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冶长的品质不因缧绁而变,孔子称可妻子贡质疑孔文子的文之论

公冶长的品质不因缧绁而变,孔子称可妻子贡质疑孔文子的文之论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②。虽在缧绁之中③,非其罪也。”注 释①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姓公冶,名长,字子长。译 文孔子谈及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当妻子。虽然他被关在监狱之中,但并非他的罪过。”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十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①?”

公冶长的品质不因缧绁而变,孔子称可妻子贡质疑孔文子的文之论

(一)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注 释

①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姓公冶,名长,字子长。

②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人。

③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此处指代监狱。

④子:古代儿子、女儿都称子,此处指女儿。

译 文

孔子谈及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当妻子。虽然他被关在监狱之中,但并非他的罪过。”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二)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 释

①南容:孔子的学生,姓南宫,名适(kuò),字子容。

译 文

孔子谈及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他做官任职不会被废弃;国家政治黑暗,他也能免遭刑罚。”于是把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了他。

(三)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注 释

①子贱:孔子的学生。姓宓(mì),名不齐,字子贱。

②斯:第一个“斯”指代子贱,第二个“斯”指代好的品德。

译 文

孔子谈及子贱说:“这个人是君子啊!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学得这样好的品德呢?”

(四)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注 释

①瑚琏(hú liǎn):古代宗庙中用以盛放粮食的祭器。

译 文

子贡问道:“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孔子说:“你如同一个器皿。”子贡说:“什么器皿呢?”孔子说:“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

(五)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 释

①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佞:口才好。

②御:防御,此处指同人辩驳。口给:口才敏捷。

译 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说:“为什么要有口才呢?用快嘴利舌与人争辩,常常被人讨厌。我不知道冉雍是否称得上仁,但何必要有口才呢?”

(六)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注 释

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

译 文

孔子让漆雕开去当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这件事情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非常高兴

(七)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 释

①桴(fú):竹子或木头编成的小筏子。

②由: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又字季路。

③材:通“哉”,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

译 文

孔子说:“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便乘坐小筏去往海外。跟随我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了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在这点上超过了我,但这是不可取的。”

(八)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 释

①赋:本指田地税,此处引申为军赋,即军赋制度,包括军政工作。

②千室之邑:具有千户人口的大邑。邑:古代人口聚居的地方。

③家:卿大夫所统辖的区域。

④宰:家臣。

⑤赤:孔子的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⑥束带:整束衣带。

译 文

孟武伯问:“子路有仁德吗?”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再问了一遍,孔子说:“仲由啊,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治理军事,至于他有没有仁德就不知道了。”

孟武伯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拥有一千户居民的大邑,有百辆兵车的大家,可以让他任家臣。至于有没有仁德,我也不知道了。”

孟武伯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公西赤这个人,穿上礼服,站在朝廷之中,可以让他接待宾客。至于他的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九)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注 释

①愈:胜过。

②与:连词,和;一说赞同;今取前说。

译 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厉害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情,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情,我听闻一件事情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比不上啊,我和你都比不上他啊。”

(十)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 释

①杇(wū):粉刷。

②诛:责备,谴责。

译 文

宰予白日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肮脏的土墙不能再粉刷,我对宰予,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孔子说:“以前我对人,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了。现在我对人,即使听了他说话,还得看他的行为。我的态度是因为宰予而改变的。”

(十一)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 释

①申枨(chéng):孔子的学生,姓申,名枨,字周。

译 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回答:“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欲望太多,哪里能刚毅不屈呢?”

