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海神波罗外纪-南海显赫祝融之传世殿宇与崇祀

南海神波罗外纪-南海显赫祝融之传世殿宇与崇祀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昌黎碑[1]云:“南海神次最贵,在东西北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明洪武三年,始封“南海之神”,春、秋二仲月遣官致祭。雍正三年,封为“南海昭明龙王之神”,并修殿宇。祝融,火帝也,帝于南岳,又帝于南海者。四海以南为尊,故祝融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帝、河伯之上。古无称南海帝者,惟南汉帝神以自帝[26],未可为法。校注[1]昌黎碑:唐元和十五年韩愈所作《南海神广利王庙碑》。参本书卷六《册祭南海神记》《南海神庙碑》。

南海神波罗外纪-南海显赫祝融之传世殿宇与崇祀

昌黎[1]云:“南海神次最贵,在东西北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虞翻[2]云:“祝,大也;融,明也。南海为太明之地,其神沐日浴月,以开炎天,故曰祝融也。”庙在波罗江上,建自隋开皇年。唐开元中封“广利王”[3],岁以立夏气至,命广州刺史行事祠下,祝文书御名。宋皇祐中,加号“昭顺”。[4]绍圣中,复加“威显”。元至元间,加号“广利灵孚王”。明洪武三年,始封“南海之神”,春、秋二仲月遣官致祭。六年,复赐黄金香盒,重十六两。国朝康熙四十四年重修,屡遣官致祭。雍正三年,封为“南海昭明龙王之神”,并修殿宇。中为神祠,东为厨库牲房,西为斋宿所,南为仪门,又南为华表、望洋之所。

邑志引《新语》[5]云:南海祠书额,宜曰“南海之帝”。盖以《家语》[6]云:水、火、木、金、土,是谓五帝。又庄生云“南海之帝为倏[7]”,故也。南海之帝实祝融。祝融,火帝也,帝于南岳,又帝于南海者。《石氏星经》[8]云:南方帝,其精朱鸟为七宿。司夏,司火,司南岳,司南海,司南方是也。司火而兼司水,盖天地之道,火之本在水,水足于中而后火生于外。火非水无以为命,水非火无以为性。水与火,分而不分,故祝融兼为水火之帝也。其都南岳,故南岳主峰名祝融。其离宫在扶胥[9],故昌黎[10]云:南海阴墟,祝融之宅。海在南而离宫在北,故曰阴墟也。体阴而用阳,故以阴为宅也。四海以南为尊,故祝融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帝、河伯之上。又曰:祝融,赤帝也。《淮南子》[11]云:南方之极,自北户[12]之界至炎风[13]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是也。《正义[14]云:赤帝,南方赤熛怒之神。赤熛怒者,火赫赫炎炎之象。火者,南人之命,南人之事赤帝,盖事火也,事火者,事其命也。据此,则赤帝与祝融合而为一神。不知《月令》[15]云:“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祝融实炎帝之佐耳。《史记[16]言:共工[17]以水乘木与祝融战,不胜而怒。其后女娲氏没而神农作,则是祝融反先于炎帝,似又以木德王矣。谯周《古史考》[18]以炎帝与神农各为一人。罗泌《路史》[19]以共工氏[20]或为帝,或为伯,而不王。祝融氏或以为臣,或以为火德之主。《礼记注》[21]以祝融为颛顼[22]之子,名黎。古皇之事,若存若亡,不可考据。然粤人事真武[23]以为黑帝,事五显[24]以为赤帝。史称人皇以后有五龙氏[25],兄弟五人乘龙上下,岂即五显之谓欤!五行惟火为至光显,尊莫以尚,故祝融辅之,称次最贵焉。古无称南海帝者,惟南汉帝神以自帝[26],未可为法。

校注

[1]昌黎碑:唐元和十五年(820)韩愈所作《南海神广利王庙碑》。

[2]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于经学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后谪居交州,故宅即今广州光孝寺。

[3]唐开元中封“广利王”:误。唐玄宗封南海神为“广利王”并非在开元中,实在天宝十年(751)。参本书卷六《册祭南海神记》《南海神庙碑》。

[4]加封“昭顺”之前,宋康定二年(1041)首加“洪圣”号,此处漏载。参本书卷六之康定二年“中书门下牒”。

[5]《新语》:清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共二十八卷,笔记体,分天语、地语、山语等,记述广东事物及风土人情。下所引文为该书卷六“南海之帝”文。

[6]《家语》:《孔子家语》,又称“孔氏家语”,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之思想言行的著作。原二十七卷,有魏王肃注。

[7]南海之帝为倏:《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8]《石氏星经》:古代天文学著作。战国魏石申著《天文》,共八卷。因其书价值颇高,被后人尊称为《石氏星经》。《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录有片段。

[9]扶胥:今广州黄埔庙头地区,其南侧珠江段旧称扶胥江。

[10]昌黎:参“序一”注[20]。

[11]《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道家名著。内容繁富,包罗万象,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农学、生物、音律、神话等方面,是我国古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刘安(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汉文帝十六年(前164)袭父爵为淮南王。

[12]北户:古国名。亦借指南方边远地区。《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邢昺疏:“北户者,即日南郡是也。”(www.xing528.com)

[13]炎风:热风。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蕤宾五月》:“炎风以扇户,暑气于是盈楼。”

[14]《正义》:《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撰,注释《史记》的重要著作。《史记正义》除了对《史记》进行注解外,自身内容更是旁征博引、包罗万象,从文字考订、注音释义到注人、事、天文、历法、山川、虫鱼、鸟兽、名物、制度、官制,无所不备,无所不包。

[15]《月令》:《礼记》卷六《月令篇》。

[16]《史记》:西汉史官司马迁撰,一百三十卷,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为我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

[17][20]共工氏:原作“工共氏”,今改。可参《山海经》《淮南子·原道训》。

[18]《古史考》:三国魏晋之际史家谯周所撰,共二十五卷。原书散失于宋元之际。清人章宗源据诸书辑录一卷,得九十一条。主要考订司马迁的《史记》所载史事。

[19]《路史》:南宋人罗泌所撰,共四十七卷。此书为杂史。路史,即大史之意,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有收录。

[21]《礼记注》:汉代郑玄对《礼记》所作之注。

[22]颛顼: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主管北方的天帝。《史记·五帝本纪》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

[23]真武:玄天上帝、玄武大帝,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的玉京尊神。

[24]五显:五圣大帝、五通大帝、华光菩萨,广东、福建以及东南亚等地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

[25]五龙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自人皇后有五龙氏,兄弟五人,并乘龙上下,故曰五龙氏也。

[26]惟南汉帝神以自帝:指南汉时后主刘鋹封南海神为昭明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