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封:水陆交通要津-历史地理学十讲

开封:水陆交通要津-历史地理学十讲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封地处中原,交通素称便利。梁惠王更修凿鸿沟,水陆交通益为发达。可以说,大梁作为交通的要津,是能够通往各诸侯国的[63]。追溯了汴渠的通塞史事,主要是为了说明开封的水上交通的变迁。开封位于汴渠岸旁,水上交通往来无疑也是方便的。这就等于延长了湛渠,使开封的水路交通更向东发展。这样的恢复使开封增加了一条向南的水上交通道路。开封不仅成为交通要津,而且成为当时全国水道交通的中心。

开封:水陆交通要津-历史地理学十讲

开封地处中原交通素称便利。远在战国之时,就已成为魏国的都城,当时称为大梁。魏地四平,条达辐辏,已为人所称道[62]。梁惠王更修凿鸿沟,水陆交通益为发达。鸿沟是以大梁为中心的渠道的总称,它包括狼汤渠、汳水、获水、睢水、阴沟水、鲁沟水等在内。它沟通了黄河和济水、汝水、淮水和泗水几条河流。由于有了这几条渠道,所以大梁和宋、郑、陈、蔡、曹、卫诸国的交往更为方便。当时宋国的都城在现在河南省商丘市,濒于睢水。郑国的都城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市,濒于洧水,洧水入于颍水,而颍水又和狼汤渠相通。陈国的都城在现在河南省淮阳县,濒于狼汤渠。蔡国的都城在今安徽省凤台县,在淮水沿岸。曹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位于济水和菏水会合处。卫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就在黄河岸边,其南就是濮水,濮水又为济水的支津。大梁就在这些地方的中间。

尤其可以称道的是在鸿沟开凿以前,吴王夫差已经开凿了邗沟和菏水。邗沟联系着淮水和江水。菏水则联系着济水和泗水。鸿沟开凿成功后,魏国的船只就可由鸿沟中任何一条水道,都能经过淮水,再由邗沟进入长江,通到江岸各地。

说到陆路交通,就在魏国大梁时,就已经四通八达了。上边已经提到大梁和郑、卫两国的交往,由郑、卫两国都可以向北通到太行山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由邯郸循着太行山东麓通到更北的涿和燕。涿是现在河北省的涿州市,燕国都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在当时这是最北的两个重要地方。大梁往西经过洛阳,再往西去,就是秦国了。可以说,大梁作为交通的要津,是能够通往各诸侯国的[63]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通到全国各地。原来六国的都城都在经过之列。大梁在秦灭魏时,虽经河水灌城,受到摧毁,但它还是驰道通往东方各处的必经之地。张良曾刺秦始皇于博浪沙中。博浪沙就在开封之西[64]。正是由于有这样便利的形势,楚汉战争时,郦生就向汉王说:“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65]。”陈留是大梁附近的一个县,就在今开封市的东南,相距不远,因而郦生就直接提到陈留。也正是因为陈留能居天下之冲,郦生接着就建议汉王,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66]

西汉末年,黄河泛滥,冲入到济水中,鸿沟诸水也同时受到波及。这次灾害太严重了,一直过了六十多年,才告堵口合龙,河汴也才得分流[67]。这里所说的汴,指的是汴水,也就是鸿沟系统中的汳水。这是说经过这六十多年的黄河泛滥,鸿沟系统中诸水绝大部分都淤塞了,只剩下这条汴水。当然是经过治理黄河决口时的同期施工,才能得到恢复的。这条汴水是由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分黄河东流,经过开封(当时称为浚仪县)城北,再经商丘城北,到今江苏省徐州市(当时称为彭城)北流入泗水。东汉末年,曹操还曾经作过整理,所整理的仅限于由黄河分流处到商丘间的一段。商丘在当时称为睢阳,因而这段渠水就改称为睢阳渠[68]

