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白山森林采伐习俗-南流水与槽子会

长白山森林采伐习俗-南流水与槽子会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鸭绿江,民间称为“南流水”,是指此江从长白山发源,然后掉头向西南流去,最后注入渤黄海。鸭绿江因江水的颜色绿如鸭头色而言,鸭绿江自古就是漂流木材的重要水道。从长白县至丹东,从前要走两个月到三个月,有时水少要隔年返回。在丹东有一个专门管理木把们的组织机构叫槽子会。

长白山森林采伐习俗-南流水与槽子会

南流水江边的山神庙——冷沟子一带(白山靠江屯,1992年夏拍摄)

东北有一个别名,叫“被江河雕刻的土地”,是指这里的江河众多,而最出名的就是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火山口的松花江鸭绿江,它们是著名的放排古道

鸭绿江,民间称为“南流水”,是指此江从长白山发源,然后掉头向西南流去,最后注入渤黄海。鸭绿江的名称始于唐代《新唐书·江志·地理》:“南至鸭渌江北泊汋城七百里,故安平县也。”鸭绿江因江水的颜色绿如鸭头色而言,鸭绿江自古就是漂流木材的重要水道。

据《奉天通志》载:“辽阳省采木长白山,时皇后欲营佛寺,洪福源之孙重喜、重庆等奏长白山多美材,着发沈阳军二千伐之,流下鸭绿江使高丽舟载以输出”。日俄战争时期,日军大量的用木均取于长白山。他们在老林里修筑铁路百多公里,如今仍可看到一些没有修成而荒芜了的路基,记载了从前世人对这儿的关注。日本人的铁路,四通八达,上接平顶山、红土山,下通鸭绿江[1]

另据《长白林业志》载,“光绪三十四年八月,设治总办张凤台赴省领款,乘排去临……”结果这次张大人乘坐的木排在江中被撞翻,大人险些遇难。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在鸭绿江口大东沟口设立“木税局”,征收“木排捐”。木排在开排前。必须领取“排票”(也就是今天的营业执照)。而且排前要树立一面旗帜,书明此排是属于某某大柜或公司、料栈。

排旗花花绿绿,各色各样,老排白天行走,夜晚择地停靠。从长白县至丹东(旧名安东,后同),从前要走两个月到三个月,有时水少要隔年返回。木排在江上和丹东入海口行走或停靠,等待外卖,让木商们来挑选。此时,大江之上,旗帜招展,炊烟缭绕(木把们都在排上生火做饭),而岸上,摊床林立,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民间小戏和艺人演出红火,真是热闹非凡。(www.xing528.com)

木排因在江中行走,时间长,人要在上面生活,所以排上要搭“花棚”以供放排人食宿和储存食物。

丹东的江边渡口(1992年夏拍摄)

花棚子,是用木杆,将一头削成尖平,插入木排木头中间,架起架子,上面树皮搭成,有的苫上苇草或雨布,里面铺上松毛子,放上桌子,摆上木刻的“水神爷”(往往是一小木人)或是“神码”(就是老排夫们供的老把头的牌位,木板写上字就可以了)、终日插着香。

每年一到木排下来的季节,丹东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木把,除了各种客栈,店铺接待木把外,家家都“接待”木把。这个季节是属于木把的,这个地方是属于木把的。当年在大街上,只要你提到是木把,立刻就会有人和你唠嗑。由于兜里有了钱,他们觉得这是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有的木把则觉得世间一切“幸福”都尝过了,还能干点什么事呢?就开始星火琢磨,于是,他们买来西服,扎上领带,戴上墨镜,走上大街闲逛。

在丹东有一个专门管理木把们的组织机构叫槽子会。槽子本来是木帮们返回山里时拖拉的一种“船”,上面装着工具,人像纤夫一样沿江而上,俗话叫“起早”。槽子会又叫“船艚会”,是让一些木把、放船打鱼的,总之在水中作业的行帮之人在一起活动的一个组织。只要你是“吃水上饭的”(指木把和走船人)在这儿都是“家”,人人都可结拜成兄弟,互相帮助,渡过难关,有一种“江湖”的味道。可是既然有木把来,社会上的各种人也会通过槽子会对他们下手,前期的槽子会还给木把们做些事情,后来由于木排的大量到达,财源茂盛起来,槽子会的一些人逐渐被社会上各种复杂势力利用和收买,有些人也干起了坑害木把的勾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