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失窃事件处理策略的反思成果

校园失窃事件处理策略的反思成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失窃事件,在各种校园突发事件中的确是常见又麻烦的,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第三个故事——马老师是一位资深班主任,更是许多人心目中处理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专家。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马老师总结了一套关于应对失窃事件的处理流程——第一步,表达同情。第五步,与相关学生家长沟通。最好赶在学生之前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学校对失窃事件的处理意见,取得家长的谅解。

校园失窃事件处理策略的反思成果

开学没多久,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找到了我,向我诉说了她自己遇到的一件麻烦事——她班上有一位女生的500元钱放在书包里不见了,当事女生很着急,班级里的其他学生也很不安,而身为班主任的她就更加焦虑:“樊老师,我该怎么办呢?我只是班主任,又不是警察,钱不一定能找到,但又不能不找。这中间,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引发别的问题……”

看着她着急的样子,我特别理解。失窃事件,在各种校园突发事件中的确是常见又麻烦的,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我该直接给她一个答案吗?忽然想起了认识的三位老师,“你愿意听我讲三个故事吗?”见她点头,我开始了自己的分享——

第一个故事——

除夕的晚上,初中班主任朱老师的手机上忽然收到了一个转账提示,打开一看,居然是整整2000元钱。不会是谁发错了吧?朱老师正疑惑着,手机上忽然接到一则短信,“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小洁。对不起,直到现在,我才又敢联系你……”在小洁的短信中,朱老师终于渐渐想起了六年前的那个女孩子。

那是她第一次带初三,有一天中午,班里的学生忽然跑来告诉她,小洁在教室里哭了。朱老师立即赶去教室,把小洁带了出来,“小洁,发生什么事了?”

“老师,我把爸爸给我的钱丢了……”

朱老师心里一沉,“多少钱?你把钱放在哪里了?”

“2000元,今天早上我爸托人带给我的,让我放学后带回家交给奶奶的。”

原来,小洁的爸爸一直在外打工,小洁一直是由奶奶照顾。看来,这次小洁的爸爸实在是大意了,把那么一大笔钱交给一个孩子保管……朱老师没有再想下去,她弯下腰,帮小洁擦了擦眼泪,“别哭了,走,老师陪你去找找看,也许掉在路上了。”

那天下午,朱老师陪着小洁从早上小洁拿到钱之后一直到中午发现钱不见了这段时间里去过的地方重新找了一遍,结果一无所获。快到放学的时候,小洁颤抖着拉着朱老师的手,“老师,怎么办呀?要是爸爸知道我把钱丢了,一定会打死我的。”

朱老师看着小洁满脸的泪水,2000元,哪怕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她来说也不是小数目,这样小的孩子,让她如何承受呢?想到这里,朱老师蹲下身,微笑着对小洁说:“别担心,老师会有办法的。”

那个傍晚,朱老师带着小洁去了银行,从自己的存折里取出了2000元钱,然后骑着车子把小洁和钱一起送回了家。快到家的时候,朱老师悄悄地对小洁说:“别告诉奶奶你把钱丢了,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记得啊,以后身上不要带那么多钱了。”小洁沉默了很久,说:“谢谢你,老师,我会把钱还给你的。”

这之后没多久,小洁就毕业了。再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小洁的消息。朱老师开始时还会偶尔想起这个女孩子,后来,学生多了,渐渐地,就把这事忘在了脑后。谁也没想到六年后,小洁会主动联系她。“老师,对不起,这些年我一直想跟你说谢谢。可是,我没有勇气。现在我大三了,通过打工,终于攒下了足够的钱还给你。老师,谢谢你!”

