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童话创作妙处:瓦利亚的温暖天空启发孩子们的创作火花

童话创作妙处:瓦利亚的温暖天空启发孩子们的创作火花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着一对蓝眼睛的小瓦利亚站在一旁不作声。瓦利亚低声而腼腆地说。“你的词用得太好了,瓦利亚……但为什么你想用温暖来形容天空?”孩子们静静地倾听着瓦利亚的描述。当他们再一次环顾四周,他们感受到了瓦利亚语言中的那种力量,那种美感,这种语言的力量激起了孩子们心灵中的创作火花。当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进行集体创作的时候,整个集体就会对个人产生一种非常敏感而微妙的影响。

童话创作妙处:瓦利亚的温暖天空启发孩子们的创作火花

而和孩子们一起编造童话故事,对于我来说,那是我与孩子们精神交往中最幸福的时刻,而对他们来说,那也成为他们思维活动中最大的乐趣之一。

创作是一种心灵非常活跃的活动,每个学生似乎都在为这一活动倾注自己的一部分精力。目前看来,他们倾注的精力越多,自己的精神生活也就越丰富。

创作过程的特点是,创作者可以用自己本身的创作成功对周围的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一个人精神和灵感能够引发其他人的强烈共鸣。而集体的创作活动更是如此,它犹如一根根联结学生心灵的无形的细线。为了使学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教师们应该在学校集体和个人的精神生活中开展各种大大小小的创作活动。

创作的素材可以说俯拾即是。

学校的创作活动是从词开始的。必须特别强调的是,创造新词在儿童生活中应占首要地位。因为只有自己不断创造新词,儿童们对词汇和美这两个极其微妙的手段才能渐渐变得敏感起来。而如果一个孩子自身的词汇量非常贫乏的话,也等同思想贫乏,而思想上的贫乏,也会直接导致精神上、智力上、情感上和美感上的各种“迟钝”和不敏感。

记得有一次,我领着自己教的一年级小学生到野外去。这是一个恬静的秋天的早晨。天空上隐隐约约可以见到一群飞成人字形的候鸟,它们发出的低沉的叫声使草原显得十分凄凉。草原似乎也在竖耳倾听这声声的悲鸣。田间的全部耕作都已结束,四周空无一人。我对孩子们说:

“今天,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编出一篇关于秋天天空的小短文。请你们一定要注意,要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天空是怎样的?我们能怎样来描写天空?请你们一定要选用准确而美丽的词来形容。”

孩子们静了下来。他们边望着天空边思考。不一会儿,我听到了第一批小短文:

“我们头上的天空是蓝蓝的……”

“天空是蔚蓝色的……”

“天空,仿佛像小河中的水,明净、清澈……”

“天空是非常晴朗的……”

“天空是秋天的……”

这是孩子们思考的第一批小短文。其他的孩子开始重复前面同学所用的词语。除了蓝色的、蔚蓝色的、清澈的、晴朗的以外,好似他们再也找不到描写天空的另外的词了。

有着一对蓝眼睛的小瓦利亚站在一旁不作声。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瓦利亚?”

“我想用自己的词来描绘天空……,但不知道好不好……”

“你想用的词是什么?”

“天空是温暖的……”瓦利亚低声而腼腆地说。

“你的词用得太好了,瓦利亚……但为什么你想用温暖来形容天空?”

“因为……很快就要下雪了,天气即将变得非常寒冷,而现在天气还非常暖和,太阳光让人觉得暖洋洋的;在阳光下的天空还是暖和的……所以,我觉得天空是温暖的……”

孩子们静静地倾听着瓦利亚的描述。当他们再一次环顾四周,他们感受到了瓦利亚语言中的那种力量,那种美感,这种语言的力量激起了孩子们心灵中的创作火花。于是我听到了新鲜而又截然不同的描写天空的新短文:

“昨天下的雨洗刷了天空,所以现在的天空明明净净,犹如淡蓝色菊花的花瓣。”

“天空在沉思……它在想着从寒冷地带日益向这里逼近的浓浓的乌云。”

“天空是温柔的……看,它伸开自己的双臂在拥抱太阳。”