经过修理的汴渠一直畅通无阻。大致到了西晋末年,永嘉乱离之后,才又阻塞了。阻塞的地方在由黄河分水口的石门。桓温北伐时,曾经设法疏浚,企图打开石门,由于未能成功,粮运不继,失败归来[69],后来刘裕伐秦,才凿开石门,汴渠又复通起来[70]。刘裕归来,关中又复失守,这条汴渠由于无人照料,大概断断续续,并未一直畅通。到北魏孝文帝时,还曾经再度整理。按照孝文帝设想,如果他要向南朝用兵,就可以从洛入河,从河入汴,从汴入清,以至于淮。这样就可以下船而战,便利无比[71]

追溯了汴渠的通塞史事,主要是为了说明开封的水上交通的变迁。就当时情形说,汴渠是鸿沟系统绝大部分淤塞之后,唯一的联系黄河和淮水的水道,甚而还可以说是联系黄河和长江的水道,交通意义是无可比拟的。开封位于汴渠岸旁,水上交通往来无疑也是方便的。

大致是在北朝后期,汴渠又复淤塞不通。当时不仅有北朝与南朝之争,再往后一点,又有东魏和西魏之争,北周和北齐之争,军务倥偬,这水上交通的事情就难得再有人提起。直到隋朝统一南北之后,隋炀帝才开凿通济渠,使这条贯通南北,联系黄河和淮水,更进而联系长江的水上交通的道路才重新沟通起来[72]

隋祚短促,这条通济渠凿成之后,还没有发挥出很大的作用,隋朝就崩毁了。到了唐朝,影响才日渐显著,汴州(治所就在开封)也就日益繁荣起来。有人称道它说:“当天下之要,总车舟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73],也有人称道它说:“梁宋之地,水陆要冲,运路咽喉,王室屏藩”[74],这样的称道丝毫都不能说是过分。

唐代一些有关开封交通的设施,仿佛是在锦上添花。武后时就增加了一条湛渠[75]。通济渠在唐时是称为汴河的。湛渠就是由开封城西北引汴河水流到白沟,东流到曹州(治所在今山东定陶)注入巨野泽中。唐代后期,又在巨野泽东北向南开凿一条盲山渠,向南流到泗水[76]。这就等于延长了湛渠,使开封的水路交通更向东发展。唐代后期,由于藩镇控制了运道,因而另外开凿一条蔡河[77]。蔡河是由开封附近流到陈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淮阳县)的渠道,其本是鸿沟系统中狼汤渠的旧水道,这时又重新恢复起来。这样的恢复使开封增加了一条向南的水上交通道路。

这里还应该提到隋时和通济渠同时开凿的永济渠[78]。永济渠是南引沁水入河,又向北通到涿郡。当时涿郡治所为蓟县,就是现在的北京市。沁水入黄河处在通济渠分黄河处的下游,相距很近,往来船只通过一段短促的黄河水道,就可以互相出入,不至于有若何的困难。

应该指出,这几条渠道的开凿都各有它自己的目的,说不上和开封有多少关系。由于开封的地理条件的优越性,使它恰恰属于这几条渠道的中心。湛渠和蔡河由开封始凿,那是不必说了。通济渠经过开封城,那也不用说了,永济渠本来和开封没有关系,通过一段黄河也就联系起来了。(www.xing528.com)

由于这几条渠道的开凿。开封不仅成为交通要津,而且成为当时全国水道交通的中心。它由汴河转入黄河,再接上关中的漕渠,可以向西通到当时的都城长安。由汴河转入黄河,再接上永济渠,可以向北通到涿郡的蓟县。由湛渠可以向东通到曹州,再经过巨野泽入盲山渠通到兖州(治所在今山东省兖州市),也可以经过巨野泽通到齐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和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青州市)。由蔡河可以向南通到颍州(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和寿州(治所在今安徽省寿县)。还应该特别指出,它循汴河而下,过了淮水,进入漕渠(即邗沟)通到扬州(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为当时有名的经济都会,长江以南的货物凡是要运往长安的,都是先集中到扬州,再由汴河西运,这也就是说,是一定经过开封的。

