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纸媒全媒产品研究及更新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纸媒全媒产品研究及更新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日报的官方微信在编辑上与新闻晨报有着某种类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也希望成为广州的“信息门户”。上述内容是2014年4月广州日报官方微信的基本内容架构。到了2014年8月,广州日报的官方微信平台又进行了微调,页面出现了一些变化。可以看到,在广州日报微信上,受众活动正在积极展开,而且这些活动,也吸引到厂商的关注。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纸媒全媒产品研究及更新

广州日报的官方微信在编辑上与新闻晨报有着某种类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也希望成为广州的“信息门户”。广州日报的官方微信每天向订户推送1 次。推送的是一个标题页面,一般容纳7 条左右的标题,头条压图,其余配小图,点开后都可以看到详细的内容。这个页面就像一个报纸的导读栏。这些内容除了有新闻外,还有美食、轻松一刻等一些资讯性内容。

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本地特征、亲近性。从2014年4月12日到18日,微信推送页面的内容共有55 条,其中新闻30 条,而其中与广州或者周边城市有关的新闻27 条,占了绝大多数。7个新闻头条中,5个是本地新闻,如“广州拟再建2 条BRT”、“广东最快五一可‘嘀卡’港澳游”等,另外1 条与当天热炒的文章外遇事件有关,1 条是国内开通专列游欧洲的消息。

除去新闻内容外,资讯性内容也有非常明显的本地痕迹,如“美食”类资讯多为广州本地美食及店铺推荐,旅游咨询、活动资讯也是与本地有关。

在推送页面的下方,还设有2个二级栏目:“每日推荐”和“微视听”。“每日推荐”包含4个二级页面的推送“每日靓汤”、“每日闲情”、“阳光潮人”和“单身派对”。前三个栏目是在《广州日报》上已刊登的栏目内容,具有多年的历史,在读者中很有影响力。“单身派对”则是官方微信自己开发的交友栏目,从定位来看,与调动年轻人积极性相关。

“微视听”包含2个二级页面推送,“晚安电台”和“八秒微视”,主要是主打时下流行的音视频内容。

上述内容是2014年4月广州日报官方微信的基本内容架构。可以看到,在彼时,广州日报微信的主界面主要是推送新闻和资讯性内容,而在二级页面当中,则融合了一些本报已经形成特色的内容,这些内容较多已经在本报读者中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人气,也较为受到年青人欢迎。与此同时,在当时比较热门的短视频分享——“微视”,也被广州日报微信纳入了传播平台,同是腾讯公司推出的视频分享微视成为广州日报微信的二级栏目,主打一些视频内容。彼时正是纸质媒体官方微视刚开始流行的时期,广州日报把其纳入传播平台,也是得一时风气之先。

到了2014年8月,广州日报的官方微信平台又进行了微调,页面出现了一些变化。一级页面基本没有变化。二级栏目中的“每日推荐”由“每日靓汤”、“每日闲情”、“每日一星”三个子栏目组成。这些栏目依然是在报纸上运作较为成熟的内容,因此,有着广泛的内容资源,微信编辑可以方便的从报纸编辑那儿获得源源不断的素材,用于微信的编辑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每日靓汤”多了一个冠名,被冠名为“昆仑山每日靓汤”,可见微信编辑已经开始在微信的营销上下功夫。“每日闲情”一般是一则文字优美、可读性较强的故事或者散文,真正体现出“闲情”二字。“每日一星”则延续了从前“阳光潮人”的开办办法,使一些希望在微信平台曝光的年轻人有可以上镜的机会。(www.xing528.com)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二级栏目“微视听”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粉丝活动”。“微视听”栏目的“下架”,很可能与广州日报全媒体中心另一个社交媒体项目——“微视”与“秒拍”平台的上线发展有关,即另外开辟了一个真正的短视频平台,而且发展状况良好,粉丝数量逐步增加。所以,视频资源已经转移到那两个平台上。8月上旬末的“粉丝活动”有两个栏目,一个是“认领微心愿”,主要内容是征集来自贫困家庭孩子的心愿,然后通过媒体平台,促成相关机构的“心愿认领”,以达成孩子们的心愿。活动的背景是第二届广州市慈善推介会的举办,以及四家机构联合举办的“四季彩虹”公益行动。而活动亦得到了厂商赞助,项目得到了王老吉超过10万元的经费资助,而项目也为参加活动的学生提供了“彩虹暑期工”的工作机会。“粉丝活动”的另一个子栏目则是“微信集群密码图”,活动的推出,与广州日报刚刚宣布“微信集群”上线有关,这个覆盖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微信集群”,把实用的健康教育、时尚、旅游信息传递到用户的手中,而据广州日报微信公布的数据,微信集群的粉丝量已经达到50万,单单广州日报官方微信号的粉丝数量,就已经达到20万,其中9 成以上是广东本土人。当日推出的活动,是在“微信集群”的9个微信号中,将在同一天推送一张带有数字的密码图,只要将9 张密码图中的数字相加,得到正确的总数发到广州日报官方微信,就可以加入“幸运大转盘”而参与抽奖。奖品丰厚,一等奖为iPadmini 一台。

