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千年文祸:僧函可《变纪》案的惨遭迫害

三千年文祸:僧函可《变纪》案的惨遭迫害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僧函可《变纪》案函可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广东博罗人。驻防江宁的满洲将军巴山与洪承畴有私怨,案发后想借机倾陷,对函可施加酷刑,要他供出同党。洪承畴避嫌没有过问此案,上疏引咎,得旨免予处分。此案可能是清代第一起文字狱。函可在戍地与其他流放者缔结“冰天诗社”,入社者33人。顺治十七年,函可病死于戍地。14岁的世祖名义上亲政,实际权力仍在诸父手中。

三千年文祸:僧函可《变纪》案的惨遭迫害

中国历史上遗民活动最炽盛的时期是元初和清初,原因大要有二:宋、明两朝理学流行,士大夫受其陶冶,特重气节,此其一;新王朝都是异族入主,激发士大夫气节的不仅有君臣大义,而且有民族大义,此其二。清初的遗民活动又盛于元初,当时士流承晚明遗风,到处都有人结社订盟,吟诗著史。许多人隐姓埋名,暗中活动,甚至做了和尚仍念念不忘“匹夫之责”。清初最早的几例文字狱就发生在这些讲气节的遗民中。

僧函可《变纪》(一作《再变记》)案函可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广东博罗人。他是明末礼部尚书韩日缵之子,父亡家道中落,出家拜道独为师。明亡,函可与师兄函昰及函昰的弟子金堡(法号性因)、屈大均(法号今种)都是不屈的志士。顺治初年,函可在江宁目睹弘光王朝覆亡,写了一部《变纪》。因书被毁,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幸从邢昉《读祖心禅师〈再变记〉漫述五十韵》可知其书梗概,“涉及甲申之变、福王立国、史可法督师扬州南明党争、奸邪翻案、贰臣降清、弘光帝被杀、黄道周募兵抗清、郑成功海上举义等内容”(据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载录了明末清初抗清大事、死难烈士事迹和清军暴行。

顺治四年(1647)十月,函可要回广东去,向当年业师如今驻守江宁的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要了一张通行证。出城时,守门军士从他的行李中搜获《变纪》及代福王所拟《答阮大铖》,当即把他逮入狱中。驻防江宁的满洲将军巴山与洪承畴有私怨,案发后想借机倾陷,对函可施加酷刑,要他供出同党。不久,函可被押解京师,囚刑部狱,翌年四月流放沈阳。洪承畴避嫌没有过问此案,上疏引咎,得旨免予处分。

此案可能是清代第一起文字狱。当时内地才士流放关外者甚多,以致有“中原名士辽阳”之语。函可在戍地与其他流放者缔结“冰天诗社”,入社者33人。他的3个弟弟和叔父、堂兄、侄儿等人都抗清而死,他在戍地每收到家书便痛哭流涕,曾作诗勉励亲人道:

人鬼不容发,安能复迟迟。

努力事前路,勿为儿女悲。

诗句表现了坚强不屈的志节。

顺治十七年(1660),函可病死于戍地。弟子收集其遗诗编为《千山诗集》,交付刊印,乾隆时被列为禁书。

黄毓祺诗词案 顺治二年(1645),清军破南京,俘福王,兵临江阴城下。江阴典史阎应元率士民守城80余日,前后与数十万清军对峙,据云歼敌六七万人。城破之日,残余士民无一人投降,满街满巷都是战死或遭残杀的尸体。

当江阴守城时,当地贡生黄毓祺率领众弟子在城外起兵响应,事败逃脱。顺治四年(1647)正月,又起兵谋复常州,不克,乃往扬州,设绛帐于富商家。顺治五年四月,黄毓祺被捕于通州(今江苏南通)法宝寺,顺治六年三月十八日坐逝(自尽也),依律戮尸(肢解尸体)。被捕、戮尸的原因,是从其行李中搜出南明鲁王颁给他的兵部尚书(一说总督)印信,和他自己写作的表达反清复明情志的诗词。办理此案的凤阳巡抚陈之龙,先曾奉命监视告病还乡的原礼部侍郎钱谦益。案发后,陈之龙根据人们的告发上奏清廷,说钱谦益曾留宿黄毓祺,允诺资助黄毓祺招兵反清。清廷于是命两江总督马国柱逮讯钱谦益(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第五章考定,钱谦益被逮在顺治四年三月晦日,其时马国柱尚未到任。地在常熟,狱在南京,历时40天,顺治六年春始释还常熟)。钱谦益力辩诬枉,说自己年已70,走路都要人扶,决不敢萌生异志。由于黄毓祺已死,事无对证,马国柱上折申述,钱谦益最终获释(贿银30万两方得解脱之说,陈寅恪认为不可信,钱晚年贫困,30万两不可能,极有可能是柳氏利用人情,从中活动营救)。

