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按用水部门划分的四大类别及工艺用水解析

按用水部门划分的四大类别及工艺用水解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国民经济用水部门可将用水划分为城镇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四大类。按工业部门分类时,应根据国务院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和国家统计局1985年5月公布的《工业行业分类》的要求进行。2)工艺用水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用来制造、加工产品以及与制造、加工工艺过程有关的这部分用水,称为工艺用水,用Vpt表示。工艺用水包括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用水和其他工艺用水四部分。

按用水部门划分的四大类别及工艺用水解析

按国民经济用水部门可将用水划分为城镇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四大类。

(一)城镇生活用水

城镇生活用水可分为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用水两部分。前者指居民维持日常生活的家庭和个人用水,包括饮用、洗涤、卫生等室内用水和洗车、绿化等室外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包括机关、学校、宾馆、饭店、商店、浴池、游泳池、市政绿化、清洁、医院、影剧院、消防、科研院所、部队、服务修理、文体活动等用水。

(二)农村生活用水

农村生活用水可分为日常生活用水和家畜用水。前者与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室内用水情况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城乡生活条件、用水习惯等有差异,仅表现在用水量方面差别较大。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店、文体活动场所等集中用水设施也在逐渐增多,但用水量还相对较小。统计时,为工作方便,可将农村学校、商店、文体活动及公共卫生用水,统计到农村生活用水中(也可单列)。家畜用水指农村家庭饲养的少量牲畜用水。

(三)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一般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洗涤、锅炉、开采等方面的用水,其中包括工、矿企业内部职工生活用水。工业分类复杂,产品繁多,用水系统庞大,用水环节多。工、矿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用水,而且对取用的新水的水源、水压、水质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为了研究企业的用水水平,制定合理的用水指标和各类用水定额,加强用水的科学管理,有必要对各用水企业进行分类,并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尽可能科学的统计分类方法,也为企业建立各种用水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奠定基础。

1.水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水是工作生产的重要原料和反应、传热的介质。水是某些工业的原料(如食品、酿造、饮料等工业);又是许多工业生产设备和产品的冷却剂、润滑剂、清洗剂等;还是某些化工生产的反应剂;水更是广大生产工人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工业用水几乎涉及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水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一般为:

(1)传热介质。工业生产中按照生产工艺过程,有些流程需要降温。由于水具有热传导性能好,经济实惠,易输入、安全方便等优点,所以在工艺流程中广泛用作传热介质。如在化工生产中大部分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热量输送就用水来完成。首先用工业锅炉把水加热,产生蒸汽将热量输送到工艺流程中去,化学反应后,生成物又带有一定热量,这些热量又需散发掉(降温),工艺设计中往往用水与之进行热交换,将多余的热量传递给水,水再将热量疏散,这就是水的冷却作用。水起了传热介质的作用,可以借助于水升温(最高状态是形成过热蒸汽),也可借助于水降温。

(2)驱动动力。水可以利用自身的位能、压力能和动能做功,直接驱动机器设备,如水力发电。但在工业中,往往是把水加热至蒸汽状态,使之产生一定压力,然后再使之局部减压,由于压力减小而使蒸汽产生很大冲击力,这种冲击就可形成驱动机械的驱动力,以满足生产过程中的需要。

(3)工业原料。有些产品是用水做原料的,如饮料等,水便成了产品的一部分。

水在有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是通过参加化学反应进入产品,如工业烧碱的生产就是用水作为一种原料,生产过程中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取液体烧碱,而水分蒸发后即形成固体烧碱。

(4)辅助生产。有些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需要在水中完成,如纺织行业的漂洗、染整,就是将水作为一种溶剂,把所需之颜料溶于水,使纺织品的挂色在水中完成。这类用水叫工艺用水。待水排出生产体系后,会不同程度的含有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这部分水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回用,以达到节约用水、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2.按行业(即按工艺部门)分类

按行业分类可以知道每个行业的用水量大小,找到用水量大的行业,如化工、造纸、钢铁、纺织印染等,作为用水管理的重点。同时也可以分析出本地区各行业的用水水平,便于与其他地区同行业的用水水平相比较。

按工业部门分类时,应根据国务院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1985年5月公布的《工业行业分类》的要求进行。工业行业分类是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的GB4754—8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进行。该标准中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3 个行业,工业是其中之一,而在工业中又细分为40 类。

