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关怀的总体思路,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目标和任务

人文关怀的总体思路,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目标和任务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是当前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凝神聚力,才能在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征程中彰显其效果。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着力点也必须围绕着这一中心任务而展开。解疑释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扶危济困是人文关怀的基本意蕴。

人文关怀的总体思路,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目标和任务

注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是当前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凝神聚力,才能在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征程中彰显其效果。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其彰显人文关怀的价值;而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达成思想政治工作使命的追求。二者在价值追求、方式方法上具有深层次的精神契合,共同追求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高使命,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着高度的一致。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目标和任务

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需要紧紧抓住制约时代发展的核心问题,围绕中心工作,把中央的有关重大决策讲清楚讲明白,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形成健康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一切事情在大局下思考,一切行动为了大局,为发展的大局保驾护航。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着力点也必须围绕着这一中心任务而展开。

1. 新时期人文关怀的总体目标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总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人们的心理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价值观念的多变性,思维方式的多变性,思想的多变性,将始终伴随并影响我国的发展进程,所以,在不同时期,怎样关爱、如何帮扶、怎样引导、怎样疏导、怎样教育、怎样灌输,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实施人文关怀必须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回应或解释(决)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发展中的利益调整,自觉维护稳定发展的大局,引导干部群众破除陈旧观念,树立创新精神,破除自满情绪,树立进取思想,引导干部群众破除畏难情绪,树立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的意识,保持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解疑释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扶危济困是人文关怀的基本意蕴。实施人文关怀要针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理想信念。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吃透两头”,一方面,认真学习、领会好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认清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另一方面,要深入实际,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仰察俯视,深刻分析、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和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特点,及时研究回答关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新的重大问题,研究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的、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使广大干部群众心齐气顺、意气风发,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

我们党的历史发展逻辑反复证明,没有统一的思想,就没有统一的意志,便没有统一的行动。全党和全国人民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成功。因此,当前形势下,通过人文关怀,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的同时,要在思想认识上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坚定“三个自信”,坚信中国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理论素养,自觉抵御反动、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而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保证全党全国人民思想认识的统一,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中。要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使其自觉地焕发热情和干劲,凝聚聪明才智和力量,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2. 新时期人文关怀的具体任务

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利益问题相互交织的特征更加突出,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体制外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大,互联网加速普及应用,网络空间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各种社会思潮交锋加剧。新形势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新任务、新使命,牢牢把握人文关怀——这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强调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新的视角、新的眼光来审视工作,着眼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从人民群众现实利益出发,紧紧围绕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去正面回应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把思想工作真正做到人的心坎里去,努力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社会文化,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1]这应是当前人文关怀的具体任务。

①注重人文关怀,强化育人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遵循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以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价值体现的基本方面。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追求也必然要始终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人文关怀恰恰就是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生存状况、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是对人类的解放与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所以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价值,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然要求注重人文关怀。因此,在本质上,加强人文关怀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目标和追求,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发展必然要求加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当前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和基本着力点。