第二个故事——

钱老师是一位年轻的高中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第二年,她就遇到了棘手的事情——班里一位女生放在书包里的钱包丢了,据女生说,体育课之前钱包还在的,上完体育课之后回到教室就发现钱包不见了。钱老师调看了学校安装在走廊上的监控,发现在这节体育课期间,除了本班的几位同学先后回过教室拿过东西之外,并没有外人进过教室,显然,问题就集中在这几位同学之间。可是,接下来难道真的要全力破案,找出小偷吗?钱老师犹豫了。(www.xing528.com)

沉吟许久,钱老师做了下面几件事——首先,她安慰了钱包被窃的同学,请她放心,钱包一定会找出来的。但希望她先不要在班级里扩散这件事,更不要随意怀疑其他同学。接着,她利用语文课,特意给学生上了一节散文选读:作家三毛的作品《胆小鬼》。故事描写了三毛小时候偷钱的故事——从偷钱的背景到偷钱的经过;从偷钱之后的心理变化到偷钱事件结束后的尾声。这样一次童年的回忆,一个许多人共同的经验,在三毛的笔下,如此一幕幕地排演到读者面前。没有讲理、没有说教,故事寓教化于诙谐之中,耐人寻味。这之后,钱老师不动声色地布置了作业,请每位同学就《胆小鬼》这个故事写一篇随笔,隔天上交。

第二天,那位丢失钱包的同学告诉钱老师,钱包找到了,在教室后面的书架上,里面的钱一分不少。有人后来问钱老师,“最终,你到底知不知道是谁拿了那个钱包?”“当然。可是,那已经不重要了,不是吗?”

第三个故事——

马老师是一位资深班主任,更是许多人心目中处理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专家。在马老师的班主任生涯中,遇到过不少失窃案件,许多时候,他总能在短时间内确定对象,找到失物。于是有人笑言,马老师做班主任可惜了,他更适合破案。可是马老师却说:“请相信,没有人天生就是小偷,每一个偷窃事件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你不知道的故事!”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马老师总结了一套关于应对失窃事件的处理流程——第一步,表达同情。在这一步里,班主任首先要表达对失窃学生的同情。最好能让失窃学生写清具体情况。第二步,报案,看视频。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亲自陪同学生到相关部门(如保卫科、派出所)报案,需要观看监控时,一定要陪同学生一起观看,尤其注意不能将视频资料复制给他人。以免为后续工作带来麻烦。第三步,与相关同学了解情况。在这里,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事发前后情况,尤其要教育学生不要乱猜疑。第四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最好在当天就进行全班安全教育,重点布置安保工作。比如,强调教室钥匙的保管与使用规定,等等。第五步,与相关学生家长沟通。最好赶在学生之前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学校对失窃事件的处理意见,取得家长的谅解。

“在我的经验中,按照这样的流程处理未必能保证抓到小偷,找到失物。但是,我相信,按照这套流程处理,一定是规范、科学的。”马老师在介绍经验时如是说。

三个故事讲完了,我笑着问面前的老师,“现在,你知道该怎样做了吗?”

她有些疑惑地看着我,“好像,是有很多办法的。可是,樊老师,你觉得这三个故事中,哪位老师的方法更好呢?”

第一个故事里的朱老师,貌似没什么经验。只是凭着自己爱的本能,做出了一个有些冒险的决定。好在,她的学生并没有辜负她,多年之后的回应让整个故事温暖而美好。可是,如果朱老师的付出,最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呢?我们还会提倡这样的做法吗?

第二个故事里的钱老师,有着语文老师的天然优势。阅读、文字、沟通、影响,她就这样看似轻描淡写地带着那位犯错的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看清了自己的心事。我想,她一定是信任学生的。她所有的处理策略都建立在对学生足够信任的基础上,她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善的,即便会走错,也坚持要给他足够的机会让他回头。可是,我们能说,这样的故事里没有一丝侥幸吗?如果,故事的最后,那个丢失的钱包依旧没有重新出现,钱老师本身会觉得圆满吗?

第三个故事里的马老师,多年修炼,早已是专家。他给出的处理流程严谨规范——既照顾了学生的心情,也维护了班级的稳定,更考虑到了学校、家长方方面面的因素,整个过程无懈可击,堪称完美。可是,如果我们面对任何失窃事件都只是按照这一流程按部就班的操作,真的不会留下遗憾吗?

古人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面对每一次校园失窃事件,每一位班主任,在不同的阶段,怀着不同的心境,面对不同的情况,应该会有不同的选择。很难说,哪一个答案是最好的。但只要我们心中怀有对学生深沉的体谅与关爱,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基本的专业立场和底线,我相信,我们有能力把一次次的“事故”变成“故事”,把一次次的“事件”变成“见识”。

答案,永远不止一个。我们的探索,永远在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