《酒泉市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和相关政策,对各个层次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将要求层次分解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

2.建立省、市、县、学区、校级培训网络,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载体,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并对在岗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培训。强化教师培训工作,每年对新分配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岗前培训,所有新考录的大中专毕业生在上岗前都要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岗前培训班,培训考试合格,方能持证上岗。实施“民转公”教师补习式培训。对“民转公”教师和教学效果差或教学成绩不佳的教师进行补习式集中培训。各市组织实施校本培训,采取了聘请专家教授来学校培训教师,本校教师之间的培训,以及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对年轻教师的帮扶培训,依托乡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提高全体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在以校为主培训的同时,积极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并举办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实施班主任工作培训。针对近年来考录到学校的大学毕业生普遍班主任工作能力不高的实际,加强班主任工作能力培训。部分地区还邀请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等知名人士到定西为教师传经送宝。兰州市对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情况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制定的《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每位教师在5年内必须接受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培训情况记入本人业务档案,并作为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目标考核的依据,凡不能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不发给《继续教育合格证》,不予晋升高一级职称,不能聘任教师职务。兰州市还于1996年成立了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2004年又分别成立了小学和中学两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讲师团,2007年又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培训讲师团,从西北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市教科所、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和中小学校教师中遴选了一批既具备先进教育理念、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一支以本地区专家为主、数量充足、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培训者队伍,成为教师培训的骨干力量。为了使这支教师培训队伍更好的发挥作用,市县区教育部门多次组织讲师团成员前往外省市课程改革先进地区学习,参加国家级课程改革骨干培训,组织讲师团集中学习课程改革理念,集体备课,集体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共同探讨培训策略等方法。(www.xing528.com)

3.积极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函授、进修等方式,提高学历。各地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外引内联,合作办学,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在职函授、离职进修等形式的学历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酒泉市近三年内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学历教育人数达到5200多人,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0%以上。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把终生教育、终生学习理念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之中,鼓励、支持教师通过不同途径提高学历水平,提升自身素质。制定相关政策,对各层次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教师建立继续教育个人档案,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与教师转正定级、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和聘任、工资晋级、评优树模等挂钩,使接受继续教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实现了教师个人成长与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有机结合。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教学任务繁重、经费紧张无法实现离职进修的情况下,我省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通过个人刻苦学习和顽强努力,业余自学完成大专和本科课程,获得大学文凭,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都得到较大提高。

4.加大校长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各市州初步建立了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不断完善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和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提高了校长的政治业务素质。实施校长聘任制,将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具有较高管理才能的教师充实到学校领导岗位,及时解聘不称职的校长。在校长的选拔、聘用和调配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德、能、勤、绩全面考察,民主推荐、评议,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一言堂作风,让最适合做校长的人到校长岗位。定西各区县通过考核、评估和民意测验,选拔、聘用和调整了部分学校的校长,提高了区县校长整体水平,保证了各学校健康发展。先后组织参加国家、省级、市级“千名骨干校长培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高中校长研修班”等培训,中小学校长基本做到持证上岗。实施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对新任、拟任中小学校长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任职资格培训。同时实施校长岗位提高培训。酒泉市积极与华东师大、北师大、天津师大等著名高等师范院校共同举办了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班5期,选送54名中小学校长到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著名中小学挂职锻炼,实岗培训;2007年与中国教育报社合作举办了“全省现代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班,酒泉市大部分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培训。各市、区县教育局实施了校长培训计划,对现任中小学校长进行岗位提高培训,实施了校长成长计划等工程。部分校长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中小学校长初级培训、提高培训、以及对口帮扶培训和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等多次培训。实施校长挂职、实岗培训。坚持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校长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挂职锻炼。市上组织的上海百名校长实岗培训,有一百多名校长在上海名校实岗培训。经过培训,使校长的管理水平、治校能力进一步提高,培养造就一批骨干校长和专家型校长。

