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依山而上,由低到高,层叠错落,井然有序,同样的建筑格局,同样的灰瓦灰墙,却呈现出强烈的秩序感和气势不凡的视觉效果。
地点: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主要看点:
最美时间:
秋季
资深背包客推荐:
无论规模、等级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和建筑艺术,王家大院都可称得上是北方民居建筑之集大成者。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城以东12公里的静升镇,此镇能够在建设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名列榜首,王家大院功不可没。目前修复后对外开放的王家大院主要包括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共计54座院落,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依山就势,鳞次栉比,气势宏伟,再加上随处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匠心独具,精致典雅。
静升王家原为太原王氏宗裔,元朝时静升王氏始祖王实迁至此地定居,以务农为主,兼营豆腐坊,后世逐渐发家,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家捐献24匹良马支援清政府平息吴三桂叛乱,受到康熙帝褒扬。借清政府的势力,王家生意规模更大,资本日趋雄厚,通过科举和买官等方式开始做官,最高做到正二品。王氏家族由农及商,由商到官,终于在清朝中叶发展成为富甲一方、声名显赫的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王家发迹后,便大兴土木,不断营造住宅、祠堂、牌坊、坟茔,从康熙年间一直修到嘉庆年间,持续半个多世纪,累计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建筑群,总面积十五万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的部分,仅是王家鼎盛时期的四分之一。
王家大院一角
大院入口就是高家崖的东门,高家崖共有两个主院,是王家第十七代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的宅子,均为前堂后室三进式四合院,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是静升王家修建的第五座也是最后一处堡院,当时王家实力最强,因此处处显现出精湛的工艺和雄厚的财力。砖雕、石雕、木雕极尽雕刻技艺之能事,其含义之深远、构思之巧妙、手法之精湛、造型之奇异、品位之高雅,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在高家崖里,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和祭祖阁,每院还有各自的厨房、绣楼,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院套院、门套门,如同走入了迷宫,营造出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的视觉效果。
从始祖阁出后门向西,按箭头指示从后门进入凝瑞居,这里的石雕是整个王家大院的精华,值得仔细观赏。
出门向南,左手的院子就是养正书塾,这里是凝瑞居小少爷的启蒙书房,相当于小学。从书塾对面的小门进去就是凝瑞居的前院,房檐立柱、门额枋额、楼板护栏、柱础柱头等部位,满眼都是砖雕、石雕、木雕,尽显华美,甚至连正房台阶的垂带也没留白,雕刻了狮子滚绣球,讨“狮子滚绣球,好事不到头”的口彩。(www.xing528.com)
走过横跨东西两院的石桥,就是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这部分规模更大,但年代更早,雕刻的纤巧繁复远不及高家崖,显得质朴内敛一些。宅院格局依然是前堂后室,在高处的某些院落为了顺应地理条件,变化为前园后屋的设计。堡中各院依照官位品级的高低而有差别,有五品以上官衔的人家,住的是二进到四进的四合院,相对更讲究、装饰更华丽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司马院,位于进入红门堡后第一个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是一个四进院落,分别以加官、进禄、增福、添寿命名各院,每进一院,就多一分福气,不过院子比较紧凑狭窄,同样是五品宅第,没有敦厚宅的气势。
王家大院里的迎亲表演
红门堡要站在高处看才能领略其绝妙设计。从北侧堡墙的最高点向下望去,整个红门堡尽收眼底,大院呈十分规则的长方形,南北向的主街用大块鹅卵石铺成,如片片龙鳞,人称“龙鳞街”,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部分,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将院落分为四排,从南向北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形成一个工工整整的“王”字,暗合王家姓氏。
走在高大的堡墙上,红日西沉,似有似无的轻雾笼罩着王家大院和它旁边的民居。想当年这深宅大院中也曾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如今铅华褪尽、物是人非。纵然有寓意美好的精雕细刻,有避邪求福的镇宅之宝,有防备森严的崇门高墙,终究挡不住无可奈何花落去,挡不住光阴荏苒、盛衰无常。
作者手记
1.两个建筑群各有特色,个人以为,高家崖宜近看,红门堡宜远观,高家崖看细节,红门堡看气势,高家崖“三雕”精美,红门堡规划严谨。
2.可顺便游览静升文庙。乡村一级设有文庙颇为罕见,其规模堪与县级文庙媲美。
到达
可先到山西灵石或介休。从灵石火车站出来向南200米乘1路公交车可达;在介休火车站前乘坐介交11路去往王家大院更为方便。
门票
66元,包括大院和祠堂。60岁以上老人、学生、残疾人凭证件半价,导游、记者、军人、70岁以上老人凭证件免票。
周边景点
资寿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