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瓯越教育人行动:温度兼具的儿童哲学与家庭教育

瓯越教育人行动:温度兼具的儿童哲学与家庭教育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于2016 年开始以“家庭微哲学”的方式全面推进儿童哲学进家庭活动。我们联合报社举办“百万家长进校园”活动,推进“家庭微哲学”工作。

瓯越教育人行动:温度兼具的儿童哲学与家庭教育

1.“家庭微哲学”意义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天赋和家庭教育。由于基因遗传因素,父母的思维模式、说话方式、行为习惯更能与孩子产生共情,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儿童哲学”作为一门德育课程,需要全程、全员、全面实施,更不能缺失家长的参与,因此,儿童哲学进家庭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于2016 年开始以“家庭微哲学”的方式全面推进儿童哲学进家庭活动。将儿童哲学的对话形式引入亲子沟通中,打破传统的“家长说,孩子做”家庭教育模式。让孩子与父母就一个话题进行平等对话,深入思考社会生活、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等问题,创设平等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与父母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解决道德困惑,明晰家庭伦理,了解社会生活,提升道德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家庭微哲学”推进路径

(1)开办家长夜学堂,加强家长培训。我们联合报社举办“百万家长进校园”活动,推进“家庭微哲学”工作。通过每月一次的家长夜学堂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教给家长如何选择话题、如何组织对话、如何进行价值澄清和价值引领,对家长进行中国传统哲学、世界主流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通识培训,还将优秀的“家庭微哲学”案例汇编成册发给家长借鉴使用,我们还专门编写了《“家庭微哲学”社会热点问题案例集》供家长参考,解决家长实施“家庭微哲学”的实际困难。

(2)总结两条路径,明确对话模式。“家庭微哲学”主要有两种对话模式:当父母和孩子观点一致时,家长采用“倾听—鼓励—追问—引导”模式;当父母与孩子观点不一致时,家长采用“倾听—举例反问(或追问)—引导”模式。家长可以在熟悉两种对话模式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最终能达到从现象到本质。

(3)实行定期对话,促使哲学论道常态化。“家庭微哲学”突出个“微”字,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合适的话题就可以深入讨论。要求家长在接送孩子途中、饭前饭后、闲暇时刻,在车上、饭桌上、客厅里都可以进行“家庭微哲学”。要求每个家庭每周至少举行一次“家庭微哲学”,一个学期至少上交一次“家庭微哲学”的案例,用“家庭微哲学”解决孩子的道德困惑,用“家庭微哲学”明理笃行,改善亲子关系,形成平等的家庭氛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www.xing528.com)

3.“家庭微哲学”实施策略

(1)紧抓社会热点问题。“家庭微哲学”的话题可以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展开亲子讨论,如“疫情期间小区封闭不让人自由进出,是否限制了人身自由?”讨论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讨论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该不该害怕?害怕有用吗?人假如没有害怕行吗?”讨论如何正确看待害怕。“学区房房价暴涨,要不要买学区房上重点中学?”讨论内因与外因哪个更重要的问题。

(2)关注身边重大事件。“一次交通事故,拖拉机撞上法拉利,赔还是不赔?”讨论情与法的辩证关系。“共享单车泛滥成灾,讨论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火锅水浇头事件引发的思考”讨论如何恰当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一场足球赛,守门员受伤了,面对空门,射还是不射?”讨论得与失都是相对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3)善抓家庭生活问题。在家庭生活中有很多困惑或选择难题,家长可以抓住机会,跟孩子平等对话,深入探讨,达到哲学理性思考,看到问题的本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如“支持不支持妈妈生二胎”讨论如何多角度看问题才能看得更准确。“爸妈为什么不给我买智能手机?”讨论如何找到事物的本质。“多吃蔬菜or 多吃肉”讨论平衡与中庸之道等。

(4)关切孩子心中的疑惑。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可在亲子沟通过程中给予一一解开。家长一般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可以跟孩子平等探讨,做合理的引导,让孩子自己思考达到明理。如“我为什么要上学?”引导孩子思考假如不上学会怎样?假如好好上学会怎样?“老师的话要不要听?”引导孩子思考老师的话不听会怎样,听了会怎样,全听又会怎样?其他还有“你们在乎我的成绩吗?”“人为什么要长大?”等。

(5)善用课外阅读话题。亲子阅读或孩子课外阅读故事中有很多话题值得讨论。通过正向引导疏导孩子心理,悟得人生正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