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南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河南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生产智力劳动者这种特殊产品为主的生产劳动过程,通过学生毕业以后,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增加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加社会生产的总量,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2.把握相对灵活的标准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对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可以将其比作生产智力人才的工厂,然而这一工厂出厂的产品合格与否,却体现了对大学人才培养独特性理解的正确与否。

河南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现代大学人才培养在一定意义上与工业生产有类似之处,但大学人才培养毕竟不同于工业生产,大学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质量评价而言,工业生产自然有一套行之明确、并可操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对于工业绩效也有较为规范的考核体系。然而,若挪用这一思路,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绩效大小等,以为存在一个规范标准,这无疑忽视了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针对当前大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强调,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一项根本任务,教学是其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因此,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应该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现代大学生命线的观念,只有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切实把握工作的重点。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需要长远规划的观念

教育本身是一种教书育人的细致工程,而大学要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服务社会,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见效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才能积累出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同所有的产业一样,都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由于教育工作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因而是一项特殊产业。它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生产的“产品”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不能直接收回成本,更不可能直接实现价值增值的生产过程。

教育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生产智力劳动者这种特殊产品为主的生产劳动过程,通过学生毕业以后,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增加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加社会生产的总量,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因此,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教育这一特点的切实把握,有助于理解大学人才培养的独特逻辑,即不能以急功近利的思维来考虑教育问题。人才培养是最为复杂最为艰巨的工程,不能以常规思路来看待。

2.把握相对灵活的标准

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对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可以将其比作生产智力人才的工厂,然而这一工厂出厂的产品合格与否,却体现了对大学人才培养独特性理解的正确与否。对教育产业的效益评估,既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指标来计算,也不能以毕业学生人数的多寡来衡量,更不能以产生名人的数量来佐证,而必须以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与市场的认同为尺度,由社会来评判,由市场来选择。这无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考核评价体系。(www.xing528.com)

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也必须多样化,用精英教育阶段对人才和质量的要求与标准,难以衡量和评估当前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大众化阶段,仍然应当培养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即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如卓越的基础研究人才、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人才,以及经过实践磨炼之后有可能成为卓越的思想家、艺术家或社会活动家的人才。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本身要求确定什么是高层次优秀人才,而这必然需要相对灵活、不求一致的人才标准。

3.形成优胜劣汰的危机意识

教育虽然不同于一般产业,但在当前条件下,担负人才培养的单位仍然组成了市场竞争的主体,而每个教育主体,便是具体的大学。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领域面临的市场竞争是存在的事实;教育领域同时是一种不完全的竞争市场,竞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的优劣,即人才的质量,大学竞争是以质取胜。

鉴于教育领域事实上存在的竞争性和垄断性特点,大学管理者就应该具有危机意识,要想在当前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考虑如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旦形成良性循环,便可能形成品牌意识。在当前大学中,类似北大、清华等大学之所以有较强的说服力,除去历史盛名的余惠,在教育领域里能保有竞争优势,核心因素在于所提供人才的高素质而非高数量,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前大学的数量增多,大学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各个大学都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开设一些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别使其各自拥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从而对于具有一定偏好的用人单位来说,某些学校作为生产者,可能在短期内占有一定的垄断优势。与此同时,由于各个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这就使各个院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使得原来占优势的学校可能失去已有的竞争优势。这都要求高校管理者树立质量意识,要有竞争危机感。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必须要有一定的考核评价机制,因此,如何在可行性上进行考核体系构建的思路,成为一个极其重要而又日益迫切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