第一,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反过来也影响着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这些都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证。同时,在现代化建设中,人的心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传统事物、传统价值失落与新事物、新观念生长的碰撞与交锋,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和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的生存片面化,工具理性和功利原则被过分推崇;文化过度强调商业化,导致大众文化过度泛滥,内容趋向肤浅化;消费主义观念的日渐盛行,导致人们过度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等等。掌握科学理论、运用科学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安身立命之本,正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就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开导人、帮助人,不断帮助人们提高生活情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利益观、消费观等,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人们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发展,不至于迷失在物欲的生活世界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第二,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能力健康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全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和集中体现,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在主体和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具体包括体力、智力、感觉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动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是人从事自觉能动活动的内在根据,是人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非常强调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恩格斯提出要使人们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2]。并且预言“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3]。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主体需要的多样性使得人们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呈现出无限广阔的丰富性、多样性,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人的能力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和加强人文关怀就是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能力特点,在充分肯定和尊重人们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正确认识自己在某些活动能力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帮助其弥补思维、智力等能力的不足,使人们各方面的社会活动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注重人文关怀,丰富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丰富和和谐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规定和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条件使他只能牺牲其他一切特性而单方面地发展某种特性,如果生活条件只提供给他发展这一种特性的材料和时间,那末这个人就不能超出单方面、畸形的发展”[4]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由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由不充分发展向充分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全面性。在现阶段,随着分工、交换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的社会交往范围更加扩大,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人们在占有和控制社会关系的难度加大。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注重和加强人文关怀可以更加肯定人的主体性,从现实的人出发,从他们所处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出发,注重发挥榜样力量,用先进典型、时代楷模教育和引领群众,用平凡好人、身边好事感染和触动心灵;通过建立和完善各行各业的规范守则,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其中,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重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润物无声,不断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促进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与和谐,进一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四,注重人文关怀,健全人的完美人格。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必然要求一个人具有完美的人格特征, 尽管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格”的范畴不尽相同,但无论在何背景下,社会成员的完美人格无论是对其自身发展还是对其所处的社会进步都十分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自然共同体”中人与人相互依赖,个性不突出;在“经济的共同体”中表现为物的依赖性,个性遭到压抑和束缚;只有在“联合体”中,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每个人才会成为自由发展而又各具特性的人。并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态”。然而,由于个人的自身状况的不同以及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每个个体的人的人格特征都不同程度存在差异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使人更加注重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对于追求人格的完美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看到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飞速发展给每个人的人格需要增添了富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新内容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人的品格、精神风貌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注重和加强人文关怀,加强对人的品格的教育和锻炼,尤其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不断塑造人们的完美人格,通过紧密联系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载体,从小处细处着眼,通过生活化、具体化的方式,充分尊重人们的人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树立“三个自信”,服务“四个全面”,把个人的利益和追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去,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水平,塑造完美健康人格,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

第五,注重人文关怀,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人需要的满足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勾勒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时就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6]同时,马克思也认为,现实社会中的人都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的,人不仅具有其他生物所具有的自然性需要,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了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等其他生物根本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的需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自身价值、生态环境等需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的社会需要必须得到不断丰富和满足,也就是从片面需要到全面需要,从低层次需要到高层次需要,从具有占有性的需要到充实人的本质力量的需要。马克思还认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7]。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和加强人文关怀就是要重视改善和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满足人们对自身发展和生产生活环境需求,并在此过程中注重提高人们的精神品味,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内容,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品格、精神追求与文化软实力,从而不断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

第六,注重人文关怀,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方式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根本目标,第一个前提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设置必须是将人们作为社会主体,将人们的发展作为整个发展历程的历史性和阶段性的高度统一。第二个前提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即使他们具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作为教育人的活动,每个社会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甚至在同一阶段针对不同的群体都有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求得发展,在内容上就要不断创新,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方法上要遵循人的思想发展的内在规律,重点突出人的主体性,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人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在内容上要关注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注重培育学术文化,更好地“融化”于日常的普通行为互动中,引起受人们的主观认同、感情共鸣,兼容并蓄,促进发展,满足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注重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发展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引导人的,解的是思想 ‘疙瘩’,给的是心灵‘钥匙’”[8],是以疏导人的思想问题,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它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国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具有强有力的个人价值,而且还有强大的社会价值。

第一,注重人文关怀,服务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而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又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人、感化人、培养人、发展人中的巨大优势作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有可靠而强大的保障。只有人们充分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事业才会生机勃勃、蒸蒸日上。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9]江泽民同志也曾多次反复强调过,愈是深入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和加强人文关怀,就是要从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出发,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培养有自己独立特点和个性的人才,充分挖掘不同个体的潜能,激发他们的优势,才能培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只有更加注重和强化人文关怀,我们的人才培养才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展现和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强大功能和社会价值。

