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提问的艺术的分析介绍

课堂提问的艺术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难易度提问的难易要适度。

课堂提问的艺术的分析介绍

2.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好的教学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

一、掌握课堂提问的规律

课堂提问是有规律可循的,有可把握的分寸和尺度,下面是有关课堂的“三度”和“三性”。

1.难易度

提问的难易要适度。问题不能过于直露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问题过于艰深,学生无从作答,莫衷一是,就会使他们产生为难情绪、畏惧心理,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抑制学生的求知欲,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应以“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为宜。头顶悬挂着一只诱人的桃子,想得到它,得动一番脑筋,想办法,需搭一个架子或往上跳一下才能摘到。

2.梯阶度

“梯阶度”指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要步步相应,环环相扣,层层相递,要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使教学达至高境。“梯阶度”的问题设计,一如登山,路虽不像平地那样平坦、顺畅,但移步换景,且越往高处,风景越美,视野越开阔,收获越多。

3.深广度

“广度”指问题的设计要涵盖面大,涉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彩点,问题要丰富多彩。“深度”指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档次,要上层面,要有一种感性基础上的理性厚重,应该是思维的升华,思想的深刻。如果只有广度而无深度,问题虽扇面辐射,涉及较宽,但给人的感觉是肤浅、表面,不厚实、不深刻;只有深度而无广度,虽然某些问题挖得深,挖得透,上档次,有质量,但给人的感觉是不丰富、不全面。只有深广度有机结合,参差交汇,立体多维,才能使教学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深邃厚重的姿态。

4.趣味性

设问不应是生硬、呆板的,而应该鲜活、有趣,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主动愉快地探索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极具趣味性的提问,大大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发言一下子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img33

5.针对性

所提问题,要切近学生的思维习惯、生活阅历、情感体验;要紧紧扣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彩点设问。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是思维的碰撞,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汇,是联想与联想的融合,是由冰冷的美丽引发火热思考的最佳契机,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让他们走进文本,身心入境的楔子。

6.启发性

“启发性”指所设计的问题要抓住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让学生由这问题而产生由此及彼、由近及远、有课内到课外的广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富有启发性的设问,科学而机智地创设教学情景,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启发性提问,可以利用一组问题将所学内容进行前后迁移,纵横联系,形成整体的教学效果;可以用一串问题将课堂教学的一些环节、要素、板块连缀成线成片,形成系统;可以由一个问题引出对某个项目、专题的辐射式探究。启发式提问,能在问题纽带的碰撞中闪现学生思维的火花,能在思维自由驰骋中享受智慧的精彩。

二、教师提问的技巧

1.趣问:以提问引奇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鼓舞学生去获得认知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动因。明代学者王阳明早就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为此,提问设计的着眼点,也应当使学生“趋向鼓舞,心中喜悦”,而能引奇激趣的提问,就具有这种功效。否则,提问枯燥无味,强迫学生应答,教师面若冰霜,学生就会有犹如受审问一般的心态,又何谈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

2.巧问:以提问引发智慧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教师修炼语言基本功的一个重要任务。但学生对语言中貌似平淡但十分贴切的语言往往不容易体会到它的精妙和优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巧地设计提问,用巧妙的提问抓住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智慧。

美国孩子的一堂阅读课

——《灰姑娘》的故事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www.xing528.com)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img34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3.诱问:以提问相机诱导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贵在相机诱导。诱导之法便是提问与指点。提问要有启发性,“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提问要达到这种诱导的功能,教师“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此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经常听到教师的提问和指点,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知识。

4.辨问:以提问比较辨析

教师以提问引导学生做比较辨析,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由此及彼地综合归纳,在比较中增强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所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通过比较,利用反差效应突出了不同事物的本质差异,从而达到加深认识、全面理解的目的。

5.曲问:以提问“曲径通幽”

完全遵循课本和教案设计提问,就是直问。如果教师提出一些学生想不到的问题,“节外生枝”的问题,问在此而意在彼,这就是“曲问”。曲问就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问题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面寻找思维的入口,曲问多见巧思,易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求职的欲望。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提问的数量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不能用提问的次数多少来评价。根据观察和研究,课堂提问的数量应按照科目、内容类型和结构来确定。一般认为,抽象理论内容的课提问宜少,授新课时提问宜少;具体知识内容的课提问宜少,复习课、巩固课提问可以多一些,但不能绝对化,可因具体情况而定。

2.课堂提问的质量

根据提问答案的数量,可分为高层次和低层次的提问。前者是有两个以上答案的提问,后者是仅有一个答案的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具有开放性,可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因而教师应多问这类问题。尤其是当学生的回答出乎教师的预料之外时,更应维护、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不要将答案强扭到自己的轨道上来。低层次的提问也并不意味着教师没水平,重要的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时间情况和教学内容,正确地运用这两种提问方式。

3.提问的节奏

提问的节奏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言语的节奏,包括语调的抑扬顿挫,语句之间的逻辑停顿、关键词语的重复,言语与板书的交替等;二是从一个问题的提出到得到解答,中间应该有一个间隔时间。这段时间应该多长,是恰当掌握提问节奏的技巧。据研究,从学生听清问题到准备答案至少需要2~10秒,依问题的难易程度而不同;至于请学生站起来回答,则依个人的性格特征而差异较大,从5秒至30秒不等。因此,教师的提问需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语言表达、学生的个性等因素,以正确掌握节奏。

善用激疑的艺术

1.悬念法激疑

悬念就是对学生悬起疑惑,迫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时时注意,处处留神,寻找答案,以激起强烈的求知欲。

2.导谬法激疑

对于有些似乎浅显易懂的原理,学生往往一目数行,不求甚解。因此难免一知半解,甚至发生误解。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容易误解之处,巧设问题,让学生接触谬误,通过议论让学生恍然大悟。

3.排谬法激疑

此法一开始就把迷路堵死,以免“迷途难返”,因为教材本身是难点。

4.递进法激疑

对于层次多,范围广的教材内容,可以用剥笋壳的方法层层深入,递进激疑,以化多为少,化繁为简。

img35

5.比较法激疑

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可用比较法激疑。通过比较,来加强知识联系之所在,划清区别之界限。

6.转化法激疑

对于具有转化联系的概念,通过加强知识联系,明确转化条件。

7.极端法激疑

反映同类事物属性的概念及反映事物联系的原理有一定的度,如果超过这个度,将它推向极端,就会曲解含义。教师不妨“将错就错”用极端法激疑,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点理解概念和原理,克服形而上学绝对化。

8.反问法激疑

有些原理中的主从关系很重要,断然不可倒置。但在实际应用上往往轻视忽略,本末倒置。这类原理用反问式激疑对于加深理解原理、牢固掌握科学的方法尤为必要。

9.串联法激疑

复习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把以前学到的个别概念、原理串联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为分析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