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雪漠诗谈老子:治国之外更有所言

雪漠诗谈老子:治国之外更有所言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是社会已丧失信义,人们就会依靠契约。因此我才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少欲知足才能安民。大盗与圣人是对立概念,两者看似相反实则相互依存。有圣人方显出大盗之恶,有大盗才衬托圣人高尚,只有破除欲望复归于至朴,从此再无堕落之因,圣人与大盗才会双双消亡。以道治国不违反天性,当循其特性使之通畅,符合人心的因素越大,变化革新的幅度越小。圣人治世要内外相合,倡导德行并辅以法令。

雪漠诗谈老子:治国之外更有所言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意译]

人们抛弃大道的时候,世界才会提倡仁义道德;人一变得聪明,奸巧、伪诈就出现了;父不慈、子不孝、兄弟不友爱时,人们就开始提倡孝悌规范;国家秩序混乱时,才会显示出谁是忠臣。

[导读]

我们建立了辉煌的文明和国度,但很多人的灵魂世界却日渐荒芜,他们看不到灵魂真正的诉求,只知道欲望想要什么,也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哪怕偶尔会向往田园,怀念最初的纯真和美好,也只是趁放假去农家乐吃一顿饭,体验一下乡村生活,然后再回到城市的繁忙和逐利之中。很少有人能从欲望中抽离。于是,很多人都南辕北辙地活着,想要得到幸福,却在追逐中离幸福越来越远。南辕北辙的人组成了南辕北辙的社会,各种问题就像瘟疫,不断在世界上蔓延。

但我相信,这不是大道母亲的造物道具出了故障,更不是谁的恶作剧。大道母亲将世界交给了我们,从此,世界由我们自己创造下去。

你看,我们创造得是不是很不赖?我们走过了一条多么艰辛而又辉煌的道路!筚路蓝缕,从未放弃,发展生产,创造文化,就连战争,那也是一种新陈代谢,不是么?

可是,当我们走了很远很远之后,回过头来,却发现,一切都不对劲了。

这个世界颠倒了。

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在前进,还是在后退,因为很多人回忆起了往昔的美好与单纯。

我们不知道自己是更聪明了,还是更愚蠢了,因为我们不仅看不清世界,也看不清人心了。

我们慌了。你知道南辕北辙对吧,所以你能理解我们的慌乱。你说,我们是不是该停一停脚步,好好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走?老人的话语里充满沧桑,看得出他已参透了真相——

[诗说]

你去看那森林中诸物,

何尝有谁去规划设计?

它们却繁荣有序充满生机,

这就是大道之功在起作用。

君主治国当效仿自然,

无为而治守住那根本。

首当行教化施行那仁政,

明了社会变化洞悉因果规律。

一切都不离予民福利,

久而久之民心自然凝聚。

君王若是缺乏大道智慧,

就会依赖那所谓的智士。

依赖过度更会失去主见,

亲手种下乱政的种子。

君王若是苛刻多惩罚,

便难以成就真正的帝业。

若是时时鞭打那坐骑,

便是好骑手也难以致远

君王之德不足以服众,

才会借刑罚安定社会。

太依赖刑罚更易惹仇怨,

仇恨过多会招来祸乱。

法度的制定要适合民心,

民心向背是发展的关键

凭好恶立法必定会弱小,

顺民心立法才可能强大。

若是社会已丧失信义

人们就会依靠契约。

若是过分依赖律法文书

人们就不会再善养德行。

若是过于相信自家耳目,

非但劳心也难明智慧。

若是过分强调算计巧智,

仁义就不会成为主流。

若利用机心巧智治国,

就会劳心却难以成功。

算计和造作消失之后,

世上万象才能复归自然,

如乌云散开阳光普照,

大道智慧也会自然显现。

但仁义也非终极之选,

因为它仍是有为的概念。

它就像一剂百草丹,

总被涂上世间的语言

只有真理被愚昧掩蔽,

人们才提倡靠仁义救赎。

有罪有仁义会被人同情,

有功离仁义会被人猜忌。

仁义于是成为天爵,

行仁义做事会得到多方支援。

若是费尽心机做事仍不顺,

不如舍机心趋向那仁义。

如此这些仍为世间智慧,

揭示因果却无关清净道体。

当世间智慧流行开来,

那诸多的虚伪就随之出现。

因此我才说,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少欲知足才能安民

大盗与圣人是对立概念,

两者看似相反实则相互依存。

有圣人方显出大盗之恶,

有大盗才衬托圣人高尚,

只有破除欲望复归于至朴,

从此再无堕落之因,

圣人与大盗才会双双消亡。

家庭关系出现了危机,

人们才提倡父慈子孝。

那慈孝本是人的天性,

人类只要回归良善淳朴,

则自然会家庭和睦。

国家若陷入祸乱之中,(www.xing528.com)

才有了忠臣诞生的土壤。

而那忠义诚信本是大道之德,

只要安住大道本体,

则背叛欺诈自然消亡。

故当休养生息清净无为,

让事物俯仰自得自然生长。

机心会影响心的淳朴,

没有淳朴就没有盛德,

无盛德者很难远行,

要去机心事本觉自然坦荡。

悟道可安逸不致穷困,

无须机心算计等伎俩。

以道治国不违反天性,

当循其特性使之通畅,

符合人心的因素越大,

变化革新的幅度越小。

大禹治水以疏导为主,

庄稼也要因地制宜。

征伐者只要随顺民心,

就能真正无敌于天下。

圣者制法因人之性,

符合人性者才能长久。

若百姓没有良好资质

虽有好法也不能遵循。

即使百姓都向往仁义,

即使真的是人性本善

若无圣人的法度引导,

百姓行为也不会方正。

本性是内因当要随顺,

法度是外因因势利导。

圣人治世要内外相合,

倡导德行并辅以法令。

一个人便有通天之才,

也只能种好三亩田园。

智者会遵循大道规律,

顺应于道才无往而不利。

听觉易受非议的干扰,

眼睛易受多彩的障蔽,

仅靠礼仪难施放爱心

诚朴能实现远大抱负。

有为有形者总有局限,

无形无相者广大无垠。

当远离有形的聪明算计,

而安住无形的大道真心。

人为的造作会破坏自然,

人为的无知会揠苗助长。

智者少干预顺乎天道

让徐徐清风吹遍山岗。

体悟大道可成就帝功,

明天地通道德慧如日月,

精神清静与万物相通,

阴阳和四时泽及万民。

效法阴阳可成就王道,

承天地之和内治其身。

外能得人心天下从之,

道德能调柔天地鬼神

循四时法则可成就霸业,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刚柔相济能容诸物,

博爱无私故能成功。

运用律法能保全诸侯,

明生杀刑赏举贤与能,

扶正祛邪且矫枉为正,

因时因势以调伏人心。

以上四类各有其道妙,

不可随意越道而跨径。

以小德行大政民不相亲,

以大德行小政狭隘难容。

圣人治世会远离聪明,

不倡导虚荣浮华的表面,

依道的拙朴废弃巧智,

与百姓一体出乎公心,

外达在约束中减少诱惑,

内守在知足中息灭欲望。

圣人洞悉人心道德圆满,

近者远之远者近之,

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

同乎自然与阴阳和合。

圣人应事犹如明镜,

对万事万物不拒不迎。

他好像饮美酒恰到好处,

醺醺然醉卧于花丛之中。

虽也神游于六合之外,

却好像从没有走出净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