3.按生产、生活用水分类

工业用水量是指工业企业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或某段时间内所使用的新水量与重复利用水量之和,用符号Vt 表示,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项。

(1)生产用水。直接用于工业生产的水称为生产用水,用符号Vyt表示,包括间接冷却用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用水。

1)间接冷却用水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生产设备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为保证设备能正常、有效、长时间地工作,常用水来吸收或转移生产设备的多余热量,使这些生产设备保持一定或限定的温度。这种为保证生产设备能在规定温度下工作所使用的水称为冷却水。如果冷却用水与被冷却介质之间由热交换器壁或设备隔开,使用过的水明显变化的只是水温的提高,基本没有或很少受到污染,因此,它可以循环使用,这种水叫做间接冷却水,用Vct表示。

2)工艺用水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用来制造、加工产品以及与制造、加工工艺过程有关的这部分用水,称为工艺用水,用Vpt表示。工艺用水包括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用水和其他工艺用水四部分。

产品用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为产品的生产原料的用水。产品用水一般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而形成产品(如酒、饮料等)。

洗涤用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物料、容器半成品进行洗涤处理的用水。这部分生产的特点是用水量大,但实际消耗量少,极易受污染,不经处理很难直接加以利用,是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直接冷却用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满足工艺过程的需要,将水与工件直接接触以达到冷却的目的所用的水。这部分用水因与工件设备直接接触,使用后污染较重,一般应经处理后回收利用,是产生工业废水的又一来源。

其他工艺用水是指上述三项工艺用水之外的其他工艺过程中使用的水,如试验、冲洗、试压、除尘用水等。

3)锅炉用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供暖、采暖或生产蒸汽的锅炉用水和锅炉水处理用水,统称为锅炉用水,用Vbt表示。直接用于产生工业蒸汽的水称为锅炉给水。锅炉给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回收蒸汽得到的冷凝水,另一部分是补充来的软化水。锅炉水处理用水是指为锅炉制备软化水时所需要的水。

(2)生活用水。厂区和车间内职工生活用水及其他用途的杂用水统称为生活用水,用符号Vlt表示。生活用水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必不可少的用水,其特点是用水分散,项目多,但一般用量不会太大。生活用水一般包括车间职工卫生、清洁用水;厂部科室行政、后勤人员办公用水;厂内卫生、绿化、消防、保健、浴室用水;厂内职工食堂、茶炉和规模较小的基建用水等。有基建任务的企业,基建用水应单列。

4.按工业用水过程分类

(1)总用水量。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新水量与重复利用水量之和。在一定的设备条件和生产工艺水平下,总用水量基本是一个定值,可以测试计算确定。

(2)新水量。工矿企业取自任务水源(取海水者应注明)被第一次利用的水量,称为新水量,用Vf表示。企业新水量包括间接冷却水新水量、工艺水新水量、锅炉新水量、生活水新水量四部分。前三部分即为企业生产新水量。

统计企业新水量时,企业取水水源系指地下水、地表水、城市自来水或海水,对取用的城市污水、中水道水应予以注明。

(3)排水量。排水量是指在确定的系统内、排出系统之外的水量,用Vd表示。工业企业总排水量包括间接冷却水排水量、工艺水排水量、锅炉水排水量和生活水排水量。前三项之和即为生产排水量。

对于不同的考核范围,排水量的划分是不同的,应正确理解“确定的系统”。对企业整体考核,这个“确定的系统”是指厂区,排水量是指排放出厂外的水量。车间、工序之间的排水量被回收利用的,则应计入重复用水量。对车间考核,“确定的系统”即为车间范围以内,排出车间以外的水量为车间排水量。

(4)耗水量。耗水量是指在确定的系统内,生产过程中,进入产品、蒸发、飞溅、携带及生活饮用等消耗的水量,用Vco表示。在统计企业耗水量时,仍可分为间接冷却水耗水量、工艺用水耗水量、锅炉耗水量和生活耗水量。前三部分之和即为生产耗水量。

(5)重复利用水量、循环用水量与串联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是指在确定的系统内,循环用水量与串联用水量之和,用Vr表示。

循环用水量是指在确定的系统内,生产过程中已用过的水、无需处理或经过处理再用于原系统代替新水的水量,用Vcy表示。(www.xing528.com)