“天空是寒冷的……夏天,它被晒得火热,而现在又冷下来,并降下一滴滴的露水……”

“天空正在不安。它一边倾听着鹤鸣,一边思索着:这是冬天即将来临的信号吧……”

“天空是安宁的……夏天,雷电像箭一样刺破天空,而现在,闪电已飞向太阳。”

“天空在微笑,它在欣赏花朵,因为秋天里花朵已经不多了。”

“天空是冷的……因为夜晚已经很冷,它急切地等待天明,好得到太阳的一点温暖。”

“天空在做游戏……瞧,蓝色的天空在阳光的衬托下像池塘里的水一样在滚动。”

“天空在思念云雀,现在,要等到春天才能听到它的歌声。”

“天空是愉快的……可是,乌云很快就要遮住太阳,天空就要变得阴暗了。”

“天空是孤单的,因为现在很少有鸟儿在飞翔……也没有燕子在云端飞翔。”

各种短小的创作,汇聚成了思维的光辉,一个孩子的思维引发其他孩子产生了共鸣。语言的描述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诸多的欢乐,可以说,它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充满趣味,又能激发他们发散思维的智力活动。

一个教师如果不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游览森林、草地、池畔、花园和田野,去带领他们一起启迪思维、迸发思维的火花,那简直是世间最大的浪费,不管是对大自然的资源来说,还是对儿童的潜力而言。

教师引导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共鸣、引发他们赞叹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就好比是在调整每个成员的思想琴弦,使之奏出美好的交响乐一样。

一个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第一次看到朝霞,认真迎接白天的来临,或者登上草原的高岗眺望地平线上的一望无际的田野、遥远的森林、摇晃的海市蜃楼等等,都存在着难以估量的教育作用。如果你希望在学校,每个孩子都能因为学习而激动,因为求知而兴奋,满眼都是激动的热情,那么就把他们带到大自然去吧,让大自然带他们到思维的欢乐源泉中去,在那儿,即使最柔弱、最胆小的孩子也能有灵感迸发的幸福时刻。

每一个孩子从心说出词汇的那一瞬间,教育活动中最重大的创造性的发现就出现了。就在这一瞬间,这个儿童又向自己智力发展的阶梯登上了一级。但是大自然教育的意义并不仅仅拘泥于此,它的教育意义首先在于,这一创作活动是在集体中进行的,而且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坦诚、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的,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影响了另一个灵魂,他们让现有的欢乐变成了新的欢乐的源泉。

当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进行集体创作的时候,整个集体就会对个人产生一种非常敏感而微妙的影响。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心,都想成为更聪明而有才智的人,毕竟谁都不想成为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只有在一个优秀的,相互感染的集体中,才能培养出孩子对于生命,对于世界的热情。

在我看来,如果能使激发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成为他们日常交流中的一种手段,这将会在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我知道很多老师们已经从我的其他著作中了解到给孩子们讲述童话故事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童话故事就像一把利刃,它能塑造出每个儿童个人思维的各种最细微的特征,同时又能拨开孩子们的心扉,使之心心相印,还能使孩子们在日常的集体中建立起各种微妙的智力关系。

而和孩子们一起编造童话故事,对于我来说,那是我与孩子们精神交往中最幸福的时刻,而对他们来说,那也成为他们思维活动中最大的乐趣之一。

如同其他学校一样,在我们学校里也有学习非常吃力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有一些非常共同的特点,例如:思维能力下降,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如果没有对他们进行大自然快乐智力的启迪,要不是有那么多的童话故事,他们可能会成为不幸的人,会对自己的智力失去信心,成为学识浅薄,兴趣贫乏,目光短浅的人。那些童话故事虽然出自教师之口,却完全取材于孩子们接触的大自然,它对孩子们来说,就如同明亮的光束照进了他们记忆力中那些隐秘暗淡的角落,又如同甘露洒在干旱待雨的土地上。

