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湿地生态修复实践中的苇田灌溉要求

湿地生态修复实践中的苇田灌溉要求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苇田灌溉的具体要求如下:满足芦苇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要求。对因缺水而使土壤上层盐分加重,只有汛期才能灌上淡水的盐碱苇田,可在汛期灌水30 cm 深,使其自然下渗。

湿地生态修复实践中的苇田灌溉要求

3.1.1 合理排灌对芦苇产量的影响

进行苇田排灌,控制不同生长季苇田的水位,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增产效果,尤其是对于因干旱而退化的苇田,灌溉后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对大面积的苇田进行灌溉,也同样能获得增产效果。但如果灌溉不合理,同样会造成不良后果。若排灌工程不配套,只灌不排,常年积水,则会引起芦苇田沼泽化。而大水漫灌则会因地势不平,造成低洼处受淹,在东北、西北、滨海地区,会造成土壤盐分逐年积累、盐渍化逐年加重等后果,给芦苇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排灌系统,制定排灌制度,对苇田进行合理的排灌管理,保证芦苇稳产高产。

3.1.2 苇田灌溉制度与要求

苇田灌溉制度是根据各地芦苇的生长需要及水源情况、设备条件等制定的。栽植芦苇时,各地都应有切实可行的灌溉制度。就是在同一个区域,也要根据芦苇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灌溉制度,从而抓住每个时期芦苇生长发育的主要矛盾,有计划地进行苇田排灌管理。苇田灌溉的具体要求如下:

满足芦苇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要求。

注意调节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盐分、空气和温度,为芦苇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注意防止苇田沼泽化和盐渍化,特别要注意保持土壤的肥力,使芦苇根系发展正常,防止苇根和地下茎集聚地表。对已沼泽化、盐渍化的苇田,应及时改良土壤,通过灌排淋洗出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养分,使芦苇根系下扎。

根据水源和水质条件的变化规律,有区分且合理地利用灌溉水。

开发水源,并做到经济用水,如雨洪水回归水(包括灌溉退水)、污水泉水和井水等,均可用于苇田灌溉。

引洪淤灌,改良土壤,并适当扩大芦苇的种植面积。

3.1.3 芦苇生长发育期的最佳灌溉技术

各地芦苇生长发育的需水量不同,物候期不一样,其最佳的灌溉用水量也不同。要使生长发育期的芦苇得到最佳状态的水分供因,就要因时、因地、因质、因种进行灌溉。

(1)肥沃苇田的灌溉

以东北地区为例,芦苇在3月中下旬发芽,这个时期需水量不多,以保持土壤湿润或灌5 cm 左右深的浅水为宜。这样,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芦苇芽生长。4月下旬,土壤冻层基本融化,可排除地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进行晒田,提高地温。5月初以后,气温逐渐回升,苇芽生长加速。这时,要进行蹲苗,使深层根状茎多发出一些不定根,增加吸收养分的面积,以利于扎根壮苗。在这个时期晒田,还会加速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增加土壤肥力。5月中旬~8月下旬是芦苇的生长旺盛期,其植株在这时的生长高度占全株高度的80%左右。在该时期,叶面蒸腾量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加大,芦苇对水分的要求越来越多,因此,应逐渐加深水位(20 cm 左右),以满足芦苇大量吸水的需要。但是灌溉后,水在芦苇田内积存的时间不能过长,以免造成苇田中氧气的缺乏,妨碍根系生长和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同时,长时间泡在水里的苇秆会长一层水锈,使苇秆色泽灰黑,秆壁变薄,影响芦苇的质量。因此,要在7月上中旬进行一次排水,并晒田10~15 d。7月下旬再灌15~20 cm深的水层,8月下旬排干积水,并使地下水位下降到30 cm 以下。因为8月份以后,芦苇开始抽穗开花,茎秆的高度和粗度也基本定型,这时排水可以加速芦苇茎秆老化,促使纤维老熟。另外,此时是芦苇地下茎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时期,只有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土壤通气条件下,才能使土壤深层粗壮的苇芽(腋芽)萌发生长,有利于提高来年的芦苇株数和质量。

在苇田水源充足的条件下,其灌溉制度应该是春浅灌,夏深灌(由浅逐渐加深),秋落干,中间配合晒田改土和增肥。3月下旬~4月中旬灌5 cm 的浅水层,4月下旬~5月上旬晒田,5月下旬保持5 cm 的水层,6月上旬~7月初,逐步加深水层到15 cm 左右,7月中旬开始排水晒田,7月末~8月末保持15 cm 左右深的水层,9月上旬开始排干。以上各项灌排水工作要根据各地生产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具体实行。(www.xing528.com)

