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迅速壮大媒体微信公众号:纸媒全媒产品研究

迅速壮大媒体微信公众号:纸媒全媒产品研究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信公众号推出之后,纸质媒体掀起了开办微信公众号的热潮。这个集群中,为主的是与报、刊同名的官方微信,而其他部门的微信号,或者相关部门设立的一些具有独特受众群的微信号,则成为其补充。2014年7月底,微信公众平台首次公布了微信公众号的一些传播数据。从对这些传播数据的统计来看,微信的传播效力相当可观。上表显示的是微信所登载的文章平均阅读数位于前十位的官方微信。

迅速壮大媒体微信公众号:纸媒全媒产品研究

微信公众号推出之后,纸质媒体掀起了开办微信公众号的热潮。到2014年左右,基本上主流报刊都开办了官方微信。这些官方微信有不同的情况。如有的已经通过运营成功的成为一个“小媒体”,聚集起数十万的粉丝,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有的还成功地开展了营销活动,具备一定的营销功能。有的成为纸媒信息的良好延伸,虽然粉丝数量不是太多,但是已经把纸媒的信息拓展到微信之上,从而使纸媒的优质内容,有了更近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有的还只是起到“占位”的作用,虽然有一个官方微信号,但是由于人力物力有限的关系,还没有能及时开展官方微信号的运营,因此就成了占位微信,没有进行内容的及时更新。但从整体上看,官方微信已经成为传统纸质媒体进行全媒体转型的又一个重要抓手。官方微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全媒体产品,成为纸质媒体在移动互联网终端和用户中拓展影响的重要手段。

1.纸媒的官方微信集群

这些频繁推出的官方微信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从媒介生态来看,纸媒的官方微信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媒体的官方微信都在努力发展和形成自己的特色、特点,以期吸引更多的受众。很多媒体的官方微信不仅仅是只有一个微信号,而是很多的相关媒体部门都开办自己的微信,从而形成一个以报纸官方微信为核心的报纸官方微信集群。这个集群中,为主的是与报、刊同名的官方微信,而其他部门的微信号,或者相关部门设立的一些具有独特受众群的微信号,则成为其补充。2014年8月4日,广州日报就宣布,广州日报微信集群与受众见面。除了与“广州日报”同名的官方微信号之外,集群还包括另外8个微信号。分别是“广州日报本地通”(全面提供广州吃喝玩乐的资讯服务)、“广州日报球迷基地”(全心全意为广州球迷服务)、“广州日报健康管家”(提供健康资讯、求医指南、名医面对面、讲座义诊等)、“广州日报佛山新闻”(以广佛同城和广佛生活圈为重点,提供优粤生活、玩转广佛等内容)、“求学指南”(以广州小升初中考高考为主要内容,形成具有公信力教育传播平台之一)、“广州日报时尚荟”(提供好玩、时髦的时尚信息,具备国际大视野,又贴心接地气)、“广游汇”(提供最hit 的旅游攻略,最hot 的免费门票,最high 的试玩体验)、“广州日报微管家”(提供平靓正、新奇优的商品信息,把健康快乐送到家)。可以看到,这一微信集群以主号为核心,又通过不同的微信号,把资讯服务延伸到健康、看球、教育、时尚、旅游、居家等不同领域,而且与主号的传播新闻资讯为主不同,这些不同的微信号,会更多的强调服务功能,也即在一个细分的服务领域中成为一个“信息管家”,把受众最需要的服务资讯以最便捷的手段送到用户的掌中。这些不同的微信和主微信号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化定位,其在不同领域中拓展影响力的意图非常明显。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不同的领域,恰恰是《广州日报》本报在多年深耕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积累的领域。如广州日报有专门的“时尚荟”时尚新闻专版;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新闻也做得非常有特色;广州日报的旅游新闻不仅有专门的专版,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分类广告,成为报纸广告的一个重要来源;“微管家”等商品服务更是上市公司粤传媒多年就在经营的一项商品服务。因此,这些微信号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充分发挥了报纸多年积累的发展经验和资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信息服务。这种分门别类的信息服务,很有些像当年门户网站热发展过后,垂直网站的兴起一时。不过网站的投入和资本要求更高,而相比之下,开办官方微信则是一项投入小得多的工作。微信官方集群的问世,不仅有利于提高官方微信的品牌认知度,使广州日报微信品牌在更多的领域、更多的人群中被广泛的提及和记忆。同时也丰富了整体的传播形象,使官方微信形成一个更完整的传播生态。

