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教育现象的冷思考

当代教育现象的冷思考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答案,就是总书记所言的“做好‘大先生’”。做好“大先生”,这是因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古称德行高尚者为大人,称年长有学识者为先生。“大先生”,就是指德高而才厚的教师。然而,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大先生”,带好当代大学生呢?

当代教育现象的冷思考

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教育工作做了指导。他的讲话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当日,习近平还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00后”)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习近平对于“95后”大学生的高度认可,无疑是给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教书育人事业增添了一份巨大的动力。当我们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个性十足“95后”有时候不够理解,还颇有些微词的时候,总书记的积极性评价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孺子可教也”。然而,面对这样一群“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我们同样也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怎么样能够把他们引导好,成为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不辱高校教师的使命?

答案,就是总书记所言的“做好‘大先生’”。

做好“大先生”,这是因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引路人”。

古称德行高尚者为大人,称年长有学识者为先生。“大先生”,就是指德高而才厚的教师。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推进、人的发展又多元化的时代,唯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镇得住“95后”“00后”大学生,让他们心服口服,让他们在人品上折服,在知识上敬服。

家长把孩子送进大学校园,就是期望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真本领,成人成才,就是希望我们老师能够把他们的孩子带好,带出现代大学生的样子,带出元气满满的青春少年,带出能够肩负起家庭责任、肩负起祖国命运的英才。(www.xing528.com)

然而,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大先生”,带好当代大学生呢?

“亲其师,信其道”,答案就在这里。孔子在《学记》中提出了“亲其师,信其道”,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一个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和秉高尚人格,富有工作热情的教师,必定会有更多追随者。因此,我们如果要想把课上好,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调整好心态,学会放低身段,从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上,接近教学对象,做他们的朋友,了解现在“95后”学生的特点,用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授出去。

其次,我们自己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博览群书,知晓时事信息的变化,丰富自己的学识,每一节课都能为学生拿出有新鲜感、有分量的“干货”,学生自然会听得津津有味,自然会喜欢上教师;反之,一个高校教师自己不爱学习,腹中无物,只会照本宣科,上课味同嚼蜡,不可能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很聪明,在现代大数据教育条件下,孰优孰劣,他们自然会分得很清楚。

再次,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做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既要精心准备大量的授课素材,还要用心设计好教学方法,会说理论,也要会讲段子。只要学生喜闻乐见,就是好的教学方式;只要能达到教学效果,就值得尝试。否则,一个平庸的“演员”,再好的“剧本”也会被演砸。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难忘。我们要成为当代大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他们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