当和孩子们一起坐在一棵古老的橡树下,天空中繁星闪烁,而我们快乐地依偎坐着,倾听草原的音乐时,我就他们所看到的、现在正在他们面前发生的,或者他们不难想象的事情,编造了一个简单的童话。那些望着我的明亮好奇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渴望听到童话故事,他们喜欢听到的这个故事,我恰恰从这些天赋差一点的儿童的眼里看到了智力兴趣的最初火花。

要激发孩子们去自主思索真理,使他们对真理感到惊讶,并受到精神鼓舞;要使这些学习吃力,智力低下,思维迟钝的孩子的眼里迸发出独立思考的火花;要使他们想用自己的词汇描绘周围世界和自己;要使集体看到他们是怎样通过思考和言语表达自己的。童话是我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我深信童话的力量。

要如何让童话在孩子的集体中发挥作用呢?下面是我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讲的两个童话故事。

女孩和野菊花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女孩来到绿草地上玩耍。突然,她听到有人在哭。女孩在细听之下才明白:哭声是从草地边上的一块石头底下传来的。石头并不大,像家兔头一样大小,但是很硬。她走到石头跟前问道:

“谁在石头底下哭呀?”

“是我,野菊花。”石头底下发出了低沉而微弱的声音。“救救我,小姑娘,石头把我压住了……”

女孩扔掉了石头,看见了野菊花的娇嫩、淡白的茎。

“谢谢你,小姑娘,”野菊花舒展了一下双肩,深深地喘了一口气说,“你把我从石头的压迫下解救出来了。”

“你是怎么给压在石头下的?”女孩问道。

“石头骗了我,”野菊花回答说,“我以前是一粒小小的野菊花种子。秋天,我要寻找一个暖和的角落。石头给了我一个栖身的地方,并答应保护我,使我不挨冻,不受热。可是,当我想见太阳时,他差点儿没把我压死。我想归属于你,小姑娘。”

女孩常来看野菊花,并和它一起晒太阳。

“归属于你有多好啊,小姑娘!”野菊花常常这样说。

“假如你生长在森林里,或者在路边怎么办呢?假如你不归属于任何人,你又怎么办呢?”女孩问道。

“我就会悲伤地死去,”野菊花低声说,“但是,我知道,不属于任何人的花是没有的。它们总要归属于某个人的。你看那朵火红的罂粟花,它与太阳交朋友。太阳对它低声说:‘你是属于我的,火红的罂粟花。’我是在太阳刚刚升起、罂粟花张开自己的花瓣时,听到这番窃窃私语的。你看那是矢车菊,它是春风的朋友。春风每天早晨总是首先吹到矢车菊这边来,唤醒它并悄悄地说:‘醒醒!’如果花没有主人,那它就不能生存。”

男孩和铃兰

春天到了。绿色的嫩茎钻出了地面。它很快分成两片嫩叶。嫩叶长宽了。两叶之间又出现一个小小的嫩芽。它长高了,并向一片幼叶倾斜着,一天早晨,开出了白色的花。这就是铃兰花

一个小男孩看见了白色的铃兰花。花的美丽使他感到惊讶。他目不转睛地望着铃兰花,并伸手要摘。

花小声地说:“男孩,你为什么要采我们?”

“我喜欢你们,你们真美。”男孩回答说。

“好!”铃兰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采吧,但是,在采之前,你得讲讲我们怎么个美?”

男孩朝铃兰花看了一眼。它们美极了。它们既像朵朵的白云又像鸽子的翅膀,还像某种异常美丽的东西。男孩觉察到了这一切,但是,说不出来。他站在铃兰花旁,被美丽的花朵迷住了。他一声不吭地站着。(www.xing528.com)

“长吧!铃兰花。”男孩低声说。

很多时候,教师的创作,即在艺术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就是点燃儿童创作火花的火种。孩子们的眼睛会因为老师的故事而变得更留神,目光更集中,思想更敏锐。童话故事,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之间不寻常的童话般的相互联系,而认识到这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不需要靠生硬的说教就能达成,这便是童话的力量。

