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动画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注入人文关怀

中国动画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注入人文关怀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深知,中国动画的下一步发展必将经历一个理性回归与文化自觉的过程,文化现象的探索与提炼,或许是进行动画创作的一个新视角。只有正确认识文化绵延的力量,才能够找到中国动画的症结,从文化中汲取蜕变的力量,成为中国动画下一轮复兴的血液。由此一来,动画文化研究任重而道远,而将文化的自觉与创作的自觉融合在一起愈发显得迫切。任何一种文化的研究最终都要承担起其现实责任来,包括动画文化。

中国动画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注入人文关怀

五、注入人文关怀

动画文化现象的归类与总结中,我们不难看到动画作品里文化的力量。当我们将动画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进行推进时,我们一方面看到动画作为软实力,在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方面具有较大的扩展潜力,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动画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政府行为,动画作品承载了许多超越其本身性质的社会意义。我们深知,中国动画的下一步发展必将经历一个理性回归与文化自觉的过程,文化现象的探索与提炼,或许是进行动画创作的一个新视角。经典动画作品为我们不断留下文化之重的深刻体会,在这些意象与意义里,我们需要思索动画文化浸润融合的路径。

费孝通先生曾在《反思·对话·文化自觉》一文指出:“当代中国文化必须经过文化自觉的艰巨过程,才能在这个已经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只有正确认识文化绵延的力量,才能够找到中国动画的症结,从文化中汲取蜕变的力量,成为中国动画下一轮复兴的血液。由此一来,动画文化研究任重而道远,而将文化的自觉与创作的自觉融合在一起愈发显得迫切。

任何一种文化的研究最终都要承担起其现实责任来,包括动画文化。动画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还有许多特殊性,例如在我国,其受众主要以未成年人为主,需要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来对未成年人负责。另外,面对当今世界几大动画输出国,如何在接受异国文化的过程中不被同化而保持我们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化,如何确立自身的文化认同,甚至在当今这个文化至上的时代,文化的人性基础应当如何呈现自身,都是动画文化研究应当解决的。动画文化研究绝不仅仅是在文化研究热潮中一项应景式的时髦研究,也不仅仅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文化现象,而是需要长期的摸索,与经验相结合,从而最终从文化幻象中回到现实世界,促进动画生产。

对于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态来说,浮躁、空虚、迷惘以及巨大的压力,让现代人的生存空间常常充满了无助的绝望。在这样的生存境遇里,人们更渴望通过观影找到精神的鸦片,以此慰藉疲惫的心灵,这便是艺术作品中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所在。不管是从题材、内容还是立意上,那些对大众真实生存状况的本质给予关注,对生命的尊严予以肯定,对人生的价值进行弘扬的作品,自然能够让人们从情感上产生依赖和认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动画作品尽管笔触宁静,却能够直指人们的心底。

【注释】

[1]戴锦华:《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18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特伦斯·霍克斯著:《结构主义符号学》,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67页。

[3]方生:《后结构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柯云路:《童话人格》,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

[5]彼得·布鲁克:《文化理论词汇》(第二版),王志弘、李根芳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3年版,第283页。

[6]孙昊:《美丽城三重奏——重返摩登时代》,《看电影》2004年第3期。

[7]叶涯剑:《现代雨巷地下铁:无需终点的象征空间》,《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1月1日。

[8]刘帆:《笨拙的吆喝与疯狂的暴露——〈命运呼叫转移〉中的植入式广告浅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101页。

[9]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当代电影》1988年第6期。

[10]《我与孙悟空》,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64页。(www.xing528.com)

[11]同上,第168页。

[12]《我与孙悟空》,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68页。

[13]同上,第166页。

[14]宋生贵:《塞上风景》,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页。

[15]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7年3月,第231页。

[16]《〈功夫熊猫〉刺痛中国文化神经》,人民网国际频道,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73/70988/7526555.html

[17]尹鸿:《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文艺研究》2000年第6期。

[18]宋生贵:《塞上风景》,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233页。

[19]Tim Bywater等著,李显立译:《电影批评面面观》,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84页,转引自陈旭光:《电影文化之维》,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53页。

[20]陈旭光:《电影文化之维》,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53页。

[21]丁亚平:《艺术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22]本部分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对2008年中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调研。

[23]范周:《中国城市文化消费解读》,《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4]彭玲:《动画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25]斯蒂芬·维诗罗:《数码卡通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