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莼湖镇:沿海半山区的中国牡蛎之乡

莼湖镇:沿海半山区的中国牡蛎之乡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莼湖镇位于奉化市东南部,东邻裘村镇,南濒象山港,与宁海、象山县隔港相望,西连尚田镇,北依西坞街道,东北界鄞州区。镇政府驻地在莼湖横街20号。莼湖镇属沿海半山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南部有小面积滨海平原。2001年,莼湖镇获“中国牡蛎之乡”、“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镇”称号。1935年邑人应梦卿等发起大修,并在莼湖镇内建乡贤祠。

莼湖镇:沿海半山区的中国牡蛎之乡

莼湖镇位于奉化市东南部,东邻裘村镇,南濒象山港,与宁海、象山县隔港相望,西连尚田镇,北依西坞街道,东北界鄞州区。陆域面积127.7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51个行政村,2.1万户,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另有外来流动人口4000余人。镇政府驻地在莼湖横街20号。

镇以湖得名。《光绪奉化县志·水利》引《康熙奉化县志》:“知湖,宋绍兴间(1131—1162)置,积水溉田八百余亩,因产莼,故名,今湖面仅半亩许”。今湖已湮没。旧志中多有提及“莼湖”,《光绪忠义乡志·川类》:“莼湖……亦称藤溪……在店口桥西南数十步”;同书《村族》:“莼湖街,古名乌店,〈浙江舆图〉作莼湖镇,冯姓祖顺治间(1644—1661)迁自慈溪”。

自宋景德三年(1006)至清代为忠义乡及松林乡的一部分,民国初分属忠义区和松林区,1950年属莼湖区。2001年6月,撤销原莼湖、桐照2镇和鳍埼乡,建立新莼湖镇,辖3个居委会,60个行政村。2005年调整合并行政村,减为51个。较大村落有后琅、西谢、吴家埠等。

莼湖镇属沿海半山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南部有小面积滨海平原。雨施山(海拔585米)、望海尖(海拔549米)、九峰山(海拔545米)为西北屏障。溪流有琅溪、舍桐溪、九峰溪等,在莼湖镇区东南(仙人磨山麓)汇于降渚溪人象山港。蓄水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24座,总蓄水量1200万立方米。海域面积5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公里,海涂面积2.4万亩,并有悬山、凤凰山、峙山、稻桶岛、历试山、黄泥礁6个岛屿。因地处沿海,八、九月份常有台风侵袭。

奉蚶

桐照、栖凤、洪溪、鸿峙等地的船只可直通外海,桐照渔港8个300吨级的客货泊位可同时作业;“同三线”高速公路和“甬台温”铁路穿越镇西部,下(陈)湖(头渡)线、藐(湖)白(杜)线和莼(湖)桐(照)线连通内夕卜,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

茄湖清初已形成集市,每逢农历二、五、八、十为集市,交易以海产品为主。嘉靖《奉化县图志》记载,早在明洪武十五年(1382)就在该镇境内设置河泊所官署,征收渔税。清同治时乡人谢铨有诗记昔日集市盛况:“翠岚一片锁情空,市集山崖海灌中,一哄嚣声挥汗雨,三竿霄色散腥风。”渔业在全镇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奉化市最大的渔业镇,渔业收入约占全镇经济总收人的四分之一。有桐照、栖凤、洪溪等三大渔村,其中桐照南临深水港湾,建有渔港码头

海水养殖历史悠久,蛭子养殖始于唐代,牡蛎养殖肇于宋代,最为有名的当属蚶子养殖,是“奉蚶”的主要产地,奉蚶早在唐元和四年(809)就被列为“贡品”。1994年形成了以浅海网箱和牡蛎养殖为主的生产格局。2001年,莼湖镇获“中国牡蛎之乡”、“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镇”称号。苔菜、青梅为莼湖特产,苔菜色泽翠绿,香气宜人,滋味鲜美可口,年产量280吨,外销日本等国家,2006年获“中国青梅之乡”称号。(www.xing528.com)