孩子们在构思童话时,童话像电光一闪,像耀眼的火光一样产生了。当他们在编创童话时,他们会收集各种形象,来便于自己创作。当一个儿童发现可以把周围的事物编成童话时,相信他们的内心由衷地感到喜悦。他想有强烈的冲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周围的人,并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当他把自己创作的故事讲述给别人听时,这便是儿童创作的最高潮,同时也构成了孩子们之间微妙的精神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一个灵魂默默地影响了另一个灵魂;在这样的关系中,每个孩子的思想就会处于活跃的紧张状态之中。

下面是几个八岁的孩子编的三个童话。

小鸟从窝里掉了下来

啄木鸟的窝里有4只小鸟。其中一只很淘气。它朝窝外东张西望,什么都想看看,什么都想知道:窝的那边是什么?窝的后面是什么?天上飘的是什么?这个圆的、热的和亮的东西是什么?

“等你长大能往外飞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的……”啄木鸟妈妈说道。

但是,不安分的小啄木鸟不愿意听母亲的话。它从窝里探出身子,结果掉了下去。它坐在青草地上哭了起来。

妈妈飞到小啄木鸟身边说:

“怎么救你呢?不听话的孩子。坐在我的背上,嘴咬住羽毛,衔得紧一点。”

小啄木鸟在妈妈的背上坐下,用爪子抓住、用嘴咬住妈妈的羽毛。妈妈飞起来了,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了窝里,并问道:

“你还要从窝里朝外看吗?”

“不了。”小鸟高兴地回答,同时又昂起头向窝外看,它昂着头问道:“这是什么?是青草吗?”

麻雀多么想知道太阳落到哪儿去了

太阳下山了,天空映得通红。好奇的麻雀坐在窝里,看着红色的天空思索着:“太阳落到哪儿去了呢?飞出去打听一下。”它展翅飞出了窝,飞过了村庄。飞过了田野。现在已是森林。接着飞过了森林,又是田野,还是没见太阳。麻雀已筋疲力尽,再也无力向前飞了,并摔倒在地。它喘了口气。抬头一看:周围的向日葵开着花,花盘全都朝西。一棵大头向日葵看见麻雀,问道:“麻雀,你要飞到哪儿去?夜幕已经降临了。”

“我想打听太阳落到哪儿去了。”

向日葵笑了笑说:

“请等到天亮,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叫醒你。你就问它落到哪里去了。”

麻雀在大头向日葵的身下睡着了。太阳已经露出地平线,向日葵唤醒了麻雀。麻雀就问太阳:

“太阳,你夜里落到哪里去了?”

太阳笑哈哈地回答说:

“夜里我在遥远的山岭和蓝色的海洋那边休息。别飞到我这里来,麻雀,因为你是永远也飞不到的。”

蜜蜂是怎样在南瓜花里过夜的

蜜蜂飞到田野去采蜜,飞得很远很远。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蜜蜂发现了一大片南瓜地。南瓜的花又大又黄,闪闪发光,就像太阳一样。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它抬起头,看看四周,吓得嗡的一声叫了起来,因为太阳已经下山了,天上的星星在闪烁,田野里的蟋蟀在歌唱。

“现在我该怎么办呢?”蜜蜂想。

“请落到我的花瓣上来吧!”南瓜花对它说,“过一夜,明天早晨再回家。”

等蜜蜂停在甜蜜的花蕊上,南瓜花就用自己的花瓣把它盖了起来。

南瓜花沉睡着,蜜蜂沉睡着,田野沉睡着,整个世界也沉睡着,只有天上的星星在闪烁,蟋蟀在歌唱。

很快,大阳便从森林那边升起来了。南瓜花张开了花瓣。蜜蜂醒了,该飞回家了。然而,小蜜蜂的心有点颤抖,感到既忧伤又亲切。有件事使蜜蜂仍留在南瓜花旁。蜜蜂向南瓜花深深地鞠了一躬说:

“南瓜花,谢谢你的热情招待。”

南瓜花叹了一口气,它也舍不得和蜜蜂分手。

可是,太阳已经出山了,云雀已在天上歌唱,蝴蝶在飞舞,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蜜蜂在南瓜花的上面飞了几圈就回家了,它给孩子们带来了花蜜。