第二,注重人文关怀,防止和克服错误思潮。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主流态势积极向上,趋势向好、平稳可控。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所处的思想环境更加复杂,正确与错误相互混杂,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主流与反主流相互较量,尤其是,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有形还是无形,互联网时时刻刻都在做着人们的思想工作,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难度和挑战越来越大,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迫切需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对错误思想的批判结合起来,迫切需要我们以科学辩证的态度来认识网络,以互联网思维和创新举措用好网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说服力、战斗力,使人们自觉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说明,我们的阵地如果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和记取这种历史的经验教训。[10]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和加强人文关怀,要更加强调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要更加强调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既加强面的广泛覆盖、线的分类指导,又注意把工作做到每个点上、每个特殊领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更加强调对一般性争论和模糊认识,要靠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真理揭露谎言,用科学战胜谬误,不单靠行政法律手段解决;要更加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人;要更加强调用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要更加强调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要更加强调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目标、内容方面,还是在方法和载体方面都更加以人为本,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最终有利于人们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找到全体社会成员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自觉抵制、防止和克服错误思潮的侵蚀,凝练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价值之魂、精神之魂、文化之魂,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注重人文关怀,关注民生需求。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作为我党全部工作的生命线,理应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服务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服务和改善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1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发展还不够协调,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认真解决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12]。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注重和加强人文关怀,“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消除隐患,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有序”[13];要从就学就业、医疗卫生、物价房价、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入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运用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的方法,多做换位思考,多做情感沟通,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把现实情况的复杂性讲透彻,把党和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讲明白,把对群众的相关利益讲清楚,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把思想工作真正做到人的心坎里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说服力、战斗力,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把温暖和关怀送到人民群众中去,真正服务群众,关注民生,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的价值。

第四,注重人文关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对自然规律以及自身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人类健康持续发展和提高生存质量、生命质量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4]”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道德观念应当反映的现实关系之一,他们指出:“这些个人所产生的观念,是关于他们同自然界的关系,或者是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关于他们自己的肉体组织的观念。[15]”面对当前困扰人类生存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冲破原有的价值局限,除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外,还应该体现出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价值,以回应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生态文明的价值,也是时代和形势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新任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和加强人文关怀,要求高度重视人们的生存状况,要从关注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环境出发,通过生态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和生态责任意识,纠正人们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实施人文关怀的内容与理念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人文情结,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况,重视的是人的价值,强调的是对人的信仰的科学引导,注重的是对人本身的尊重,关照的是人的发展,追求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致力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实施人文关怀要特别注意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与理念要求。

1.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6]

习近平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变了,发展理念就自然要随之而变。如果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发展理念就会失去引领性,甚至会对发展行动产生不利影响”[17]。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文关怀的对象是生动具体和丰富的“人”,而人们的思想是随着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不断创新。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着力点,当然也不例外。正如,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思想政治工作永恒的主题和不变的追求,不断改进和创新也是人文关怀永恒的主题和不变的追求,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实践发展的呼唤。

马克思讲过,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中华民族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就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二者缺一不可。因而,坚持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文关怀发展的必然。

毋庸置疑,人是环境的产物,反过来,人也极大地改变了环境。人类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因此,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也就成为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必然解决好的课题,也是实施人文关怀所必须解决好的课题。(www.xing528.com)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抱有开放的胸怀,坚持开放发展,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顺应的潮流,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实施好人文关怀所必须拥有的视野。

坚持共享发展,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一系列人文关怀的具体制度安排,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庄严承诺,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本身就是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具体展开。

2. 要深入研究和把握人的需求[18]

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人的需求,通过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需要是个体对内外环境客观要求的反映,是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动力,也是个体积极性的力量源泉。人的需求是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在现实和需要的矛盾中产生人的思想动机。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需求。人的积极性发挥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需要满足的程度。

