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铜文化探秘:昆明金殿馆藏文物揭秘

云南铜文化探秘:昆明金殿馆藏文物揭秘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一次性把云南铜文化看完,我们绕了一个圈子。赑屃这里真不愧为文物馆。吴锡忠联下楼堂里,又有一口铜钟赫然摆在过道中间,高约1米,古色古香,斑斓可爱。按照吴锡忠的说法,从院子里“踅”进左边厢房,文物更多,玻璃展橱里陈列着各种善本、孤本经籍文献。一个大众公园,竟有这么一个专门的文物展览馆,且藏着这么多文物。这些文物,有雅的,也有俗的,但不论雅俗,都使鸣凤山金殿公园透出一般公园难得一见的书卷气。

云南铜文化探秘:昆明金殿馆藏文物揭秘

为了一次性把云南铜文化看完,我们绕了一个圈子。现在还是回到紫禁城,从北门出去,走下一段狭窄的门廊石阶,顺便观赏一下清代人游鸣凤山的题咏刻石,出来便到一个小院,从前是天师殿,现在改成金殿文物馆。因为已进院里,看到的对联便不是门外的,而是门内的:“从太和环翠踅来,觉杖影钗光,酒战棋枰,小勾留,却十分款洽;把鸣凤鹦鹉游遍,话古迹今吾,山奇水胜,大忙碌,实整日清闲。”此对联作者吴锡忠,是民国年间昆明书画家,云南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烈士吴澄的父亲。这副对联抒发了一个参透人生况味的知识分子游鸣凤山太和宫的潇洒心情。上联写自己从太和宫、环翠宫一带漫步游来,见老人拄杖而行,妇女钗光缭乱,游人们饮酒的饮酒,下棋的下棋,在这里虽只是稍事勾留小憩,便觉得跟道士游人都十分亲切。下联说自己这一天游遍了鸣凤山各个角落,跟人们随意谈古论今,月旦人物,赞美雄奇美丽的山水,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能享受到这么一整天的清闲,实在愉快极了。清闲,潇洒,随和,不迎不拒,顺其自然,人我两忘,物我齐一,于平常的休闲游览之中领悟了庄生的“无己、无功、无名”,无所企求因而亦无须依傍的逍遥境界。中国的寺庙道观,凡有对联,多半歌颂神佛威力,以求庇佑,唯独此联脱尽窠臼,于日常俗人俗事之中写出不俗的胸襟气度,堪称罕见。

赑屃(www.xing528.com)

这里真不愧为文物馆。就在吴锡忠联下的院子里,趴着一只石雕赑屃,雕工精美,体型巨大。赑屃形似乌龟甲鱼,但出身比它们高贵多了,是龙生九种的第一种,力大无穷,天生喜欢负重。照这个赑屃的体型看,驮一个丈把高的巨型石碑,应该轻松胜任。可能是鸣凤山主人宠爱它吧,没让它驮任何东西,天天在院子休闲晒太阳。吴锡忠联下楼堂里,又有一口铜钟赫然摆在过道中间,高约1米,古色古香,斑斓可爱。云南真不愧“青铜王国”之称,铜钟多到随便摆放。按照吴锡忠的说法,从院子里“踅”进左边厢房,文物更多,玻璃展橱里陈列着各种善本、孤本经籍文献。还有个巨大的木制牌位,供奉的是清代同治年间兵灾之后捐款助修房屋的善士董万川。但这个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装在玻璃橱里的两件巨大兵器:一件是吴三桂用过的大刀,长近两米,据说重约12公斤;另一件是七星剑,长与大刀相仿,据说重约30公斤,原来挂在铜殿里,是真武大帝的神兵利器,后来为了更好的保护,移到这里来了。真武之剑何以要镶嵌七星呢?一个原因已如前述,前人把北斗与南斗混淆了。另一个原因,是古代兵器由木石发展而至青铜,再由青铜发展而至钢铁,这个过程完结于战国时代。当时出了两位铸剑大师欧冶子和干将,上古神兵中著名的龙渊、泰阿、工布就是他们的作品。传说有一次他们在赤堇之山铸剑,“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天神也来协助,“雨师洒扫,雷公击橐,蛟龙捧炉,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就是说,雨师负责清洁,雷神鼓风箱,蛟龙护着炉灶,天帝装炭,而太乙大神监制,这次铸成了七口宝剑。这些神中,太乙就是玄武,而且是技术指导,玄武又管着北方七宿,所以,宝剑镶嵌七宿(误为“星”),正是物随其主,得其所宜。此外,这里还珍藏着明清瓷器道教法器、经版、道观日用器皿,以及云南名士钱南园、赵藩等人的字画,还有画师杨应选的工笔画真武像系列。一个大众公园,竟有这么一个专门的文物展览馆,且藏着这么多文物。这些文物,有雅的,也有俗的,但不论雅俗,都使鸣凤山金殿公园透出一般公园难得一见的书卷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