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基百科知识组织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维基百科知识组织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维基百科的相关内容通过分词及语义进行分析的自组织方式也会产生分类不明确的情况。但对维基百科而言,并不支持相同主题资源条目的聚合功能。

维基百科知识组织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维基百科中的知识组织技术较好地考虑了资源内容的分类、关联、消歧和搜索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参与者创建、编辑、修改资源条目的需求和使用者对资源搜索和浏览的需求,但也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自组织模式的不足

维基百科条目的创建者主要是青年用户群体,并且其系统管理员往往是某个领域志愿者而非该领域的学科专家,因此会对资源条目分类的科学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维基百科的相关内容通过分词及语义进行分析的自组织方式也会产生分类不明确的情况。

2.检索模式的不足

在维基百科中,通过关键词搜索和按资源分类目录查找是资源查找的两种主要方式,两种查找方式的相互补充给用户提供了较为个性化的检索途径。但在实际检索过程中,通过关键词查找不具备下拉选项自动匹配功能,同时不支持较长的提问式查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对关键词输入过程的复杂度;通过分类方式查找,因为资源条目本身分类的多样化,增加了相同条目所属大类的不确定性。

3.资源聚合的不足

虽然不同的资源条目之间会通过链接的方式进行有效关联,从而使资源条目之间形成一种网状结构。但对维基百科而言,并不支持相同主题资源条目的聚合功能。这使得使用者在获取某一主题的资源条目时,需要逐条打开,以辨别哪一条是自己所需要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浏览和搜索资源条目的时间。同时如果某条资源内容发生了更新,使用者需要不定期打开该资源所属的链接才能发现。针对此问题,上文中已经提出了基于RSS技术的维基百科资源条目聚合框架,该框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维基百科的资源聚合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优化资源自组织形式

首先应使维基百科管理员对条目的审核和管理趋于专业化,邀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加盟,利用专家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对资源条目的分类进行指导。同时应完善条目创建机制,实现条目标题的自动检测功能,将用户生成的条目与系统的语义词典进行匹配,从而形成比较完善和精确的条目分类体系。

2.实现智能化的资源检索方式

引入语义维基技术,通过对相关条目名称进行解释并实现二者的模糊匹配,将解释与模糊匹配的内容存储于不同数据库中,用户输入检索词时系统会自动调用解释语言中的非规范化语句,从而实现检索过程中模糊匹配与智能提取相结合,以实现搜索时的自动匹配及长句搜索功能。

3.实现多方式的资源聚合

将资源聚合的相关策略引入维基百科的资源聚合中,实现基于微内容搜索引擎的资源聚合、基于RSS技术的资源聚合和基于资源自组织模式的资源聚合等,从而发挥资源被整合应用的效能。

【注释】

[1]熊铭辉.面向个性化服务的知识组织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2]李育嫦.网络数字环境下知识组织体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09(2):45-48.

[3]滕广青,毕强.知识组织体系的演进路径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49-53.

[4]张文亮,徐跃权.论知识组织的三个层次[J].情报资料工作,2011(1):41-45.

[5]王知津,王璇,马婧.论知识组织的十大原则[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4):3-11.

[6]宋培彦,路青,赵星.网络百科知识组织方法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5):73-77.

[7]王松林.网络资源知识组织的工具[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4):9-13,19.

[8]王兰成,刘晓亮.维基百科知网的构建研究与应用进展[J].情报资料工作,2012(5):56-60.

[9]滕广青,田依林,董立丽,等.知识组织体系的解构与重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9):15-18.

[10]余胜泉,杨现民.辨析“积件”、“学习对象”与“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60-65.

[11]赵呈领,万力勇.学习内容管理系统——e-Learning的第二次革命[J].电化教育研究,2005(7):42-45.

[12]陶善菊,刘清堂,王凡,等.基于知识元的教育技术学科资源库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1(5):115-120.(www.xing528.com)

[13]杨现民,余胜泉,王志军.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0(6):25-32.

[14]宋培彦,路青,赵星.网络百科知识组织方法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5):73-77.

[15]宋培彦,路青,赵星.网络百科知识组织方法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5):73-77.

[16]STURTZ D N.Communal categorization:the folksonomy[EB/OL].[2004-12-16].http://davidsturtz.com/drexel/622/sturtz-folksonomy.pdf.

[17]张云中.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Folksonomy知识发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18]秦飞飞.基于大众分类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67-70.

[19]丁莉,胡石.基于自由分类法的数字资源组织探析[J].情报科学,2011(12):1834-1837.

[20]龚立群.语义维基技术及应用[J].图书馆杂志,2007(2):43-46.

[21]万力勇,赵鸣,赵呈领.利用RSS技术构建分布式学习资源网[J].中国远程教育,2006(6S):68-70.

[22]万力勇,赵鸣,赵呈领.利用RSS技术构建分布式学习资源网[J].中国远程教育,2006(6S):68-70.

[23]范艳君.微内容及其在图书馆服务中的新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9(11):67-69.

[24]赵东杰,王华,李德毅,等.基于CAS理论的群体协作维基词条编辑建模仿真[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2(5):441-446.

[25]杨现民,余胜泉.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0-86.

[26]杨现民,余胜泉.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0-86.

[27]马永焘,陈小武.维基的类别与词条可视化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9(A1):159-162.

[28]马永焘,陈小武.维基的类别与词条可视化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9(A1):159-162.

[29]宋培彦,路青,赵星.网络百科知识组织方法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5):73-77.

[30]万力勇,赵鸣,赵呈领.利用RSS技术构建分布式学习资源网[J].中国远程教育,2006(6S):68-70.

[31]林鑫,胡昌平.交互式信息服务中的微内容重组分析[J].情报杂志,2008(9):69-71,85.

[32]李瀚瀛.Wiki作为知识组织工具的应用初探[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3):50-53.

[33]孙琛琛,申德荣,单菁,等.WSR——一种基于维基百科结构信息的语义关联度计算算法[J].计算机学报,2012(11):2361-2370.

[34]孙琛琛,申德荣,单菁,等.WSR——一种基于维基百科结构信息的语义关联度计算算法[J].计算机学报,2012(11):2361-2370.

[35]李赟.基于中文维基百科的语义知识挖掘相关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36]孙琛琛,申德荣,单菁,等.WSR——一种基于维基百科结构信息的语义关联度计算算法[J].计算机学报,2012(11):2361-2370.

[37]都蓝.知识组织在Wiki中的应用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8(5):38-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