我们可以通过对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和生活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工作对象的心理需要,把握需求的特征和实质,进而探求他们的思想动机,抓住思想和行为苗头,对他们的思想动向、趋势和行为结果,事先做出预计和推测,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科学合理地引导和满足人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人文关怀才能做到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与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有机地统一起来,就会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19]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不断实现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是我们全党奋斗的最高目的。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同时,在办实事好事中贯穿思想教育,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提高精神境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应有之义。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话,而是要充分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工作中去。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为此,首先要做好对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调查研究。如果不深入调查和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看不清、辨不明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工作就会无的放矢、事倍功半。只有做好对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的调查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众的利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千差万别,改革过程中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不可能同时给所有社会成员带来同样的利益,有的时候、有的方面可能还会影响部分群众的眼前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群众之间的现实差距拉大了,有些群众先富起来,有些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先富起来的人们的情况、困难地区困难群众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尤其是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下岗职工、农村贫困户、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中去,首先,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切实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研究他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认真做好对人民群众思想问题的调查研究。其次,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处境着想,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着手,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着眼,努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做好在人文关怀就要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设身处地,从群众最想、最盼、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满腔热情地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多做雨中送伞、雪里送炭的好事,把群众的每一件事情做细、做实、做好。只有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才能拥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所以,在人文关怀中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群众看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确实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确实为他们办了实事好事,真正为他们带来了实际利益,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心灵上沟通,从感情上贴近,从行动上一致,从思想上共鸣。这样才有利于形成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广大人民群众彼此认同、双向合作的良好状态,即思想政治工作者深深扎根在群众当中,夯实工作基础,同时群众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提高。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对于深化改革给部分群众带来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向群众讲清楚这些问题和困难是前进中遇到的暂时的问题和困难,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会逐步得到解决的,帮助群众在困难中看到前景,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当人民群众因受到不公正待遇产生思想问题时,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大力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为群众解决问题,讨回公正。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之间的关系。要把关心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结合起来,把直接的“输血”帮扶与长久的“造血”技能培育有机结合起来,适应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和广大群众致富的企盼,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和提高职业技能,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所引起的种种变化,学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进一步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从而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支持和爱戴。

4.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通过实施人文关怀,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通过完善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通过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通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引导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21]

5. 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动摇,强化服务意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路线和制胜法宝,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能够赢得群众拥护的根本所在。所以,强化服务观念,做好服务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集中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人文关怀,就必须不断强化服务群众意识,强调人文关怀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服务于人民群众,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群众。人文关怀只有抓住这个根本,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和衡量人文关怀等各项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标准,才能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荣辱与共、水乳交融,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和渗透力,永葆勃勃生机与活力。

6. 强调针对性,实施精准关怀[22]

强调针对性,就是要搞清楚人文关怀对象的特点、思想动态、利益所在,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直接决定着人文关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历史发展的今天,有效做好人文关怀,就更“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23]

第一,要针对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特点,增强人文关怀的“个性”。同一类问题,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思想活动,只有注意到这种特殊性,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特点的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人文关怀就是要积极帮助人们牢固树立自主意识,让每个人都懂得珍视自己的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懂得遵守社会的规则,懂得触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就是损害自己的合法权利,懂得自己的利益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的财富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使每个公民实现自立、自强和自主。

第二,要针对人的选择性特点,增强人文关怀的服务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个人在工作、生活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已不再像从前一样消极和被动,干什么、怎么干在很大程度上将由自己决定,他们已成为有着充分的自主意识和选择自由的行为主体。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表现出了更多的选择性。这一特点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必须体现服务性,充分尊重人们的选择权,从对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出发,确定内容,选择方法,考虑到对象的可接受性,做到“适销对路”和“精准服务”,实现“供需平衡”和“精准关怀”;要与人为善,使人受益,积极帮助人们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提高选择的科学性和准确度,为他们发展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

第三,是针对人的逐利性特点,增强人文关怀的务实性。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由于受传统义利观的束缚,一些人一直回避利益这一重要课题,往往把思想境界和物质利益分离开来,片面强调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非常现实地把利益问题凸显在人们面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所以得人心,最根本的,就在于这一奋斗目标是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最实际利益的体现,人们从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实惠所在、利益所在,从心底里拥护这一奋斗目标,这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教育。这个阶段,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体现物质利益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务实性,在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时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性。讲实惠、讲利益要全面、辩证、客观,要公平、合理、合法,要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而不是不顾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单纯讲个人实惠和个人利益。

第四,针对人的层次性和流动性特点,注意人文关怀的广泛性、先进性、灵活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阶层、不同任务、不同场所,提出不同要求,同理,人文关怀也必须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阶层、不同任务、不同场所,采用不同形式和灵活多样的方法。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促使人们打破了固守一隅的封闭观念,“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老乡”变成了打工族、新移民,有的成为小老板、企业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跨国人口流动也日趋活跃。人口流动、人才流动给社会增添了活力,使社会焕发了生机,受到社会舆论的肯定、政策的鼓励和法律的保护。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流动趋势将进一步增大。这就给实施人文关怀提出了新课题:如何认识人的流动性?如何化流动人口中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何更好为这些外来人口、流动人口服务?如何做好这些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都是时代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交出的新答卷,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上的功夫。如果不分人群和层次一律一个标准、一种形式,只能使人文关怀形式化、过场化,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虚化、落空。