孩子的世界没有童话,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那会让他们之间少了很多的交流,也就不会产生相互影响的智力关系。儿童如果对童话不感兴趣,就不会有集体的感受;儿童如果不创作童话,就不懂得被崇高思想所鼓舞起来的那种欢乐。如果非要把儿童集体的特征、特点和成人集体的特征、特点进行比较的话,我觉得首先就要分析儿童的世界观及其精神生活和他们在童话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在我们学校,刚刚跨进学校门槛的孩子,都非常愿意去学校,因为在那里,他们不仅能找到很多玩伴,还能与其他孩子一起共同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感受那种由自身创作而引起的无可比拟的感觉——那种自信、自豪、乐观和积极的感情。他们也很喜欢去找老师,因为他们可以从老师那儿听到更多童话故事。当老师开始讲童话时,他们总是会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热切地盯着老师。孩子们会永远记得,老师首先是作为一个会讲童话的人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的。

儿童们来到学校,在静静的夜晚彼此依偎坐着听老师讲童话;窗外是一月的黄昏,或者是寂静的六月之夜……从那时起,在儿童的情感记忆中便逐渐留下了关于儿童集体的动人的回忆。

儿童编造的童话犹如一面镜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们对生活现象的情感评价,这是另外一种走进孩子内心的机会,只要老师们留心。

记得无数个夏天热气袭人的傍晚,每当天上刚刚出现星星时,孩子们就来到我这里。我们坐在橡树下,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渐暗,星星在闪烁,花园里传来了神秘的沙沙声,蟋蟀在㘗㘗地叫,池塘已经入睡。这就是我们的“蓝天下的学校”。我们这样称呼这美妙的夏日黄昏。音乐般的童话吸引我们来到这棵枝叶繁茂的橡树之下。我们周围有很多结着金黄色苹果的苹果树,天空中闪烁着繁星,还有已经渐渐进入睡梦中的池塘,所有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成为我们童话创作的素材,并在我们的思想中产生了各种神话般的形象。

当我在给孩子们讲述童话故事时,孩子们的头脑也没闲着,各种素材和想法也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断地被塑造着,在这一刻,我们每个人——我和孩子们——都成了诗人。

讲故事的时刻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如果我在讲述中缺少确切可用的词,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提示我,在这些美妙的时刻,我们一起编了数以千计的童话。我们的创作虽然不是非常好的杰作,却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接受的,因为那是他们共同创作的结果。如果每个孩子都是诗人,那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善于把他们领入创作境界。

记得有一次,我们这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教师带领一年级小学生到树林里去。孩子们坐在林中草地上,微风吹得树林沙沙响,某个地方林鸽在“嘟……嘟……”歌唱。远处也传来了小溪的潺潺流水声。

教师打开书,开始给孩子们朗读童话。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高高的山上,浅蓝色的石头底下,出现了一朵白云,活像一只长着一对娇嫩翅膀的、温柔的雏鸽。早晨,一阵微风吹动了白云的小翅膀,于是白云就飞上天去了……

孩子们坐着,一动也不动,聚精会神地听着。在他们的眼里满是憧憬。读完后,教师说:

“这是童话。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并不存在。云不是鸟,它没有翅膀。而风也不会像童话中所说的那样抚爱白云。云是许多小水珠凝成的。早晨的雾是怎样的,知道吗?是灰色的,非常令人讨厌。”

孩子们眼里的热切没了,光亮也没了……他们思维的火花被掐灭了。

我的小女儿奥列加回到家,满脸悲伤。

“奥列加,你为什么哭?谁欺侮你了?”

于是,奥列加向我讲述了自己的伤心事。当她相信白云就是童话中那只长着娇嫩翅膀的鸟时,她是多么高兴!可是事实上既没有山,也没有神话般的浅蓝色的石头;既没有翅膀,也没有微风,只有冷冰冰的灰色的雾。“让长着翅膀的白云存在吧。”奥列加轻声说,满怀着希望注视着我的眼睛。

我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我又得知,孩子们走出树林时,个个愁眉苦脸,一声不吭。他们三三两两地向四处走开,以致教师未能把全班学生一齐带回村子。孩子们在各自散开的路上看到树上的鸟窝,就向里面扔土块……