可以看到,在广州日报微信上,受众活动正在积极展开,而且这些活动,也吸引到厂商的关注。微信的粉丝大部分都是活跃粉丝,具有较高的活动性,通常愿意与媒体、厂商,甚至粉丝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活动。而媒体间或推出的抽奖、竞猜、打折等活动,也确实能够使用户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是用户能够保持积极性的原因。手机作为互动终端,互动性强是其优越于纸质媒体、电波媒体的重要特性所在,因此在经营手机终端的“微信媒体”时,还囿于传统纸媒一味关注于内容的做法显然不合事宜。在经营互动媒体终端时,应想法设法让用户“动起来”,使他们的想法能够通过终端反馈给媒体,再通过媒体的运营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的用户就是真正的活跃用户,也是真正有价值的用户。而媒体要做的更进一步的工作,则是发现这些“真正有价值”用户的营销价值,把他们需要的产品、服务,通过终端推送到他们面前,使他们通过互动活动得到“好处”,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因此,保持活动、保持热情、保持黏性,应该是微信互动活动能够对粉丝产生的重要作用之一。

除上述两个二级栏目外,还有一个二级栏目名为“互动社区”。“互动社区”可以适度的获得用户的身份信息,方法有些类似于新闻晨报。前已叙述,微信对于用户的信息是不公开的,因此媒体也开始开发这样的平台,来获得用户信息,以期对用户有更高程度的掌握。这样的设计可以为媒体微信提供更多的用户信息。

事实上,任何一家媒体的微信都处在不断的调整过程当中,广州日报的媒体微信在1年左右的时间中不断的进行着微调,而我们选择的这个时间横截面,也绝对不是“最终状态”,适时的调整时刻在进行之中。在曾经的页面中,曾经出现过三级页面的组织形式,曾经让粤语节目风行一时,曾经推出过“国学”公众号。种种尝试都是在创新、探索,而正是这种创新、探索,是纸媒微信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它首先是一个复合的社交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着数亿用户基数。同时,他的音画特征因为短视频平台的出现又再进一步剥离,但是其语音交流特征没有本质的改变。此外,受众对于资讯、服务性信息的需求和对互动的需求仍然可以开发。

媒体官方微信是一个典型的“人机交互界面”。在媒体官方微信的一端,是用户与官方微信之间的“对话”。微信有没有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服务,有没有他们所期望的互动,满足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将直接影响用户“投票”——他们会轻而易举的订阅一家媒体微信,或者退订一家媒体微信,一切的发生真正只是在“弹指一挥间”。而另一面,是媒体微信的设计者和运营者们与微信平台的对话,他们绞尽脑汁地想出能够满足受众要求的微信界面、内容、功能,以期不断满足用户所提出的新要求。可以预见,这场媒体对受众的追逐永远没有休止符,随着用户要求的不断变化,各家媒体微信的“新花样”会不断地转型升级、推陈出新,这是媒体微信能够保持活力的秘密,也是媒体微信的使命与魅力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