2.媒体微信的监测

媒体微信究竟在用户间产生了多大的传播效果,这是测定媒体微信是否具有较大的传播效力,媒体微信究竟发展壮大到何种程度的最有效砝码。虽然开办媒体微信的纸媒数以百计,再加上每份纸媒开办微信的集群中的其他微信号,这样一来,媒体微信的数量会达到数以千计的规模,但更重要的数据应该是,纸媒微信究竟影响到了多少的人群规模,在现阶段形成了怎样的影响力。

2014年7月底,微信公众平台首次公布了微信公众号的一些传播数据。从对这些传播数据的统计来看,微信的传播效力相当可观。下面是一份对时政类报纸微信公众号主号一些数据的分析。

表1 平均阅读数TOP10[1]

相关的研究人员收集了2014年7月28日、30日、8月1日这三天的腾讯公开数据(统计时间截至8月2日22 点),选择了73 家时政类报纸的主微信公众号(即与报纸同名的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这些表格。上表显示的是微信所登载的文章平均阅读数位于前十位的官方微信。可以看到,在这10 家上榜微信中,文章平均阅读数最高的是南方周末官方微信,每篇文章的平均阅读数达到34555.80 次,是73 家时政类公众号平均量的7.5 倍。可以看到,办得出色的时政报纸官方微信的阅读量是较高的,在微信平台推送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这些文章的平均阅读量就能达到几万这个量级,对于通常定于目前在数万数十万不等的微信而言,这不是一个小量。再来看阅读的总量,总阅读数最高的是都市快报,其总共发布的45篇内容,阅读数达到786790 次,这同样是一个庞大的总量,说明用户在官方微信上停留的总时长并不是太短,用户会通过阅读时间,来看到微信的几篇或者好几篇文章。说明他们对同一个官方微信具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而有意思的现象是,10 家上榜的微信,其文章篇数并没有什么规律,多的有40多篇,少的只有几篇,由此可以看到,不同家的官方微信,具有差异很大的编辑方针。

表2 八家党报的平均阅读名次

注:由于没有搜到署名认证为“中国日报”的微信,以“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的微信替代。

人民日报微信无疑在这些报纸中表现出色。除了在平均阅读量TOP10 榜单中排名第二,更是夺得党报榜单的首位。人民日报在新媒体产品运作方面的新锐表现很是值得关注。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具有众多的粉丝数量和很高的人气,而人民日报的微信,从上述表现来看,也依然可圈可点。但是,中央级的报纸的表现,总体而言差强人意。在随机选取的8 张报纸中,3 家中央级报纸的排名都在60多名以外,工人日报官方微信的平均阅读数量更是非常之少,很可能在一定意义上,还没能形成一个“媒体”。

图1 最容易获赞的10 大微信号

用户点“赞”,是用户对微信产品产生反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点“赞”,表明了用户对编辑内容的肯定,对编辑技巧的赞赏,对文章内容的认同。因此,点“赞”,是微信中一种非常基本的用户互动,可以视为用户反馈的最基本手段。实际上,用户还可以通过发评论等方式,来参与用户互动。但是,相对于点“赞”而言,这种方便、易行又能直接表明态度的方式,来的非常简洁、直观。而同属于一个朋友圈的用户,不仅可以自己点“赞”,还可以看到其他用户对同一篇文章是否点“赞”,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其他用户的行为,无疑又增添了相互之间的互动因素。经过研究统计,73家时政报纸公众号,大约是每阅读719次,就能获得用户的1次点赞。这个数值因为没有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不好贸然的对其多少下一个结论,但这个数值如果与上表相比较,就可以发现,一些报纸微信的确在内容互动上做得突出。例如同样在平均阅读量位于榜首的南方周末官方微信,其文章在平均109 次阅读后就可以得到1个赞,也就是说,它获“赞”的频率,是平均频率的接近7 倍。可以看到南方周末官方微信,不仅在阅读量上占优,即定阅用户多。同时,在用户互动上同样占优,即用户的活跃程度高,他们与报纸官方微信进行了更频繁的互动。但同样有意思的现象也出现在工人日报官方微信上,这家报纸文章的平均阅读量接近在73 家报纸官方微信中垫底(表2),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家报纸的点“赞”几率却出乎意料的高,统计显示,每71 次阅读,就可以获得1个“赞”。虽然没有对工人日报官方微信作专门研究,但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到,“精编”的思路很可能在工人日报官方微信中得到贯彻,即对文章的编辑质量做出了一些重点的规范和规定,或者编辑的确找到了一些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文章,做了一些让受众“投其所好”的编辑。这样,才能够引起受众这么高的互动热情。(www.xing528.com)

从表2 和图1 的对比可以看到,微信运营需要下功夫,多琢磨。和办好主报一样,同样需要进行较大的投入,尤其是人力的投入和智慧的投入。这些投入的效果,会从运营数据上非常直观的体现出来。