上述二案都惊动清廷,而且都牵涉降清大僚,在正史上留下了记载。下面一事影响较小,仅见于野史笔记。

冯舒《怀旧集》案 冯舒字己苍,江南常熟人,明末诸生,有诗名。顺治初年,常熟县令瞿四达贪赃枉法,士人对他时有抵触、抨击。诸生黄启耀上状控告其贪污事,瞿四达怀疑状词出自冯舒之手,蓄意报复。冯舒收集同乡亡友24人遗诗(皆常熟人,或同代、或前辈,内有释氏3人、歌伎1人,均系以小传),编成一部《怀旧集》,序中不写顺治年号而用干支纪年。集中顾云鸿《昭君怨》诗有“胡儿尽向琵琶醉,不识弦中是汉音”之句;徐凤《自题小像》有“作得衣裳谁是主?空将歌舞受人怜”之句。瞿四达抓住这些把柄,说冯舒编集“逆诗”,不承认本朝,遂将冯舒下在狱中,属狱吏杀之。时为顺治三年(1645)。

冯舒本人著有《默庵遗稿》,内多感时伤乱眷怀亡明之诗。如《丙戌岁朝》其一:(www.xing528.com)

投老余生又到春,萧萧短发尚为人。

世情已觉趋时便,天道难言与善亲。

梦里山川存故国,劫余门巷失比邻

野人忆著前年事,洒泪临风问大钧。

诗中深意所在,不待言说。

孙承恩等选刻《了闲集》案 顺治五年(1648),江南常熟士绅孙承恩、胥廷清、缪慧远、毛重倬、史树骙等五人因选刻制艺《了闲集》而被逮入狱中,孙承恩被褫夺生员功名。满洲某大臣检劾《了闲集》选文“悖谬荒唐,显违功令”,序文署年用干支而不用顺治年号则被劾为“目无本朝”。邓之诚先生《中华二千年史》所列《清代文字狱简表》,以此案居首。

必须指出,以上案件发生之时,清廷掌握皇帝权力的并非世祖本人,而是摄政王多尔衮。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病死。14岁的世祖名义上亲政,实际权力仍在诸父手中。长成后才名副其实做皇帝,不幸24岁病死,遗诏自劾14罪。

世祖生前崇拜明太祖,但不学明太祖的猜忌,对汉族士大夫颇为宽容,不轻易因语言文字之故加罪于人。议修《明史》时,国史院检讨汤斌提议要公正评价明末忠烈,不可一概视为逆顽。大学士冯铨、金之俊反对此议,提出要处罚汤斌。世祖不为所惑,当面勉慰汤斌。

浙江提学佥事谷应泰著《明史纪事本末》(或云徐倬撰,献于谷氏),御史董文骥摘书中所载明将何腾蛟李自成于罗公山下之事,参劾该书抹杀了清军“仗义”为明王朝“讨贼”的大功大德,因依照书载,清军入关“讨贼”之借口便无所立足,不攻自破了。世祖特为召见董文骥(董劾书上于顺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夜间获召于海子行在,董当面呈上其书,世祖召尚书王某示之),但并没有借端兴狱处罪谷应泰,不过,四日后世祖也宾天。钱大昕说谷因私撰受累,大约是指为劾举事谷氏家族虽“无险’还是“有惊”。王树枬《胜水卮言》载,光绪年间,定州王灏编《畿辅丛书》,收入此书,曾至其家搜原版,谓得之井中,已亡大半。原因是当时霖苍以此书几获重谴,家人闻信,即将写版投井之中。名士尤侗贪色致疾,太子玄烨派人送去药品。尤侗作启称谢,大概因平时写惯了浮靡文字,竟满纸轻薄词句,如:“赠之芍药,投我木瓜”;“月宫桂杵,窃自姮娥;台洞桃花,采从仙女”等等。太子非常气愤,奏告要治尤侗“大不敬”之罪。世祖笑道:“文人作文,兴到笔随,哪有顾忌。尤侗是名士,杀之不祥。”太子方才作罢。名士归庄作《万古愁》俗曲(明贾凫西《木皮词》类此),嘲骂古来帝王圣贤云:

女娲氏,你断什么柱天鳌?有巢氏,你架什么避风巢?那不识字的老庖牺,你画什么奇和偶?那不知味的老神农,你尝什么卉和草?更有那惹祸招非的老轩辕,你弥天排下鱼龙阵,匝地张成虎豹韬,豫留下万古一把杀人刀!

曲末大骂明末群臣“没一个建义旗”,“没一个驱铁骑”,“没一个痛哭秦庭效楚包,没一个洒泪新亭做晋导”,“没一个击江楫”,“没一个舞鸡鸣”,“没一个骂贼庭”,“没一个守孤城”,狂叫:“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气杀人也么哥!”,这等大有“违碍”的狂诗,据说世祖好戏曲,大加称赏,命乐工歌以侑食。不过,世祖对有明显的反清复明言行者毫不姑息。沈士柱字昆铜,芜湖人,明末复社成员。南明灭后,隐居芜湖,广散家财,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曾曰“明朝官吏,都如海瑞忠诚,何至忘国!”又累书招黄宗羲来芜共商反清大计。清顺治十四年(1657),审讯李大生时,发现沈土柱在芜湖反清活动,旋被捕。会审官问之何以蓄发汉服?答以“生为故国人,死为故国儿”,当年清明日,沈昆铜等18人斩首于南京凤台门外,黄宗羲有《哭沈昆铜》(见《清诗纪事初编》卷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