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儿童批判思维与关爱思维,五项课堂评价指标

培养儿童批判思维与关爱思维,五项课堂评价指标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哲学”注重培养儿童批判思维、独创思维和关爱思维,注重价值澄清和价值引领过程中儿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启蒙阶段的正向引导,注重儿童通过自悟和内心共鸣产生道德认知从而改变行为。根据“儿童哲学”课堂教学特点,我们特制定了课堂评价的五项指标,分别为乐于倾听、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勇于表达。

培养儿童批判思维与关爱思维,五项课堂评价指标

1.课程目标定位

“儿童哲学”最早由美国马修·李普曼教授于20 世纪70 年代创立,侧重于让儿童学会独立思考。其后,以马修斯为代表的欧洲儿童哲学流派,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主张“儿童哲学”应发展儿童哲学思想。我校经过18 年的实践,将“儿童哲学”定位为一门德育课程,将李普曼和马修斯的思想进行整合,目标设定为:在学习哲学思想、进行价值澄清和价值引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对“儿童哲学”下了个定义:“儿童哲学”是一门为儿童而创立的哲学启蒙课程。从儿童熟悉的事例出发,围绕一个富有哲理的话题组织儿童开展多形式的思辨,让儿童充分发表独特的观点与看法,提高儿童观察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的水平,发展批判思维、独创思维和关爱思维,促进儿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向发展。

“儿童哲学”注重培养儿童批判思维、独创思维和关爱思维,注重价值澄清和价值引领过程中儿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启蒙阶段的正向引导,注重儿童通过自悟和内心共鸣产生道德认知从而改变行为。

2.课程内容架构

我们前后共编写了两套教材。

第一套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供五六年级使用。每一课都由两组意义相对或相关的哲学词语组成,如上册的“大与小”“得与失”“争与让”“取与舍”“成功与失败”,下册的“偶像与榜样”“方法与目的”“理解与宽容”“礼品友谊”“性格与命运”。每一个章节由故事引入,故事之后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的“想一想”“查一查”“辩一辩”。“故事阅读”部分一般从古典文学中精选蕴含深刻哲理的寓言和童话故事。

第二套教材在编排上吸取原有课程的长处,以小博大,又做了系统化编排。每册教材都按观察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三大板块编写:第一板块“自然存在”,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改造自然三个层次不断推进;第二板块“社会文化”,让学生观察社会、融入社会、包容社会,三个层面层层递进;第三板块“自我人生”,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三个维度螺旋上升,形成体系。教材采用哲学故事引入,课后预设了几个主问题供教师、学生选用,新版教材供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选用。

教材编写总是滞后于现实生活,我们的课堂鼓励教师引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编写了《“儿童哲学”社会热点问题案例集》供教师使用。如“二孩来了”“一场球赛”“学区房买不买?”“一次交通事故”“火锅水浇头事件引发的思考”“共享单车利与弊”等都成为我们儿童哲学课堂讨论的话题。

3.课程实施与评价 (www.xing528.com)

(1)提炼课堂五要素。经过18 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瓦市小学儿童哲学的课堂具有以下五个要素:

①故事。从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或现象出发。

②哲理。围绕一个哲学话题展开讨论。

③联系。课堂讨论过程必须联系自己或联系生活实际。

④对话。课堂主要以对话形式展开。

⑤平等。课堂中教师要创设安全平等的沟通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敢讲话、讲真话。

(2)形成五步教学法。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过程,瓦市小学形成了五步教学式:事例引入、导出话题—交流信息、亮明观点—正反两方、互动对话—拓展信息、二度对话—联系生活、点拨提升。

(3)总结五种常用学习法。提炼了五种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即辩论追问角色扮演、思想实验、猜想推测。

(4)制定五项评价标准。根据“儿童哲学”课堂教学特点,我们特制定了课堂评价的五项指标,分别为乐于倾听、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勇于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