表3 阅读数最高的10 篇文章

在统计时限内,阅读数最高的10 篇文章如上表统计。从这10篇文章来看,有5 篇是时政类的文章,1 篇是知识性内容,1 篇是生活资讯,1 篇是调查性内容,2 篇是娱乐性内容。其中,知识性内容还与调查期内的一个重要时事,即八一建军节的到来密切相关。可以看到,在时政性报纸官方微信上,受众最关心的内容仍然是时政性内容,这和他们阅读时政类报纸的目的如出一辙。也可以看到,时政类报纸的微信,的确把自己最擅长做的“强项”,从报纸上“搬”到了微信上。这一点非常重要,一般认为,报纸的全媒体产品,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延续报纸的风格和优势。把报纸在纸媒领域积累的影响力,移植到全媒体产品上。从现有情况来看,不少的报纸微信做到了这一点,或者正在向这一点上努力。时政新闻仍然是时政报纸微信的主打,就没有放弃主办纸质媒体的“主战场”。这同样也说明,在纸质媒体中有市场、有影响力的领域,在微信平台上,在新媒体平台上,同样有市场、有影响力,关键是看编辑如何来编辑,如何来耕耘。只要有付出,同样会引起反响。但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10 篇阅读数最高的文章中,资讯性内容占了半壁江山,虽然这些资讯性内容风格各异,如有的是知识性的,有的趣味性强一点,甚至还有娱乐性的内容。这又说明,在微信平台,用户的资讯性需求不容小觑,光是做新闻,很可能在微信平台还有些的单一。毕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服务信息占主流,人们更多的行为是在“用”互联网,而不是在“读”互联网。因此,在微信信息结构的设计上,又可以比在纸质媒体中偏多一点资讯性信息的内容,把“服务”、“知识”、“趣味”更好的贯穿在信息传播中,满足受众多层次的需要。

图2 阅读数最高的一篇文章的类型分布

上图显示的是在73 家时政类报纸微信中,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文章属于什么类型。经过统计发现,32%的阅读量最高的微信是时政类报道,而属于社会新闻的占到29%,属于生活类的占到26%,其他则是一些小类。可以看到,时政类、社会新闻、生活资讯,是时政类报刊官方微信最吸引受众的内容。这些内容也是这些官方微信内容组织的重点。

图3 阅读量最高时政新闻中与周永康事件相关的比例

在阅读量最高的时政新闻中,与周永康事件相关的比例如上图所示。2014年7月2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共中央鉴于周永康涉嫌严重违纪,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随后,各大媒体转载这一消息,而之后有关于周永康的报道在各大媒体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从该项研究统计的时间段来看,正是有关于周永康的报道在各大媒体见报率很高的时期,因此,统计出微信最高阅读量时政新闻中的涉及周永康报道,可以看到微信新闻发布对于新闻热点的追踪情况。

统计显示,在阅读量最大的23 条时政新闻中,有10 条与周永康及其家族有关,约占43%。可以看到,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人们对于这类新闻事件的关注度普遍较高。在微信终端上同样如此。这种关注度,并没有因为微信的互动性、资讯性、服务性而冲淡。人们在“指尖划动”的时候,仍然要受到一般传播规律的影响,而并没有因为载体的改变,而完全放弃从前的阅读习惯。

表4 与周永康有关新闻的具体内容和阅读数

上图所示为与周永康有关的新闻具体内容和阅读数。可以看到,在有些媒体微信号中,有关新闻阅读数量比较大,居首的每日经济新闻的一条新闻达到9万多阅读量,在不到一周的时间中,这一数值还是较为可观的。排在末位的一些媒体微信的阅读量不大,可能与这些媒体本身的平均阅读量不大,即订户少有直接关系。但从这张表中仍然可以看到,热点新闻在微信终端上仍然受人关注,而且关注的层面多种多样。有的关注形式,如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内容;有的关注深度报道,如长篇报道的呈现;有的关注个中细节;有的则关注宏观事态的发展与判断。重大新闻事件本身“做点”多,究竟如何做,才是在微信终端上最好的处理办法,怎样处理才最对微信用户的口味?很可能在不同的官方微信号中,会有不同的答案。正是因为不同的微信公众号有着不同的风格,这些风格或者与纸媒的风格一脉相承,又或者在开发微信终端时进行了一些改良和改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总之来看,微信选取什么样的内容,进行怎样的编辑,与微信号的风格相关,实质也就是与编辑的风格、编辑主张高度关联。编辑方针、编辑主张的不同,使得只有“方寸”之大的微信展现出不同的特点,虽然各家媒体的微信都只有一个手机屏大小,但各家媒体的微信却能够在如此小的空间中,展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来,这在下文中还将比较详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