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白山森林采伐习俗:与牛马为伴,让马懂冬天来了

长白山森林采伐习俗:与牛马为伴,让马懂冬天来了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一个套户的家里都为牲口修了一处上好的牛棚和马厩。在冬季到来头场雪还没落下的长白山老林,套户家就开始驯导马和牛,使其懂得主人的心思,更重要的是让马知道冬天来了。套子牛是它们的遗传基因所带来的生命特征。在中国,牛的品种繁多,但尤以长白山的张广才岭、延边安图的套子牛的品种著名。在长白山的套户人家,家家院子里都有这种可供套子牛晒太阳的木棒夹起来的院套,以便为牛挡风。

长白山森林采伐习俗:与牛马为伴,让马懂冬天来了

人类历史上,动物其实和我们人类朝夕相处,但相比之下,人类对动物的记载还很不够,也不全面。自从我沿着雪道走进长白山里的套户人家,我才深深地感到,不是没有这种人对动物的理解和认识,而是我们没有很用心地去挖掘。在我62年亲历东北民间生活的历程中,第一次深深地被人和动物的情感所打动,我也开始对人自身的人格感到一种厚重的力量,那完全是来自和他们“套户”的一种实际上的接触的感受。

在寒冷的长白山里,动物是人最亲密的伙伴,尤其是套户家的牲口。每一个套户的家里都为牲口修了一处上好的牛棚和马厩。那是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完全要依靠着牲口去生存。我曾经看见,诸多人家和他们的牲口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每一个套户从小就要“懂”马,而且每一个套户都有挑选好马的本领……

套户们使用的套子马,全靠选和驯。在北方,每当秋冬,集镇上的马市便开市了。这时套户们往往成帮结队地奔向这儿,并不停地打听,是不是套子马。他们往往一打眼就能知道这匹马该不该牵。套户们选马往往瞅准那些著名的套子马。套子马特点是体质结实,皮厚毛粗,鬃毛密长,特别是头方眼大,颈短多呈水平状。它们身子狭长,前躯发育良好,肩短而立,四肢短而粗。关节明显,蹄壳子很坚硬。这些马都具有非常优秀的品质,它们耐力十足,不畏严寒,是套户们的首选。套户选套子马往往先观察马的“站相”。站相,就是马站立时的姿态。先看马前额是否宽,眼骨是否突出,大眼壳,眼睛清澈明亮,眼珠的颜色为橘黄色,上下眼皮儿要薄,便于夜间瞅雪。套户们认为黄眼珠是好马,耗子眼珠、灰色眼珠、玉石眼(虹彩缺乏色素,强光下看不清)不是好马。

接下来就要试马的耳朵,套户上山对马的听觉要求极严。套子马的耳朵都是大小适中,竖起倒斜非常灵活。套户们认为“高粱茬子”耳朵的马听觉发达,而垂耳(绵羊耳)虽不好看,但在漆黑冬夜冰雪覆盖的山林中会听吆喝和鞭声。

然后看马的颈(脖)和腰身,这是架套的重要部位。主要看是否是大膀头,饱肩膀,宽裆口,圆屁股。这样的粗腿大棒,短蹄衬,蹄脚才敦实的套子马,雪岭上迈步才能稳健……

范家屯“马市”(1992年冬拍摄)

选到家,接下来就是驯。驯马,主要是领马上山,“见识”一下山上的活计。每当去时,就以好料相待,逐渐的,马儿知道了主人的心思,上山虽然吃得好些,但是已有沉重的活计在等待着它。于是,好的牲口懂得盼望这个季节的到来。

在冬季到来头场雪还没落下的长白山老林,套户家就开始驯导马和牛,使其懂得主人的心思,更重要的是让马知道冬天来了。

在长白山的套户家,马是知道并懂得它这一辈子是干什么的,牲口的“聪明”简直让人无比的震惊。冬天,这儿的雪一落下,人要驯导马踏雪上山。上山,往往是几十里的山路,主人不可能句句喊,要让它熟悉路,自己走。进了林子的伐场,主人要去打枝,截木抬木什么的,这时要让它知道“等”。“等”,就是一动不动地站在树下,不往别处乱走。在林子里,马从来不用绑在树上,要驯导马的“自觉”,要让它懂得自己乱动有危难……(www.xing528.com)

还有牛。表面上看起来,套户们选择的牛和山里一般的耕牛也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只要你细看就会发现,这些牛都是“抬头牛”。所说的“抬头牛”,是指这种牛平时的体态就习惯于昂着头,不属于那种低头拉车的牛。这种牛,多是张广才岭套子牛后代。套子牛是它们的遗传基因所带来的生命特征。拉套子的牛,总是习惯抬头看前。这种习惯又很好地造就了它们“后坐”的能力。后坐,就是在雪坡上拖木下山坡时有顶住爬犁、使之不滑坡(俗称“跑坡”)的能力和习惯。

山场上爬犁套子的“跑坡”,时时会造成人死畜亡,这是非常可怕的。在长白山里,山的坡度走势非常陡峭,有时木材的采伐点就在山顶上,而爬犁道的坡度甚至达到45°,如果不是那种习惯“坐坡”的抬头套子牛拖套,跑坡的事情是转眼就发生的。

在中国,牛的品种繁多,但尤以长白山的张广才岭、延边安图的套子牛的品种著名。它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张广才岭及兴安岭东西两麓的呼伦贝尔草甸和嫰科尔沁草甸一带。这种牛,头短宽而粗重,额头稍凹陷,角向上前方弯曲,角质细致,颈短而薄,腰背平直,臀部倾斜,四肢粗壮,蹄头质地坚实,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

在长白山的套户家,喂牛的槽,往往是巨木掏成,山里人叫它实槽。就是一根大树,中间掏沟为槽。这样的牛槽会使牛的饲料总是湿乎乎的,便于牛的舔嚼。冬季,牛槽里的料冻成了块状,牛也喜欢啃。料里能带着水分。

套户们爱惜自己的牛,夜里把牛棚打扫干净,放上干草,让牛们在里边躲过寒冷的暴风雪;在白天,当冬日的太阳升上晴空,原野上一片明亮时,他们又习惯地将牛牵出来,让它们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在长白山的套户人家,家家院子里都有这种可供套子牛晒太阳的木棒夹起来的院套,以便为牛挡风。对于那些不怜惜牛的人,他们深恶痛绝。

准备上山拖套的抬头牛(长白山漫江村,1992年冬拍摄)

拖木(敦化林业局老岭林场,2005年1月拍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