宋咸淳年间(1265—1274),松林乡(今莼湖鲒埼村)已建登瀛书院,由丞相叶梦鼎题额。

镇内名胜古迹遍布。镇东乌鸦冠山有清初史学家万斯同(季野)墓;岙口村北(大冈山麓)原有泰清寺,后晋天福八年(943)建,1938年竺梅先在此创办国际灾童教养院,新中国成立前曾设泰清中学,原址于1956年为泰清水库淹没,今存梅华亭纪念;象山港中的凤凰山岛,有明末张煌言(苍水)屯兵遗址,并有南明鲁王(朱以海)殿、娘娘岙等遗迹。鲒埼历史悠久,被誉为“浙江最古老的村落”,《汉书·地理志》载鳍埼亭,古迹有鳍埼亭、星月街、元王邵村的巡检司城、费家宫商井、下陈培风塔等,今仅存培风塔。此外,还有“海上人间”、“向阳海岸”等海上休闲娱乐场所,茅屿村的大同山龙洞、王夹岙村的虎洞、章胡村的石屋、河泊所村的千丈岩龙潭等自然风景有待开发。

莼湖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护送大总统印信入京的应梦卿(1880—1969)、水利部顾问林平一(1897-1979)、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吴亮平(1908-1986)、西安陆军学院院长胡远春(1931—)、我国计算机专业创始人吴忠明(1930-)、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王孝榆(1936-)、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系统工程专家沈昌祥(1940-)、新华社高级记者施鲁佳(1942—)、大气研究专家吴召华(1966-)等都出自莼湖。

万斯同墓位于莼湖镇东2千米乌鸦冠山南麓半山腰的平坡上,墓朝南略偏西,始建于清,后湮没。清末为谢三慈寻获。1935年邑人应梦卿等发起大修,并在莼湖镇内建乡贤祠。1937年墓、祠俱成。墓直径7米,墓碣及两边联句为清时旧物,墓碣上书“鄞儒理学季野万先生暨配庄氏傅氏墓”,两边对联“班马三椽笔,乾坤一布衣”。墓前有蒋介石题款“万季野先生墓道”牌坊一座,墓道口有华表,上书“万乡贤墓”。叶恭绰有诗云:“故国青山尚有村,遗民心事不堪论。攀髯大节家风远,藏碧孤怀史法存。鄞水百年坊表重,姚江一脉本源敦。幽情几辈同思古,来补松楸饬墓门。”墓在“文革”时期遭毁,1984年修复。乡贤祠(现为莼湖尔仪学校校舍)后进三间正厅尚存。2005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培风塔位于下陈村南面小溪旁的塘塍上,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七层六角,用砖砌成。底层各面都嵌着一块石碑。北面石碑上镌“培风塔”三字,西北面石碑上刻着造塔人的姓氏。其他几面石碑刻有清代嘉庆年间举人孙事伦所作的建塔碑记。上面六层每层每面都有壶门图案。由于塔高15米而塔基又不大,直径仅3.40米,各层收分又较小,再加上腰檐仅用四块砖块平叠挑出,所以塔身顽长,仿佛一柄巨剑竖立在象山港边,与大海白云为伍。“山瞰海澨兮矗起锋芒,上挹宵汉兮下映青苍。”

吴亮平(1908—1986)又名黎平、理屏,莼湖镇吴家埠村人。我国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少时就读锦溪小学,1922年考入厦门大学,1925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精英、俄、德文,与张闻天等合译《法兰西内战》等经典著作,在莫斯科出版发行,成为我党最早的马列主义编译工作者之一。1929年回国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任《环球》主编。1930年翻译《反杜林论》,首次把这部不朽巨著介绍给中国人民,并流行于全国。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局宣传部长。1942年后任抚顺、东安地委书记、化工部副部长等职。

(应琪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