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的无为而治-孔子的德治思想

孔子的无为而治-孔子的德治思想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在孔子看来只有道德侔天的圣人才能以其无与伦比的道德人格作为榜样,从而达到德化人民、使之归正的目的。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孔子的无为而治-孔子的德治思想

“无为” 是老子学说的重要内容,但在孔子德治思想中 “无为” 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却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德治理想是建立在道德感化的基础上的,孔子认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于他周围的人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具有强大的道德感化作用,为政者通过修身正己,而后风行草偃,达到德化正民的目的,不用发布法令、施以约束,天下就可大治。这就是他的 “无为而治”,也是德治的最高境界,是一般为政者努力的方向,但他们难以做到。因为在孔子看来只有道德侔天的圣人才能以其无与伦比的道德人格作为榜样,从而达到德化人民、使之归正的目的。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

朱熹在 《论语集注》 中释云:“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并引用程子言:‘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范氏言:‘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21]孔子认为圣人率先垂范,则将在人民中产生一种向心力,无须强令而百姓自然归附,犹如众星之拱向北辰一样,国家自然就形成治态了。“无为” 一词在 《论语》中仅出现过一次,即孔子赞颂舜的话,可见 “无为而治” 的正民方式并不是可以轻易许人的。徐复观先生更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儒道两家 “无为而治” 的政治目的,给人启发良多。“儒家道家,认为人君之成其为人君,不在其才智之增加,而在将其才智转化为一种德量,才智在德量中作自我否定,好恶也在德量中作自我否定,使其才智与好恶不致与政治权力相结合,以构成强大的支配欲。并因此而凸显出天下的才智与好恶,以天下的才智来满足天下的好恶,这就是 ‘以天下治天下’,……遂处于一种 ‘无为的状态’。”[22]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孔子的无为而治,我们不妨将其与老子的政治思想作一比较,就可清晰看出二者的原则性区别了。(www.xing528.com)

第一,孔子认为圣人必须 “恭己” 才能实行无为而治。“恭己” 看上去简单,实际上是内敬外恭,对自己要求极严,它包含了儒家核心的修己之道。而老子的圣人形象则潇洒得多,“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 第二章)。

第二,孔子是把圣人的道德人格作为楷模,主张以德化民。从而逐渐使民众在不知不觉中被统一于圣人的意志之下。而老子则认为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第四十九章)。让老百姓按自己的意志自由地生活才是最好的政治。

第三,两人 “无为而治” 的理论基础不同。这也是最根本的区别。用徐复观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儒家 ‘无为’ 的基底,是作为人文世界根本的仁;而道家则系自然世界的自然。”[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