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供给制度不健全,影响教学效力

高职教育供给制度不健全,影响教学效力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教学评价制度属于一种结论性的总结,无法对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进行真实反映,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学管理制度不科学,导致学习资源局限于“静态预设”。预设性学习资源禁锢于教师思维,禁锢于课程目标,禁锢于教学评价,束缚了高职学生的个性与思维。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社会需求的更替,最终导致预设性学习资源固化而失去生命性,无法支撑有效教学的发生。

高职教育供给制度不健全,影响教学效力

课堂学习评价局限于“诊断终结”。课堂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进程(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81],具有反馈、决策引导、激励等教育功能。目前,高职课堂学习评价多以教师为主,企业、学生部分参与;评价方式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忽视学习(实训)的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多以知识技能为主,忽视职业素质能力分析;评价标准以经验性判断为主,缺乏科学体系支撑。学习评价演变为教师课堂教学终结的标准,失去了促进学习者发展、指导教学改进的作用。职业课堂教学评价属于高职院校教学成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以及关键内容,是针对高职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归根结底还是以考试成绩是否优异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82]。传统教学评价制度属于一种结论性的总结,无法对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进行真实反映,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制度设计与教学评价模式固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在体系设计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相关评价体系有待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未能针对高职院校具体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教师没有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高职教育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与专业及实践等存在不适应的现象,无法提供科学、真实的评价。其次,教学评价指标的具体设置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程式化特征比较突出,高职院校在设置相关教学指标时存在不合理之处,发展性指标占据比例较少,导致教师出现功利心理,教学工作急躁。高职教学评价体系在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指标进行设定时,指标欠缺合理性。很多高职教师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优劣,教师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考核,对学生实训能力、实践技能的评价不够注重。高职教学评价指标大多是针对理论教学部分,而未能针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设定科学的评价指标,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高职教学评价体系有待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无法在第一时间反馈到相应部门,无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高职教学评价方式大部分是教师主动操作,教师存在明显的主观性,很难构建客观而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因而无法针对相关数据开展有效分析及做出快速处理。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大部分是由教师负责给出的,而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无法准确分析学生的真实个性,这导致教师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高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与评价制度未能真正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利于提高高职教学的有效性。(www.xing528.com)

教学管理制度不科学,导致学习资源局限于“静态预设”。学习资源是支撑学习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彰显与实践,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与依托。高职教育由于受工业化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在教学管理与学习管理上过分强调封闭化与结构化的预设性资源,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中动态创生的生成性资源进行挖掘与利用。预设性资源具有系统性与封闭性,可有效服务于显性知识或技能的传授与习得,但同时也是禁锢的。预设性学习资源禁锢于教师思维,禁锢于课程目标,禁锢于教学评价,束缚了高职学生的个性与思维。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社会需求的更替,最终导致预设性学习资源固化而失去生命性,无法支撑有效教学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