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哲学+学校德育=有温度的瓯越教育

儿童哲学+学校德育=有温度的瓯越教育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学校创编的两套“儿童哲学”教材,共五本。儿童哲学+主题晨会。儿童哲学+班会课。儿童哲学+少先队活动。

儿童哲学+学校德育=有温度的瓯越教育

1.儿童哲学在校本课程中的实施

(1)儿童哲学课。三至六年级我们每周开设一节儿童哲学课,一个年级选聘一位教师作为儿童哲学课教师。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学校创编的两套“儿童哲学”教材,共五本。教师除选用教材中内容外,还大量引进了社会热点话题供学生讨论,将“儿童哲学”与时事评论整合。让学生阅读哲学故事后,提出问题,选择主问题进行讨论,有时辩论,有时追问,让学生群体对哲学主题深入思考讨论,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转变思维模式,改变行为准则。如“一场球赛”一课让学生讨论“英超联赛18 轮埃弗顿队与西汉姆联队的比赛只剩下最后1 分钟时,场上比分仍然是1∶1。这时,埃弗顿队的守门员扑球时膝盖扭伤,剧痛使得他抱成一团在地上打滚,西汉姆联队前锋迪卡尼奥面对这种情形是射还是不射”的问题。学生各执己见。有些学生认为集体利益至高无上,这又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建议射;有些学生认为胜之不武,不能射。此时教师用角色转换的办法让学生讨论,今天你代表学校参加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也碰到上面一模一样的情况,你是选择射还是不射?学生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又展开激烈的辩论。事后,教师采访建议射的一方:你这一脚射门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又问建议不射的同学,你不射门,失去了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通过得与失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了友谊、关爱比胜利更重要。教师从心底建立“得失”认知,达到育人目的。

(2)绘本哲学启蒙课。绘本深受孩子喜欢,哲学类的绘本很适合小学生阅读,我们根据哲学主题的需要选择了60 本绘本供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讨论,在一二年级开设了绘本哲学启蒙课。主要目标定位为通过绘本的阅读,在幼小的心灵播种哲学的种子,让孩子对最基本的哲学问题有所感受,培养认真听、爱思考、敢表达的习惯。如阅读《犟龟》的故事时,让学生猜猜“犟龟在半路得知19 世国王去世了,是继续往前走还是返回”,大部分学生说要返回,当公布最后答案犟龟继续往前走赶上20 世国王的婚礼时,学生突然明白,坚持就会有好结果。让学生再进一步讨论:是否所有事都要坚持?坚持就一定好吗?在幼小的心灵种下哲学的种子。

2.儿童哲学与国家课程整合实施

(1)儿童哲学+语文。“儿童哲学+语文”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在语文阅读课中的某个环节用儿童哲学的方法追问或辩论,深化语文学习;二是在课外阅读后进行主题讨论,开设思辨式导读课。

第一种形态是语文阅读课。在语文阅读课的某个环节用儿童哲学的方法和理念进行教学,基于语文深化语文,实现深度阅读的目的。如《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歌学完之后,让学生讨论:“西湖本来就是美的还是人们觉得她美她才美?”让学生理解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明白客观存在的事物本无所谓美不美,美不美是人们的主观判断。然后引到苏轼此时为什么觉得西湖如此美呢?阅读苏轼写作背景材料,了解苏轼被贬杭州任通判的事实,提升对诗句背后诗人情感的体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达到儿童哲学深化语文学习的效用。

第二种形态是思辨式导读课。思辨式导读课是在学生读书汇报课或过程指导课中进行,让学生读完整本书或经典文章之后,围绕书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评鉴,通过讨论、追问、辩论,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从中明白哲理产生价值引领。如读完《夏洛的网》一书后,让学生讨论:威尔伯值不值得夏洛的赞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举例证明,发表观点,从中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读完《害怕》之后,让学生讨论人什么时候会害怕?害怕时会怎样反应?害怕究竟好不好?没有害怕行不行?什么时候该害怕,什么时候又不用怕呢?通过正向引导疏导学生心理,悟得人生正理。(www.xing528.com)

(2)儿童哲学+道德与法治。哲学比“道德与法治”外延更广、内涵更深,儿童哲学与道德与法治整合教学,我们采用儿童哲学方法和理念来上“道德与法治”课,使道德与法治学习更深入、更有效。我们开发的二年级“可爱的动物”讨论事物的两面性问题,六年级的“男孩女孩不一样”正确认识事物的个性问题,六年级的“我和父母”通过事例的追根溯源,明白“任何果都有因”,建立因果概念。这种自悟的效果比直接的品行教育更入脑、入心。

3.儿童哲学与少先队活动整合实施

儿童哲学与少先队活动整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讨论学校、班级近期热议的话题解决学生的道德困惑,同时通过少先队活动创设浓厚的“爱思考”氛围。我们主要通过主题晨会、班会课、少先队活动等形式实施。

(1)儿童哲学+主题晨会。学校各类主题教育、近期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往往都通过主题晨会进行教育落实。如果主题晨会变说教为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儿童哲学式的讨论、辩论开展,效果会更好,因此我们一个月将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主题晨会上开展一次辩论式晨会,让全体同学参与主题大讨论,对一个话题深入思考、讨论、辩论,进行价值引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早上到学校朗读好还是默读好,当代需不需要雷锋,十周岁生日该不该开Party 等话题都被我们搬到晨会上大辩论,改变认知,达成共识,形成行为准则。

(2)儿童哲学+班会课。我们要求各班级每月开展一次“思辨式”班会课,对这个月中班级热议的话题、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或是孩子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困惑进行讨论。班会课上,让儿童通过辩论探究问题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认识,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小学生该不该带智能手机”的讨论,引导孩子“问题要看本质”,这个不是手机能不能带的问题,而内在本质是“是否具备抵御诱惑的能力”,只要抵御诱惑的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智能手机也是可以带的,但是,假如抵御不住诱惑,那就没办法了,让学生在自我调整的同时,明白问题要看本质的思维方式。还有“兴趣班的烦恼”“文明斑马线礼让引发的思考”“电子书VS 纸质书”“座位的是与非”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将思辨式班会课案例汇集成册,供教师们借鉴。

(3)儿童哲学+少先队活动。儿童哲学跟少先队活动的整合的形式是多元的。如大队干部竞选就一个话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判断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各方面素养;童言童语征集,将孩子的感悟编成童言童语贴在校园墙壁上;问题卡展示,观点卡亮相,哲理手抄报比赛等,还进行哲学环境布置:哲学长廊设计、哲学馆布置、哲学俱乐部组建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受到哲学的熏陶、思维的培养、言语表达的锻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