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媒时代下的生产成本变化

智媒时代下的生产成本变化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学中,可以实现技术变化的一段时期被称为极长期,应用到企业上,是指企业所获得的技术也会发生变化的一段时期,这种变化可以是采用了一种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经营管理的创新和产品内容的创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人类最引以为傲的思考变成了数据运行,今天我们认为只有人类才能胜任的工作,不久的将来或许都会由机器来完成。

智媒时代下的生产成本变化

从传统的“采、编、发”到“中央厨房”,体现出信息技术革新对传媒业的重塑,这种改变不是对原有工作的改良,而是应用了新的技术和流程,生产要素方面不单单是可变要素或固定要素的变化,而是技术因素的变化造成的。经济学中,可以实现技术变化的一段时期被称为极长期,应用到企业上,是指企业所获得的技术也会发生变化的一段时期,这种变化可以是采用了一种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经营管理的创新和产品内容的创新。有些技术创新是渐进式的创新,有些则属于颠覆性和破坏性的创新,技术的引入不仅仅是降低企业的成本,更大的可能是成本投入要素发生变化,使产业的边界发生变化。比如现在我们认为人工智能还不够发达,有些事情还做不好,但未来可以做好,那时传媒产业的业态变化和成本变化,就不能以当前的要素投入来计算。

智能媒体时代,媒介融合使传媒业与其他产业之间逐渐交融合作,比如内容生产与内容分发、人工智能应用、大数据技术与用户管理等,技术对传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过去编辑和记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可以在更短时间内、花费更少成本完成,《纽约时报》在对一个重大案件分析报道时提到,该案例涉及5个电视演播室、美国司法部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些演播室的律师和律师助理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即在几个月时间内阅读了600多万份文件,并耗费了220万美元的劳动成本。但是,2011年1月,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的“黑石发现”公司则以不到10万美元的成本,利用电子搜索软件分析了150万份法律文件。[2]在新技术与传媒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资本实力较弱的传媒企业只能采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完成转型,这就是说,短期内,一部分内容的生产或传播可能会被外包,只有等到企业有能力招揽到需要的人才、研发出相应的技术或者购买到相应的设备,才可能实现生产管理成本因熟练而降低。在互联网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没有哪个传媒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如此全方位的快速转型,只有跨界融合,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应对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

渐进式的技术创新通常是对工序的改良,或者对产品的完善。如早期报纸排版是采用画版的方法,由专业人员使用专业工具对一张报纸中某个标题或者某张图片需要占用多少版面、以字为单位留出空间,最终呈现出模块化的报纸版面,随后进行标题、图片和文字内容的填充,这种方法耗时又耗力,随着报纸排版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便出现了电子排版;除此之外,早期报纸在校对错别字时,完全采用人力来一个个的识别错别字,后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脑校对。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促成了报纸画版到电子排版的演化、人工校对到电脑校对的改变,这些都大大解放了人们在报纸出版前付出的劳动力,使得报纸内容更精准、报纸版面更美观。

颠覆性和破坏性的创新通常是指完全改变行业过去的运营模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上获取信息,但是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移动客户端的出现使得新闻信息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澎湃新闻”“今日头条”等。移动新闻客户端以迅速、及时、全面以及精准的信息推送改变着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它的出现颠覆、破坏了传统报纸的生产和运营模式,受众变成了用户,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媒体生产的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点击感兴趣的信息,其评价标准也不再是生产者自认为自己的内容是否精良,而是市场和用户是否认可。另外,由传统书店到网上售书、购书也是行业创新的典范。从第一家网上书店亚马逊成立到现在,网上书店的发展像滚雪球一般发展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火,网络购书已经成为很多购书者的首选,成为图书消费的一个新趋势,网络书店改变了传统实体书店图书经营范围有限、书籍种类受限、客户源有限、信息传播慢以及宣传耗时耗力等弊端,以经营成本低、信息传播快、书籍陈列全面、折扣价低等优势颠覆了传统书店。

智能媒体时代,传媒业的创新式发展令人难以想象,原本被认为最为核心的工作新闻写作,现在也能够被机器写作所替代。2014年3月《洛杉矶时报》通过Quakebot地震新闻生成系统在接收到美国地震勘探局发出的地震信息后,将数据输入预先设定好的模板中,三分钟内就率先发出了地震报道。由此开始,机器新闻写作正式登上新闻报道的舞台。2015年9月,腾讯财经发表的《8月CPI同比上涨2.0%创12个月新高》,署名为机器人Dreamwriter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并由此拉开了国内新闻界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序幕。同年11月,新华社也宣布使用“快笔小新”写作机器人来撰写部分财经和体育类的新闻。(www.xing528.com)

2018年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叫Xiaomingbot(张小明)的机器人开始崭露头角。“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万小军团队和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联合研发。这是国内第一款可以报道奥运赛事的机器人,它在结合了最新的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技术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完成新闻写作。在奥运会开始后的13天内,机器人“张小明”通过对接奥组委的数据库,及时更新信息、配选图片,在短时间内完成消息写作和赛事汇总等工作,共撰写了457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每一篇稿件生成的时间大约是2秒,每天可以撰写30篇以上,其发稿速度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

这些写稿机器人无疑都用到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个处理过程,是先将所得数据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和新闻关键词加以整合,制作出一个符合该媒体稿件风格的模板,随后带入具体的“who、where、when、what、why+how”新闻五要素,即可以生成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件。机器新闻写作遵循“提取数据—套用模板—生成稿件—人工把关”这一模式化的生产流程,可以在几秒甚至几毫秒内生产出一篇新闻报道。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人类最引以为傲的思考变成了数据运行,今天我们认为只有人类才能胜任的工作,不久的将来或许都会由机器来完成。

考察企业的成本必须注意到技术的因素,因为不同的技术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成本。技术没有绝对的先进或落后,以复印为例,同样是传递信息,当传播的信息资料数量较少时,人们通常会使用复印的方式,而数量较多时,则会采用印刷的方式,两种技术的背后反映了不同数量下成本的差异。

波兹曼曾经说过“媒介即隐喻”,钟表把时间从人类的活动中分离出来,并且使人们相信时间是可以精确而可计量的。[3]今天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把人的思维和行动用数据展示出来,并使人的行为可以精确计量,从而改善广告主的计费模式,不也是同样的原理吗?技术在改变微观企业成本的同时,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社会观念,这将从宏观上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因此,我们不应忽略技术革新的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