串联用水量是指在确定的系统内生产过程中的排水,不经处理或经过处理后又被另一系统利用的水量,用Vsy表示。

(6)漏溢水量。这是指在确定的系统内,设备、管网、阀门、水箱、水池等用水、储水与输配水设施漏失或溢出的水量,用Vl表示。

(7)其他水量。锅炉蒸汽冷凝回用水量,指锅炉蒸汽冷凝水回用于生产、生活各个用水部门的水量总和,用Vbr表示。

达标外排废水量,是企业排水量中,达到国家规定污水排放标准的排水量,称为达标外排废水量,用Vs表示。

5.按工业用水的用途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国家标准局批准的国家标准GB/T71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通则》,将企业生产过程总用水量分为主要生产用水、辅助生产用水和附属生产用水三大部分。

(1)主要生产用水。这种用水包括间接冷却用水和工艺用水(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用水和其他用水)。

(2)辅助生产用水。这种用水包括机修、锅炉、运输、空压站、厂内基建等用水。

(3)附属生产用水。这种用水包括厂部、科室、绿化、厂内食堂、厂内和车间浴室、保健站、厕所等用水。

6.按行政管理层次划分

若按行政管理层次可将工业用水分为一般工业、乡镇工业、村及村以下工业和电力工业用水四部分。

(1)一般工业用水。一般工业用水系指城镇地区采掘、食品、纺织、木材、造纸、化工、石化、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等部门的用水,为工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的也称为某一区域内除电力工业、乡镇企业和村及村以下工业的用水。

(2)乡镇工业用水。乡镇工业用水系指乡镇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其用水分散,单个企业用水量较小,用水管理水平较低,用水效率一般不如城镇工业企业。

(3)村及村以下工业用水。村及村以下工业用水系指村一级内的工业企业的用水。我国在1985年以前所统计的工业,都是村以上的工业。在村一级基本没有工业,为数极少的工业都统计到农业之中。近年来,村及村以下工业逐年增加,所以“村及村以下工业”的单独统计。由于其生产规模、管理水平、管理体制等都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在做用水统计时,对其分别统计很有必要。同时,也能进一步为水资源配置与效益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基本决策依据。

(4)电力工业用水。电力工业用水系指火力发电厂的用水。其用水环节主要有循环水系统、除尘用水、锅炉补充水、轴承冷却、空调用水、煤场防尘防火喷水及生活用水等。电力工业是用水量较大的行业,用水中90%为冷却用水,但在管理上常自成体系,所以,在做工业用水设计时,一般将其单独统计。

7.按水源分类

(1)河水。指工矿企业利用水工程或者机械提水设施直接取自江河、湖泊水。

(2)地下水。指工矿企业利用自备取水设施直接从地下水抽取水。

(3)自来水。指工矿企业由自来水厂供给水。

(4)海水。沿海城市将海水作为工矿企业的用水水源,有的将海水直接用作于冷却、洗涤等,有的将海水经淡化处理后再用于生产。

(5)再生水。指城市排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回供于工矿企业作生产用水和生活非饮用水。

上述从不同的角度对工矿企业的用水进行了归纳分类,基本上能反映工业用水的全貌和各环节的基本情况。在做工业用水统计时,常常根据分析问题的要求和研究目的,采用一至两种分类方法。但是,为了全面合理地反映工业用水状况,在统计设计时,一般将上述分类考虑综合在一起进行统计。例如,表3-1是某一工矿企业的用水统计,表3-2是某区域内工矿企业的用水统计。

表3-1 某钢铁企业用水统计表

表3-2 ××市××年工业用水统计表

(四)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可分为农田灌溉和林、牧、渔业用水。

1.农田灌溉用水

农田灌溉用水是指农作物生长期内天然降水不能满足作物需要而必须由水利工程提供的水量。它与田间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灌水技术、渠系及田间配套等因素有关。农田灌溉用水又可分为水田和水浇地两项用水。

2.林业用水

林业用水主要指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苗圃用水。

3.畜牧业用水

畜牧业用水主要指专业饲养场用水、牧草、饲草饲料基地的灌溉用水。

4.渔业用水

渔业用水仅指养殖水域的水面蒸发和渗漏所消耗水量的补充水和换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