(十二)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 释

①加:强加。

译 文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把不好的东西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想把不好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

(十三)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注 释

①文章: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方面的学说。

译 文

子贡说:“老师讲诗、书、礼、乐,我们是可以听到的。老师讲人性与天道,我们就听不到了。”

(十四)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注 释

①有:通“又”。

译 文

子路听得一项道理,若不能立即实行,便害怕再听到另一项道理。(www.xing528.com)

(十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 释

①孔文子:姓孔,名圉,卫国大夫。

②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译 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何得谥号为‘文’?”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就是为什么用‘文’来作为他的谥号。”

(十六)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 释

①子产:郑国大夫,姓公孙,名侨,字子产。

译 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符合君子之道:他操行严肃恭谦,对君上恭敬有礼,他教养民众凭恩惠,他役使民众合乎情理。”

(十七)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注 释

①晏平仲:齐国大夫,姓晏,名婴,字仲,“平”是谥号。

译 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交往越久,别人就越敬重他。”

(十八)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注 释

①臧文仲:鲁国大夫,姓臧孙,名辰,字文仲,“文”是谥号。蔡:大乌龟

②节:柱子上的斗拱。棁(zhuō):梁上短柱。

译 文

孔子说:“臧文仲养了一只大乌龟,乌龟居住的房子,柱头斗拱上雕刻有山水,梁的短柱上画了藻草图案。他的智慧究竟怎么样呢?”

(十九)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 释

①令尹:官职名,楚国宰相。子文:斗谷于菟(tú),芈姓,字子文。

②崔子:崔杼,齐国大夫。弑:指臣杀君。齐君:齐庄公,姓姜,名光。

③陈文子:齐国大夫,名须无。

④违:离开。

译 文

子张问道:“令尹子文数次担任令尹,不见他有喜悦的表情。三次罢免,也不见他有怨恨的表情。他还必定把自己任令尹的政事告诉接替他的新令尹,他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这人可以算得忠了。”子张说:“可以算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但怎么算仁呢?”

子张又问道:“崔杼杀了齐庄公,陈文子虽然有四十匹马,都抛弃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大臣和我国的崔杼一个样。’于是离开了这个国家。又到另一个国家去了。他又说:‘这里的大臣还是和我国的崔杼一样。’于是又离开了这个国家,他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这可以算得上清了。”子张说:“那能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但怎么能算仁呢?”

(二十)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注 释

①再:两次。

译 文

季文子说他临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实行。孔子听到后,说:“思考两次,也就可以了。”

(二十一)子曰:“宁武,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 释

①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武”是谥号。

译 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政治清明,便聪明机智。国家政治昏暗,便显得很愚笨。他的聪明机智别人可以达到,但他的愚笨则是别人达不到的。”

(二十二)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注 释

①陈:国名。

②党:古代地方行政基层组织,五百家为一党,此处指家乡。狂简:志向远大。简,远大。

③斐然成章:文采可观,富有文采。

④裁:裁剪。此处指对人材的培养。

译 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故乡的那些学子怀有远大的志向,并且文采斐然,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去造就他们。”

(二十三)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注 释

①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名允,字公信,“夷”是谥号。叔齐,名智,字公达,“齐”是谥号。孤竹君死后,两人因互让王位而出走。周武王伐纣,两人反对“以暴制暴”,极力劝谏,武王灭商后,两人以食周粟为耻,饿死在首阳山。

译 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能不记以往的怨恨,所以别人也很少对他们有怨恨。”

(二十四)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 释

①微生高:鲁国人,姓微生,名高。

②醯(xī):醋。

译 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要一点醋,他却向邻居讨来给那个人。”

(二十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 释

①足:过分。

译 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度恭顺,取悦与人,这是左丘明认为的可耻,我也认为这是可耻的。心里怨恨,藏匿不外露,仍与他交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这是可耻的。”

(二十六)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 释

①盍(hé):何不。

②轻:据考证,此字为后人所加,唐以前版本均无此字。敝:破旧。

③伐:夸耀。

④施:张扬。

译 文

颜渊、子路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没有一点憾恨。”颜渊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也不显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想听听老师您的志愿。”孔子说:“我愿使老者感到安适,使朋友们信任我,使年轻的人怀念我。”

(二十七)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注 释

①讼:责备。

译 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过能发现自己过错而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二十八)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 文

孔子说:“十户人家居住的地方,必然会有像我这样忠信的人,只不过不如我这样好学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