(四)突出抓好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建设一支能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培植骨干力量,注重带动与辐射作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发挥带头作用。各地各校制定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倡导和鼓励教师争先创优,对在教育教学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重点培养,并实施阶梯式递进计划。将教学新秀培养成教学能手,教学能手培养成骨干教师;将校级骨干培养成县级骨干,县级骨干培养成市级骨干、市级骨干培养成省级骨干。对他们的成长列出计划,提出要求,层层递进,逐步提高。首先是严格评选制度,根据省上的要求制定评选办法和实施细则,层层推荐,严格审查,确实把师德高尚、贡献突出、在本地较有影响的教师推荐出来。其次是加强动态管理,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按照“适当资助、全面培训、加强指导、动态管理”的要求,对评选出来的教学骨干、教学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实行动态化管理,制定管理办法,在教学、培训、科研上提出明确要求,打破终身制,工作突出者保留荣誉称号,工作平庸者取消一切待遇。发挥示范作用,组织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上示范课、观摩课、听课评课、联片教研、培训,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重点培养骨干教师队伍群体。酒泉市教育局多年来组织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三五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培养50名校长,500名学科带头人,500名骨干教师,组织教研活动不仅名师互相交流学习,而且为教师的观摩学习提供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讲,骨干教师就是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和体现,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各地通过制度建设,对分层评选、培训、管理骨干教师做出了统一规定,严格按照思想良好、业务突出、有教研论文或科研成果等条件,坚持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骨干教师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评选过程中,严格对照标准,择优选拔,宁缺毋滥,引导教师钻研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根据分层递进、逐级选拔的原则,从县、市、省各级各层严格选拔,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资格方可申报评选省级骨干教师。按照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对选拔出的骨干教师,采取措施,激发带头示范作用,控制流失,稳定教师队伍。针对近年来我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外流的问题,建立教育部门领导联系骨干教师制度,做到感情留人;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师定期奖励制度,做到待遇留人;建立骨干教师服务期制度,做到事业留人。对要调往发达地区的骨干教师,进行经济制约。截至目前,骨干教师的流失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五)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

为了稳步推进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激活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县市区、学校均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中层领导竞聘上岗制、城乡教师学习交流制、教师资格准入制和新上岗教师公开招考等多项教育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加大教师考核力度,采取末位教师转岗、转聘、待岗、内退等措施,创新了用人机制,拓宽了用人渠道,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部分地县区和学校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逐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职称评聘与年终考核、工作业绩挂钩,实行一年一聘,对不能胜任工作者实行高职低聘,对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教师实行低职高聘。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实现教师队伍的精干、高效和优化组合,优胜劣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打破旧的校长任命制,实行竞争上岗,推行中小学校长的公开选聘制度。二是实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在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实行学校和教职工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把城区富余教师向农村和边远山区分流。三是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根据现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构成,将30%的津贴部分作为活的工资由学校按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量和工作实绩进行二次分配。

新的用人机制的建立,使教师队伍产生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校长到教师普遍有了压力和紧迫感,工作责任性明显增强。优化了教师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益,初步解决了一些山区学校无公办教师和校际之间分布不均、学科结构不合理以及一些农村山区学校教师缺编严重的问题,使教师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还积极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是加强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壮大骨干教师队伍的主要途径,事关广大教师切身利益。我们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为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解决职称评聘问题。一是通过正常条件的晋升;二是通过破格晋升;三是通过评聘分离,为教师评审职称。评审过程中,坚持讲贡献,讲实绩,打破论资排辈,做到三个倾斜:一是向农村边远山区教师倾斜;二是向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三是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从而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为把晋升职称与促进教师到农村支教和参加课改培训结合起来。天水市教育局规定,凡城市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须有到农村支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必须取得课改培训合格证,否则不予晋升,为支教和课改提供了保障机制。

同时选贤任能,形成了招考择优录取的教师补充机制。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回乡的青年逐年增多,也造成了各地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紧张局面,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各市州逐步取消了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分配制度,本着严格选拔,公平公正,择优录用的原则,实行“凡进必考”制度,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各地在回乡大学生中择优招考录用的办法充实教师队伍,补充紧缺学科师资力量。各市严格教师资格证书管理和教师资格认定程序,规范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进入学校的教师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

(六)千方百计为教师办实事,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各市县各级党政和教育部门努力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一是改善教师住房条件。住房制度改革以后,有不少教师住房困难,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引进人才。教育部门争取房管、城建等部门支持,努力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并向骨干教师和引进的优秀教师倾斜。部分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特级和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体检、特困教师生活补助和慰问、特重病教师医疗补助等,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教师的关怀。

(七)进一步发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各市县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和特级教师带徒活动,依托特级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培养青年教师采用新策略、运用新方法、适应课程改革。组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以巡回讲课、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等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