唐代末年,都城东迁,迁到洛阳。朱温建立后梁,却把都城移到开封。后梁以开封为都城,道理很单纯。朱温本以宣武节度使起家,宣武节度使治所就在开封。中间后唐再以洛阳为都城,到了后晋石敬瑭又迁回开封。石敬瑭为此还颁布一封诏书,明白指出迁都的缘由,是因为开封水道交通集中,便于运输粮食[79]。从石晋以后,直到北宋,都城再未迁徙。

石晋迁都时,淮水以南尚为南唐所有,汴河和邗沟不相联系,作用并不能算是很大。到了北宋,全国统一,汴河的作用又恢复到唐时的规模。北宋时汴河经常疏浚,这是用不着多说的。当时又疏浚了广济渠和蔡河。广济渠又名五丈河,是在唐代湛渠的旧道上重新疏浚的。这时又引溟水到开封,以充实蔡河的水源,引京、索诸水作为广济渠的水源。唐代汴河是用来运输太湖流域的粮食供应都城长安的,都城东迁了,东南粮食不再西运,可是陕西粮食却要东运,这是说黄河这段运道还可以用来有助于开封的交通。由于幽云十六州的丧失,永济渠再不能通到涿那,但大部分还是畅通的。

由于这些水道仍然畅通,开封作为交通要津,水道交通中心,并没有改变。不仅没有改变,由于开封成为都城,更有助于水道交通的发展。也由于水道交通的发展,开封就更为繁荣。现存的宋人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都可以显示出当时开封繁荣的一斑。

水道交通以外,开封的陆路交通亦称发达,前面曾经提到秦始皇时所修的驰道经过大梁。秦亡汉兴,驰道规模依然保存未废。东汉时班昭由洛阳东至陈留,大体就是遵循这条道路[80]。陈留就在开封的东南,要到陈留,开封是必须经过的地方。

后来到了隋唐时期,长安仍是都城的所在。由长安东行至于齐鲁,也是要经过开封的。开封有地名板桥,乃是西行路上宿寓旅人的镇店。有名的板桥三娘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81]。当时东西往来的官道,也是经过城西北的博浪沙[82],大体还和秦时驰道相仿佛。隋时浚仪县(即今开封市)属荥阴郡,郡治管城,今为郑州市,浚仪只是郡中一个普通县邑,唐时设立了汴州,浚仪就是州治所在。中叶以后,汴州成为宣武节度使的治所,更非一般州县所可比拟。这时开封不仅是水道交通的要津,也应是陆道交通的枢纽。经过五代,到了北宋,开封作为都城,陆道交通更会受到重视。由开封分往东西,仍应是隋唐时期的旧路,由开封往北,经过陈桥驿[83]封丘[84]至澶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85],澶州之北就是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大名于宋时为北京,由开封经澶州就可以达到大名,由大名再至以北各处。由封丘亦可北至滑州(治所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再至大名[86]。至于由开封南行的道路,可由南宋初年岳飞北征的行军,略知其所在。岳飞北征始自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再至郾城(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又北至朱仙镇[87]。朱仙镇北距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岳飞北征,所行之路如此,由开封南行当也是出于这一途的。

唐宋人论州郡地理,都能举出它们的四至八到。开封东至宋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西至郑州(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更西至于洛阳、长安,南至蔡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北至滑州,东南至陈州(治所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南至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北至曹州,西北至孟州(今河南省孟州市南)[88]。当然,这只是就当时开封邻近各州而言,不可能再详细论述到更远的地方。就是再涉及更远的地方,也是要经过这些相应的州县的。前面说到由开封去大名的路程,就是要经过滑州的,而岳飞北征所到的郾城,就在许州之南,也就是许州的属县。

开封的陆路交通是这样的发达,开封当然是陆路交通的枢纽了。

北宋末年,由于金人的南侵,开封沦陷,水道交通也受到摧残和破坏,尤其是汴河断流,影响更大。这时陆路虽还可依旧通行,所谓交通要津也就难于存在了。

其实只要水道畅通,交通还会发达起来的。元代蔡河经过疏浚,称为贾鲁河。贾鲁河只经过开封城南的朱仙镇,朱仙镇很快就繁荣起来,成为全国四大镇之一。不过后来由于其他贸易道路代之而起,朱仙镇又复衰落不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