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破课堂提问,发展思维

突破课堂提问,发展思维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发展学生的思维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应遵循“四度”“五性”原则。通过启发性提问,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活跃学生的思维。总之,如果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讲,从而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突破课堂提问,发展思维

课堂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发展学生的思维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应遵循“四度”“五性”原则。“四度”是指信度、坡度、难度、角度;“五性”是指实际性、启发性、探究性、趣味性、技巧性。下面以洪凝初中的生物和数学学科为例进行说明。

(一)课堂提问的“四度”:信度、坡度、难度、角度

1.信度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注意问题的准确,答案必须明确,要有鲜明的科学性,体现较高的准确度,即信度。问题本身合理、准确,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知道该运用哪些已学的知识来回答,从哪些方面回答才比较完善准确。例如,“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过于宽泛,学生不知答到什么程度,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歧途。若将问句改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就具体得多。

2.坡度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合理设计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前后彼此关联的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提问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进行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中“能量代谢”内容的教学时,某教师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①营养物质的利用是指什么过程?

②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有什么作用?

③能量贮藏在哪些物质里?

④生物体利用能量的形式如何?

⑤ATP的合成与分解标志了细胞的什么生命活动?

这样一组问题是根据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与能量代谢的内在联系进行层层设问,以旧驭新,循序渐进。

3.难度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最终是要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所设计的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如果提出的问题浅显随意,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反映不出思维的深度;而超前、偏怪、深奥的提问又会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因此,尽量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例如,让初一学生回答“哺乳动物为什么能产生大量热量”的问题,由于他们对呼吸作用原理、呼吸链上ATP的释放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原理及各系统所起作用几乎不了解,问题的设计在实质上已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难以进行深入思考和回答,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4.角度

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截然不同。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从不同角度,力求新颖,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听后趣味横生,人人跃跃欲答。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除过于宽泛外,问句概念还存在歧义,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分歧。如果教师将问题联系实验观察并加以改进,使其新颖,如“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各期中核膜、核仁、染色体、纺锤体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变化典型图像,你能用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吗?”这样,换一种问法就能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提问去开动脑筋,也容易用自己的语言朝着已经规定了的提问内容的目标去进行归纳、总结。

(二)课堂提问的“五性”:实际性、启发性、探究性、趣味性、技巧性

1.实际性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密切联系实际,要把课本中的知识跟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然现象等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才能获得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例如,“农民在播种前一般都要取一些种子测种子发芽率,那么农民可能进行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要预先测定种子发芽率?”等。

2.启发性

启发式提问,主要是给学生指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向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格。因此,生物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周密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研究问题。通过启发性提问,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把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移栽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头几天发生干萎现象,但不久这株植物又逐渐恢复原状,这是什么原理?”学生可能一时答不上来,教师可引导其回忆植物生活必需元素是哪些、哪些是植物生活所需的大量元素、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是什么等,提出这些含而不露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以起到启而即发或渐发的作用。

3.探究性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设计探索问题的引导密切相关。具有较强探究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维及时转向,不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产生独特见解,提出新颖解法,提出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扰情况下,落叶为什么总是叶面向下,叶背向上”的问题,使学生从熟悉的落叶现象中发现还存在不熟悉的必然的叶面翻转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究竟是为什么”的强烈的探索动机。在教师提示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容易产生,探索的方向也容易确定,思路就容易把握,思维就能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

4.趣味性

趣味性的提问能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维,并使其学有所获。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遗传病”时,教师可提出:“大西洋里有一个与世隔绝的林索伊斯小岛,岛上的居民皮肤雪白,头发、眉毛、眼的虹膜呈粉红色,他们害怕阳光,喜欢月亮,每逢到月亮皎洁的夜晚,就在海滩上欢歌载舞,因此,被誉为‘月亮的女儿’。试从他们所表现的这些现象分析,其最可能的遗传特点是什么?(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为什么岛上的居民皮肤、毛发都是白色的?(由于体内缺乏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致使皮肤、毛发等缺乏黑色素而表现白化病症状);为什么岛上居民都出现同一种表现型?(因为近亲结婚使白化病隐性基因纯合的机会增多,从而造成白化病的蔓延)。”教师通过这些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的提问,一方面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如果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讲,从而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技巧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当教师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东风”就是提问技巧。(www.xing528.com)

