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词性解析:助动词的用法及意义

词性解析:助动词的用法及意义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词性指词语的性质。助动词可以作谓语,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词性解析:助动词的用法及意义

词性指词语的性质。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

1.实词

实词是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1)名词:是词类的一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物名词如学生;有事物名词如猎豹;有时间名词如上午;有方位名词如东南。

资料袋:

名词的用法

◆ 名词→动词:后面带宾语、后面带补语、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前面有结构助词、方位名词等情况下,将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使动 ◆名词→意动

◆名词直接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或特征、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或方式、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表示情况逐渐的发生变化等情况下名词作状语。

······································································································

{真题展示7-2:花种}

基本要求: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描写各种花。

解析:本文巧妙地借用时间名词“凌晨四点”“五点左右”“七点”“中午十二点左右”“下午三点”“傍晚六点”“傍晚八点”“九点”,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

······································································································

《五彩池》

基本要求:结合教学图讲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五彩池的多层颜色。

解析:作者借助“上层、下层、左半边、右半边”方位名词,将池水的颜色鲜艳多彩的层次性展现出来,勾画了同源不同色的奇特景观。

《北京的春节

基本要求:结合教学图讲授本课第一自然段的时间内容。

解析:作者借助“腊七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时间名词,即以时间为线索(或者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让我们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日月潭

基本要求:结合教学图讲授本课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

解析:第一组:“中部、中央、北边、南边”,文中出现了多个方位词,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景色。

第二组:“清晨、中午”,作者用时间名词,写出了日月潭在不同时间里景色不同,衬托出日月潭风光秀丽。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一种动态变化,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句子都有一个动词。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如看—看看;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如学习—学习学习。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资料袋:

动词的作用表达方式

准确生动地(通用语)+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

动词的语法特点

动词“是”:第一种,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常常表示主语“属于什么”。

动词“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

邓小平爷爷植树》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讲授本课生字词,引导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

解析:“握”“挖”“挑选”“移入”“挥”“填”“扶正”等动词,将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的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体现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

······································································································

{真题展示7-3:窃读记}

基本要求:通过心理动作描写,体会作者窃读的感受。

解析:本文通过“跨”“踮”“钻”“挤”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体现“我”十分急切的心情,从而感受到“我”对读书的热爱。

······································································································

······································································································

{真题展示7-4:小蝌蚪找妈妈}

基本要求:指导学生积累描写青蛙外貌的词语。

解析:披着碧绿的衣裳,鼓着大大的眼睛,露着雪白的肚皮,甩着长长的尾巴,“披着”“鼓着”“露着”“甩着”等动词,采用拟人的方式,将青蛙的外貌描述得栩栩如生。

······································································································

《再见了,亲人!》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讲授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严谨态度。

解析:“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做了白色的记号”“蜂窝旁等着”“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放出来”其中加点的词都是动词,说明作者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和不怕吃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严谨的态度。

《少年闰土》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讲授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与闰土在一起的乐趣。

解析:“扫”“支”“撒”“看”“拉”都是动词,用来描写闰土捕鸟时的动作,呈现了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闰土形象。

《赶海》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讲授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赶海的乐趣。

解析:“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龙虾”其中“追、摸、抓、捉”都是动词,感受作者童年时赶海的乐趣,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补语或状语。有表形状的、有表性质的、有表示状态的、有形容表情的。用法:性质形容词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大”。少数状态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冰凉”。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如“大眼睛、冰凉的酸梅汤”。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如“大大”。不能带宾语。

······································································································

{真题展示7-5:比尾巴}

基本要求:结合本文教授本课的新生字词。

解析:“长”“趋”“弯”“扁”等是形容词,用来表示不同动物的尾巴形状,其中“长”与“短”是反义词。

······································································································

白杨树》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讲解白杨的品质。

解析:描写白杨树的形状:高、大、直、挺秀;描写白杨树的叶枝:粗壮。

“高”“大”“直”“挺秀”“粗壮”等形容词,描绘出白杨树的形状与枝叶,衬托出白杨树的品质高大正直。

《彩色的梦》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梦的色彩情感

解析:通过色彩的形容词与形状的形容词,描绘出梦境的多姿多彩。

第一组:“红的”“绿的”“蓝的”“彩色的”,属于色彩的形容词;

第二组:“长”“圆”“硬”,属于形状的形容词。

资料袋:

形容词的重叠形式

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形式,这类重叠式修饰动词时表示程度的加强,修饰名词时不仅没有加强的意味,反而表示程度减弱,即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

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强,有五种格式:

AABB:如开开心心、干干净净等,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A里AB:这里的AB限于某些含贬义的形容词,重叠后既表示程度加强,又表明厌恶的感情,如慌里慌张、糊里糊涂;

ABAB:这里的AB只限于某些带有表示程度的语素的双音节形容词,如冰凉冰凉等;

A+双音节后缀:这个后缀一般是叠音的,如暖洋洋;

A+多音节后缀:如黑不溜秋。

汉语形容词比较句中的形容词有什么特点?

