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南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成果

河南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涵性评价范畴已经应用于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3000多名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其指标设计兼顾了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其指标从总体上能够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状况。

河南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成果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为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和欢迎程度,而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和欢迎程度也可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说明。毕业生的就业率除了受学校知名度、专业的社会需求程度、经济的繁荣程度影响外,更多的是受到毕业生个人知识、能力、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从总体上体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依据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即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工作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身体素质、工作业绩和创新能力等。(www.xing528.com)

从逻辑意义上理解,如果以用人单位评价作为社会评价的切入点,那么,非用人单位评价无疑也是构成社会评价的重要内容。只有用人单位评价和非用人单位评价的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社会评价。从现实情况看,把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局限于用人单位评价,已经不能完整地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状况。因此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用人单位评价和非用人单位的评价具有明显的区别。用人单位因为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就可以对其相关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具体的评判,它是一种内部的评价,可以界定为内涵性评价范畴;而非用人单位评价因为不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就不能对毕业生的相关能力和素质进行具体的评判,它是一种外部的或外在的评价,可以界定为外延性评价范畴。内涵性评价范畴已经应用于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3000多名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其指标设计兼顾了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其指标从总体上能够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状况。而非用人单位评价切入点的把握和指标的分解则是所解决的重点问题。非用人单位范围广泛,种类繁杂,具有各自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从表面上寻找它们的共同点不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但从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的角度看,挖掘和寻找它们的共同点是一个不能绕开的障碍和不可回避的问题。正如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人的集合体的社会单位包括非用人单位,也体现为各种社会关系的交织和融合,它们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在目前社会条件下,信息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广泛和深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舆论的影响不可低估,舆论的各种评价和导向影响着人的各种观念和行为。而在目前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和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年毕业生“双选”时媒体的连篇累牍可见一斑。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非用人单位评价可以具体化为公众评价或舆论评价。非用人单位更多是从毕业生的就业率来了解和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