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校长有记笔记的工作习惯,每学期一本。
校长办公室的书柜里,我们发现了一列整齐的笔记本。真是字如其人,神采飞扬而又中规中矩,功底深厚却不墨守成规。魏校长的工作笔记,除了学校日常工作安排,后面几页总详细记着家庭困难需救助学生的家庭情况,甚至哪位职工的孩子上幼儿园需要提前下班接孩子,都记在笔记本上。笔记本上那劲秀、稳健、流丽的字迹,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对魏校长本人的初步印象:干练,细心,缜密。
2007年9月,高一学生常某,家人开车卖洋芋出了车祸,父亲当场去世,母亲和哥哥两人重伤住院。沉重的打击与高额的医疗费使这位同学一度失学去新疆打工。得知情况后,魏校长便找村干部商量,病人由村上负责,通过民政求助和医疗保险等渠道解决。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包括大学)由学校负责,全校师生捐款37000多元。考上大学继续资助。
高三补习生胡旭荣说,2010年刚上高三,自己就开始头痛,以为是普通感冒随便吃了点药,不见好转就到乡上和定西的一些医院治疗,2011年元月到兰州肺科医院检查,诊断为脑膜炎,已非常严重,常常昏迷不醒,医生说活过来的几率很低,即使活过来,也可能成植物人。当时自己和家人都很绝望。但学校不放弃。发动师生捐了35000余元,又通过《兰州日报》呼吁社会捐款。自己住院近一年,校长与老师一次次去医院,硬是用爱心把自己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回校补习,学校还免了所有费用。当我们问道“现在身体完全恢复了没”时,壮实的小伙子憨憨地笑着说“完全好了”。问他对学习有没有信心时,他满眼自信地说:“有!”
魏校长的笔记本
恩玲中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50%家庭困难,10%是特困生。许多学生品学兼优但学习和生活面临诸多困难。学校多方奔走,为他们争取助学基金。朱恩馀先生于2002年设立“恩玲奖学基金”,每年10万奖金,已有2000名学生获奖励。不仅如此,学校把关爱还延伸到了大学。加拿大“资助中国乡村女学生”项目每年资助20名,已投入100多万资助了90名多学生7年(3年高中+4年大学)。
另外,还争取来“EGRC”“奥姆”“体彩”“春蕾行动”及政府等各项资助来保证恩玲任何一个学生不能因贫困失学。于是,学校每年在4000多名学生中初选200名,再筛选20名学生进行资助,选人要求品学兼优生活困难,宁缺勿滥。校长的笔记本内容便动态更新。这些年选人都很准,跟踪调查,他们一直品学兼优,懂得感恩与回馈,各方面反映都非常好。(www.xing528.com)
同时,校长还心系每位教职工的家事。每年教职工的子女考上大学,学校给职工请公假并派车或送2000元车费让送孩子上学,今年魏校长还把几家召集在一起,共同吃饭庆祝,并讲话鼓励孩子。
学校成立了关心教职工委员会,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的事,一律全力以赴。教务主任白承志说,高三教师压力大,很辛苦,晕倒在讲台上的不是一个两个。他之所以甘于奉献,全因为学校给了自己家的温暖。自己去年腰椎间盘突出,在三爱堂住院时,领导和同事每天轮流去看,护士议论说每当来同事,自己的气色就好得多。
政教处主任金雁说,2009年9月自家兄弟排行老二不幸出车祸去世,在县医院太平间里放了5天,自己年轻没经历过大事,老家在北山,县城没几个亲戚本家,魏校长每天抽空去医院。与峡口村书记商谈买墓地。安葬当晚雨很大,山路泥泞,校长带领学校的四五十人上山安葬。下山后因为按照当地习俗不能回家,校长又亲自安排学校老师住在山庄。“我一生忘不了校长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金雁老师说。
从校长办公室出来,校领导陪同参观校园。
明德楼后是个小公园——静美花园。花园北边高高地矗立着一座亭子——感恩亭,亭中一块榆中县政府为恩玲中学奠基立的碑,记载着恩玲的来历。南边是“玉玲珑”,石如其名,通体莹白,小巧玲珑。魏校长告诉我们,原来学校想在园里塑上朱氏夫妇像,让世代恩玲学子不忘恩德。但朱先生不同意,学校便巧做变通,以亭、石暗喻,告诫后人不忘恩玲渊源。
我们在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感喟的同时,忽而又心有所悟: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关爱,就是对“恩泽培德”的最好诠释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