不能够受“真”“很”“非常”等程度副词的修饰,比如不能说“我比他很高”“我比他非常高”;不能是笔直、雪白等状态形容词,如不能说“这条路比那条笔直”等。

《燕子》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学习“乌黑光亮、俊俏轻快”等词。

解析:“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活泼机灵”都充当形容词,都是对小燕子的描写。

“乌黑光亮”——形容小燕子的羽毛乌黑发亮。

“俊俏轻快”——形容小燕子长相好看,并且动作灵敏。

“剪刀似”——形容小燕子的尾巴的形状像剪刀。(www.xing528.com)

“活泼机灵”——形容小燕子性格聪明伶俐,机智机灵、可爱。

(4)数词:是数概念及其数理思维方式在词汇系统中的有机反应,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确数,如1、二、二分之一;有概数,如几、左右;有序数,如第一、老三、初十。

《题百鸟归巢图》

基本要求:结合内容,分析数字的作用。

解析:“一只又一只”中的两个“一”相加得“二”;“三四五六七八只”中的“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分别相乘,得出数字相加;总数相加刚好“一百”。得出的数字“一百”,正与图中“百鸟归巢”的鸟数相结合。此诗被认为对数字的运用巧妙奇异。

(5)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基本类型:名量词、动量词,除了计量名量词外,不少量词可以重叠使用。

资料袋:

宾补

在句中多位于谓语之前充当状语,有时也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全句的词,说明程度、范围、时间、肯定、方式、地点等。

《慈母情深》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分析“极其、很”等词,引导学生体会妈妈的辛苦。

解析:句1:“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句2:“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极其”“很”在本句中充当副词,修饰形容词,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那么”在句2中充当副词,修饰“瘦小”,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内疚感及感动感。

《雾凇》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带点词语意思。

解析:

句1: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句2: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都是重叠词,本句中充当副词,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练。

“渐渐地”——写出了凝结的过程;“慢慢地”——写出了凝结的速度慢;

“轻轻地”——写出了样子轻,无声无息;

2.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

(1)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

资料袋:

介词在句中的作用

引出主题表明主题的作用,如“关于”等。

对比焦点,即处于对比的目的着意强调的。

突出句末意思的作用。

能把某个成分前移至句首充当主题的作用。

(2)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而且,还兼有修饰的语义功能和表达的语用功能。修饰功能是指那些由实词虚化而来的连词,虽然已经具有了连接功能,但是有时还保留了一部分实词的修饰功能。

资料袋:

关联词分类

画家牧童

基本要求:讲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一会儿……一会儿……”句式。

解析:“他一会儿浓墨淡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句中的“一会儿……一会儿……”句式是并列关联词,说明作者画画技术娴熟。

《搭石》

基本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关联句式。

解析:“如果……”“无论……”“只要……”“直到……”等关联词语,体会老人热心助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感悟家乡老人可亲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3)助词:是具有辅助作用的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助词最主要的语法特征是附着在某个语法单位上,表示结构、时态、领属等方面的附加语法意义,一般读轻声。

资料袋:

“的、地、得”的异同

相同点:a.都是结构助词,起着连接作用;b.读音相同,读轻声“de”。

不同点:a.在定语后面写作——“的”;b.在状语后面写作——“地”;

c.在补语前写作——“得”。

“的、地、得”的教学技巧

第一步:区分“的、地、得”。

讲解“的、地、得” 时,首先区分这三个词,可以通过PPT展示相同点,再通过举例说明它们的不同点。引出分析要从结构、位置、具体用处方面进行。

第二步:分析句子结构。

分析句子结构,找出“的、地、得”在句中的位置,并用特殊符号标记出来。

情况1:如果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就用“的”,其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形容词+的+名词。如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情况2: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的一般用“地”。其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情况3:在谓语后面一般用“得”。其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4)叹词:表示强烈感情以及应答、招呼的词,即感叹词。叹词可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起呼唤、应答的作用。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它不跟其他词组合,也不充当句子成分,能独立成句,无论是在句子的前边还是后边出现,在它的前后都有一定的停顿。

资料袋:

用法

独立成句,构成非主谓句。如:“喂!你干什么哪?”

插入语。如:“回头一望,哦,满山的红叶”。叹词有时活用为其他词,作句子成分。如“嘴张着,好像在喊‘啊’”(活用为名词,作宾语)。有时同一叹词读不同的音调,便表示不同的意义。

《赶海》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讲授“嘿”“哎”“哎哟”等词。

解析:“嘿”“哎”“哎哟”“咦”“哦”5个都是叹词。本文借助这几个叹词,展现了一幅赶海时丰富多彩的情绪体验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赶海的“乐趣”,又厘清了课文的脉络。

(5)拟声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模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来构成拟声词。拟声词通常在文中出现都要加引号,表示特殊性。

特点:能重叠;修饰限制名词和动词;可以单独成句。

资料袋:

拟声词在句子中的应用:

拟声词的使用能使非语言的声音变得形象生动。

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象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使描写生动逼真。

运用拟声词还可以形象地描摹出人物的心情或情绪、动作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能增强语言的幽默感、表现力。

拟声词应用时注意事项:第一,要拟摹相似。既然是“拟声”,就应该“拟”得像。

第二,必须配合情景。某些声音的发出跟当时的“人情”“物景”有联系。要模拟那种声音,就必须注意配合当时的情景,才能使“声”成为文章的有机部分,而产生传“声”达“情”的效果。

《听听,秋的声音》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

解析:大树抖抖手臂——唰唰,蟋蟀振动翅膀——嚁嚁。“唰唰”“嚁嚁”等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述出风刮大树枝叶发出的声音与蟋蟀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

基本要求: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解析:风的声音:微风——轻轻柔柔,狂风——雄壮的

水的声音:雨滴敲敲打打——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小溪——淙淙的,河流——潺潺的,大海——哗啦啦的

动物声:小鸟——叽叽喳喳的,虫鸣——唧哩哩唧哩哩

“轻轻柔柔”“雄壮的”“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地”“潺潺的”“哗啦啦的”“叽叽喳喳的”“唧哩哩唧哩哩”等拟声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模仿自然声音。

《笋尖儿》

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讲授形容雨声与雷声的拟声词。

解析:“沙沙沙,沙沙沙”“轰隆隆!轰隆隆!”都是拟声词。“沙沙沙,沙沙沙”是春雨落在绿色的草丛中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是雷公公在空中打雷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奇妙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