后来,我给奥列加讲了自己编的关于遥远的山、神话般的浅蓝色的石头和小女孩奥列加的童话故事。

“这是真的吗?”小女儿又高兴又害怕地问我。

“是真的,奥列加……”

于是在她的眼睛里马上现出了像雪花莲一样的儿童的欢乐。

这件事情总是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让我思考能影响孩子们的那些神奇的地方。

似乎,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机会、有能力去全面探索和认知周围世界的时代,我们周围的事物,都相互存在着各种联系。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认识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忘了,除了周围世界固有的客观规律以外,还存在一个美妙而神奇的儿童世界。在这里,儿童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和同龄者、教师和父母。他们的思想往往可以依靠童话的翅膀而在真理的世界中翱翔。如果呈现在儿童眼前的朵朵白云只是聚集起来的灰色水珠,那么,儿童世界就会黯淡无光,儿童的思想就会萎靡不振。当我们把儿童的世界变得现实,我们也就失去了把孩子们真正带入社会和集体的机会。

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在一起听童话呢?为什么当孩子们依偎着坐在一起听童话时,童话就好像变得更加有趣,越发动人了呢?

孩子们总是怀着惊讶的心情去看待世界,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讲过。当他们望着伏在花朵上的蜜蜂时,仅仅从他们的眼神中就可以感受到他们那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此刻,他们看到了许多看起来很奇怪,不了解的东西,周围世界向他们展示出一幅新的图景,他们在这全新的世界面前惊叹、好奇。这种好奇感越深刻、越强烈,他们的思想活动就越积极,求知欲就会越强。

孩子们之所以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让人难以置信、充满幻想的东西好奇。他们会想让周围的朋友知道他们的赞赏力,想把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感受和自己内心满满的激动都告诉他们。孩子们对幻想、冒险,既不可置信又不大可能,既奇怪而又不懂的东西所感到的惊奇,往往能使他们产生同小伙伴们迫切交流的愿望,通过这样的交流,找到精神上相近的朋友。

孩子们在那些充满幻想的故事里,看到了很多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到了事物中存在的真理,他们相信它们是真的,是真实存在的。而一个教师如果热爱童话,又善于同儿童们一起像儿童一样,为幻想的形象所激动,那他就能够建立起一个思维非常活跃,而且充满灵性的孩子的集体。

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蜜蜂母亲的童话,蜜蜂母亲从早到晚飞个不停,在花上采蜜,把蜜送到蜂房喂养自己的孩子。蜂房里挂着许多小摇篮,每个小摇篮里都有一个柔弱的幼蜂。蜜蜂母亲从一个摇篮飞到另一个摇篮,摇摇孩子,用小匙子盛着蜂蜜逐个地喂着,还低声哼着摇篮曲。我是在养蜂场讲的这个童话,和孩子们一起听这个童话的还有我的同事——历史教师和养蜂老人帕纳斯老爷爷。

当孩子们都回家后,这时历史教师问我:

“你为什么要歪曲真相?要知道,按我们的理解,蜜蜂是没有孩子的。蜜蜂也不会有人们常有的那种母亲般的关怀和情感。”

这种对世界过分“高明”的看法使我感到惊讶,以至于惊讶得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帕纳斯老爷爷却替我做出了回答:

“他讲的一切都是真的。你看,蜜蜂就是这样细心喂养自己心爱的孩子的,我觉得你也应该像他那样给孩子们讲述蜜蜂的故事。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了解蜜蜂,更要传递给他们那种对蜜蜂的爱与情感,这样,蜜蜂的知识才不是枯燥无味的。”

下面是我给每届学生都会讲的一个童话:一朵白百合花朝水里望去,看见了自己的倒影,却不知道这就是它自己。它本以为水里有个神奇的东西,原来却是一朵夜间偷偷藏在水里的谦逊的白花。这个童话就像洁净的泉水水面,清澈如镜。童话所反映的世界是真实的,但是百合花却觉得清澈如镜的水中的百合花要比自己更美丽。

亲爱的教师朋友们,请不要剥夺儿童观察童话这面魔镜中反映出来的世界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