(2)盐渍化土壤的灌溉

在滨海平原和内陆盐碱地,地下水位较高,春季在1~2 m 以下,雨季地下水位才接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对于这样的土壤,最好采取流动灌溉洗盐或建立水层压盐。在沿海盐碱地,灌溉芦苇的先决条件是修筑挡潮闸坝,防止海水倒灌的侵袭,然后进行人工灌溉,并挡阻雨水不让其自然流失。在靠近河流处,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作用,盐分的淋洗较快;离河流较远处,盐分的淋洗很慢。因此,在大面积盐渍化或盐碱荒滩芦苇区的灌溉方法应以灌溉淋盐、控制返盐为主。可采取勤灌勤排,不晒田,常年保持水层,以水压盐的措施。

(3)沼泽苇田的灌溉

苇田沼泽主要是由于灌溉系统不配套(或根本无排灌)或有灌无排,长时间淹水,或由于地势低洼,常年积水而形成的。不论内陆盐碱地区还是滨海地区,在形成苇田沼泽的过程中,多产生盐渍化。芦苇在沼泽条件下仍能繁殖生长,但是因长时间泡水,土壤中的养分缺乏,盐分增加,氧气不足,芦苇的根系上升于地表,淹没在水中的茎节生长出大量的不定根,这会造成苇田沼泽化。对沼泽化的苇田,如果不能把渍水彻底排干,会引起表层土壤水分不足,使芦苇因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而生长矮小,造成严重的减产或质量低劣。

在盐渍很重的沼泽苇田,如果将苇田水一次性彻底排出,而又使之长时间干燥,会引起土壤严重返盐,地表聚集盐分过多,造成芦苇生理干旱或因盐害而死亡。因此,沼泽化或盐渍化的苇田必须修建灌排配套工程,采取排、灌结合的措施。在春天,要勤灌勤排,避免返盐;排水晒田的时间不宜过长。在雨季,以排为主,降低地下水位,淋洗土壤中的盐分,增强土壤的肥力。在有条件的地区,最好能进行引洪淤灌,提高土壤的通气性,这样有利于根系下扎和有机质的分解,以增加苇田的肥土层。

(4)季节性的灌溉量

在水源不足的地区,尤其是临近稻田的苇田,进行灌溉应在稻田大量用水之前,在早春灌一次桃花水,水层深度可达15 cm 左右。雨季前,要排除田间渍水。在雨季,再灌一次汛期水,于8月底彻底排干。对因缺水而使土壤上层盐分加重,只有汛期才能灌上淡水的盐碱苇田,可在汛期灌水30 cm 深,使其自然下渗。在冬季,使其结成冰塘。到第二年春天化冻后还可压盐,并满足芦苇苗期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对于杂草丛生、芦苇植株比较稀少的苇田,可在芦苇发芽后,随着芦苇植株的增高逐渐加深水位,直到把杂草消灭为止,然后再进行排水。

引洪淤灌是我国南方和北方芦苇生产都采用的办法。它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降低土壤的含盐量,而且可以淤平苇田,提高地面,降低地下水位,对于常年积水、低洼不平的苇田,可以起到平整土地的作用。因此,在有洪水发生的季节,只要条件允许,都应尽量采取引洪淤灌的措施。

(5)灌溉水质

这是指苇田灌溉水中含有可溶性盐类,如氯化钠、碳酸氢钠等盐类数量的情况。掌握灌溉水质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灌水的含盐量,以避免盐分在土壤过量积累,妨碍芦苇正常生长。在滨海盐渍地区的苇田,一般灌溉水含氯离子量不得超过0.3%~05%。为了控制返盐,避免土壤盐分积累,应适当增加灌溉深度,保持田间水层。当田间水中含盐量上升到相当于1 m 深地下水含盐量的1/3 时,应采取排水洗盐措施,将水排干后再灌。但是应该注意只排水、不晒田。

(6)污水灌溉

利用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或废水灌溉苇田,也可取得大幅度的增产效果。如天津、山东和甘肃等地芦苇场的人员,在几年灌溉污水的实践中,发现大量的有机质沉淀于地表,改良了土壤的通透性,增强了土壤的肥力,抑制了土壤中盐分的上升,降低了土层的土壤含盐量,同时通过芦苇对污水中各种养分的充分吸收,不但净化了水质,甚至达到能养鱼、虾的程度,而且还促进了芦苇自身的生长。据测定,氯离子含量高达2%的光板地,经灌溉生活污水后,氯离子含量下降到0.16%。至于污水中的部分有毒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吸附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不但被降解成不影响芦苇正常生长的盐分,而且把其中大量的有机物质变成所需的养分。灌溉生活污水的苇田,其产量比不施肥的淡水灌溉增产20%。因此,利用苇田净化高营养物生活污水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