7. 因势利导,激浊扬清,回应和解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理论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吸引人,只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说服人。通过实施人文关怀,引导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以及与此相应的政策,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正确认识下岗失业现象、正确认识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正确认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引导人们正确观察国际形势,在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同时,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24]

8. 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突出时代性、时效性和科学化[25]

同思想政治工作一样,实施人文关怀也是做人的工作,是在做人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融通人际感情、协调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因此,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人本身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和发展,突出时代性、时效性和科学化,不断提高人文关怀的科技文化含量。

一是积极适应时代进步和发展要求,要树立和强化新观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的日益扩大,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越来越强,迫切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和强化服务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利益观念、信息观念、平等观念、民主观念、学习观念、人才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观念等一系列新观念,否则,就会对许多变化不适应,对许多现象不理解,对许多事物看不惯,对许多活动帮不上手,与群众缺乏共鸣和共同语言。

二是拓宽工作视野,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范围。要把私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把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作为重点关注和关心的对象,积极研究思路,寻求对策。对这些人群给予人文关怀,不能照搬或套用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办法,应适应他们日常工作和活动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工作时机,采用恰当的工作方式方法,来解决他们面临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是改进、丰富人文关怀的手段和方法。增加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把人文关怀与时代先进科技手段有效结合起来,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大众传媒、文化阵地、娱乐设施、新媒体沟通方式,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能吸引人、感召人,更好地发挥教育和导向作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在变化,新科技、新理论、新知识更是层出不穷。如今,人们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了,闲暇时间多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旺了,要求高了,追求也多了。在这种社会现实生活情况下,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丰富文化含量,不增加科技和知识比重,就会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文化含量,就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知识、文化、信息含量以及艺术感染力等方面做文章,积极借鉴和吸收现代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各种文化载体尤其是各种新媒介,通过营造文化氛围,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根基和技术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文化底蕴,让人们在知识的学习、信息的交流、文化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人文关怀的时代要求。

9. 把握规律,未雨绸缪,放眼未来,确立超前意识[2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生的思想认识活动,无论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或者是一时的迷惑和疑虑,都是客观外界复杂多样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客观存在是使人们产生各种思想问题的源头。开展人文关怀,不仅仅满足于对已经发生问题的疏通和化解,满足于那种“消防队”“亡羊补牢”式的工作状态,而更应当努力把握问题发生变化的规律,抓住产生问题的源头,未雨绸缪、超前作为、有效预防,使人们面对改革中实施的利益调整和举措,处变不惊,思维理性,心态平和,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能够居安思危,认识清醒。因此,出台任何一项举措,落实任何一项政策,要加强对问题的预测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听取意见,加强信息搜集和预案研究,防止随意性,科学合理决策,做好超前引导工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具体的合理的利益诉求,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制造的问题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达到预期目的,收到良好效果。

10. 率先垂范,追求实效,在"立行"上多下功夫[27]

率先垂范,在“立行”上多下功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行动准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为领导干部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增强感染力、提高有效性指明了努力方向。“立行”就是要带头实践自己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引导、感化群众。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始终保持这一优秀品质,才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信赖和支持。任何在实际工作中只说不做、“手电筒只照别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等言行不一致的现象,都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实际效果,损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

科学研究证明,人们在接受思想教育时往往带有一定倾向的心理趋势。人文关怀的实施过程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其实质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思想互动的过程。身教重于言教,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引导社会道德和风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群众产生很大影响。如果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无法发挥表率作用的。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仅仅指语言上道理上的说服,同时也包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出表率,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行为上的表率作用更重要,效果也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中最有效的人文关怀。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立行”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在涉及个人利益、反对腐败等问题上,一定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和侵蚀,始终做到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既要干事,又要干净。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以人格的力量来宣传真理、解疑释惑,才能使科学真理发出光辉,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科学真理的信任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感,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爱戴。所以,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唯有在“立行”上多下功夫,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塑造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形象,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具吸引力、更具感染力、更加有效、更加管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