课堂提问的语言描述可以是设问句、反问句、选择问句。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包括以下七种。

(1)复习式提问

为了温故知新,做好铺垫,可以设计复习性提问。这种提问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回忆旧知。在教学中关于“复习式提问”经常用在复习导入环节。

(2)探究性提问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探索是教学的生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应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在备课中应经常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一系列的层层深入的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某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的知识后,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搭一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搭好“平行四边形”,该教师组织评议后,进行以下引导:

师:你们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1:我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

生2:我认为是选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

……

上述教学中,教师以“你们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大,这样的提问无疑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巧妙地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3)启发性提问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学中学生出现学习的困难,或者理解的困难时,教师则要在学法和知识理解层面上精心点拨、引导或者讲授,但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要随时就某个知识点发问,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经过思考而获得新知。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中的“弹力”和“摩擦力”,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其产生的原理也不同。在学习这两部分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两种力有什么相同之处?”让学生对这两种力进行比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关注这两种力的不同点,而对于这两种力的相同点则会忽略。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进行思考,就会了解“在表示这两种力的时候都要注重大小和方向的表示”,这是每一种力在表示的时候都需要注意的点,因此在后面学习“重力”时,学生在分析力的时候,首先就是对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再看到其他力时,就像条件反射一样,首先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素养。

尝试教学法的应用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点拨和启发,针对学生的困惑及时提问,在不断地启发、提问、交流、再启发、再提问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

(4)发散性提问

为了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高层次思维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设计“发散性问题”。发散式的问题总是不追求唯一答案,答案是开放性的。

例如,在讲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中“声的传播”内容时,其中有这样的知识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以及固体中进行传播。某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深切的体会,提出发散性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觉得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声音当然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但是需要设计实验进行证明,学生就会感到很为难。此时该教师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设计实验。最后学生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来证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有的学生通过“将闹钟封闭在纸箱中,在箱外依旧可以听到闹铃证明这个结论”;有的学生通过“墙壁两侧的传声证明该结论”。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激趣式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成为“好知者”,自觉投入学习。激趣式提问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敲到兴趣之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二次开发”式的追问

“教贵引导,学贵领悟”,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正确地要追因,不对的要追错,肤浅的要追根,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二次开发”,以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教师要刨根问底,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你为什么这样说”“请说明理由”等。有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由于问题过于宽泛、方向性不明或者学生知识“掉链”而导致教学不能顺利进行下去,教师这时要为学生铺路搭桥,实时追问。如针对问题过于宽泛的,教师要化成几个小问题进行追问;针对问题方向不明的,教师要给予方法上的提示;针对学生知识“掉链”的,师生共同回忆所“掉”的部分。

6.“踢足球”式的回问

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踢足球”,即把某些指向教师来直接回答的“问题”踢向学生,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容易出现某些细节上的错误,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若仍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尝试让其他学生找错和改错。或者教师想要强调某些知识点或者解题的方法等,可在学生正确的回答上提出错误的想法,让学生来纠错,激发学生思考。又如,在教学中或解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使教师措手不及的偏、难、怪、有争议等问题,如果解答的矛头已经指向教师,而教师也没有什么思路,怎么办?这时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了,怎么办?同学们快想一想,帮帮我吧。”教师又把问题踢给学生来思考,同时给自己留有时间来思考,往往学生在思考、交流、争论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是沟通教学信息的纽带,是教学调控的依据。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动力,同时使课堂充满情趣艺术的魅力,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