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骨文:中国最早的可识文字

甲骨文:中国最早的可识文字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写或书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可识文字。我国的甲骨文一般是指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字。甲骨文主要是占卜时的辞文,所以又叫卜辞;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生产、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的辞文,如车马、农业、手工业、狩猎、渔牧、天象、历法、教育、乐舞、疾病、孕娩、征伐等。殷墟因甲骨文而名扬天下,殷墟因甲骨文而成为中国古文字的发源地,殷墟因甲骨文而光彩夺目。

甲骨文:中国最早的可识文字

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写或书写在龟甲(腹甲、背甲)或兽骨(骨又多为牛肩胛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可识文字。我国的甲骨文一般是指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字。其实,早在距今9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在河南舞阳贾湖村东部的贾湖遗址中就发现了刻在龟甲和骨器上的甲骨文字,其中,龟甲文字9例,骨器文字5例。虽然甲骨文仅有14例,但意义重大,与后来发现的商周甲骨文可以说一脉相承,无论是刻写的笔画、顺序,还是书写方法、空间结构几乎都一样,其甲骨文的内涵也是一样的,仍然与巫术占卜、请愿、表意等有关联。

1899年发现甲骨文,1928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又做了多次发掘,先后出土甲骨文10余万片,现国内外收藏甲骨达15万片之多,单个文字数将近5000字,其中已经识读的约1700个。将1700个甲骨文经过整理、归纳、分析发现,文字的构造已经具有了汉字的基本特点,即有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和少量转注字、假借字。甲骨文不仅由单体文字发展成了合体文字,而且文字与发音大致相对应了,完成了由象形文字到表意字再到表音字的过渡,是一种相当进步的文字。

由于甲骨文是字音相同的文字,是记音文字,所以甲骨文以及由甲骨文演化成的汉文字又被称为自源文字,有自己的发展源头和造字规律,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精神桥梁和纽带。

甲骨文主要是占卜时的辞文,所以又叫卜辞;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生产、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的辞文,如车马农业手工业、狩猎、渔牧、天象、历法、教育乐舞、疾病、孕娩、征伐等。它是一部商代的“小百科全书”,是研究商代历史、文化的实录资料,弥足珍贵。

殷墟因甲骨文而名扬天下,殷墟因甲骨文而成为中国古文字的发源地,殷墟因甲骨文而光彩夺目。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安阳殷墟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科学和艺术的价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们的骄傲。

表1 中国刻画文字例证

续表

续表(www.xing528.com)

【注释】

[1]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2]李学勤:《考古发现与中国文字起源》,载丁守和、方行主编:《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8页。

[3]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4]李学勤:《考古发现与中国文字起源》,载丁守和、方行主编:《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9页。

[5]刘蕙孙:《福建华安太溪摩崖图像文字初研》,《福建文博》1982年第1期。

[6]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