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学习阶段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学习阶段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中学生相比,在学习目的、性质、途径、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沿用中学期间的学习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那么大学阶段的学习有什么特点呢?这一阶段的学习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学习途径多样化,大部分同学在此阶段已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大学学习阶段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中学生相比,在学习目的、性质、途径、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沿用中学期间的学习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那么大学阶段的学习有什么特点呢?

1.新生阶段

大学新生阶段为从入学开始至大一年级结束,在这一阶段中,新生要进行角色、思维方式、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的转换,由高中生转换为大学生,由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转换。大学学习要求具有更强的主动性,通过学习,大学生逐步学会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除上课外,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课外学习与中学生那种用来巩固课堂知识点的家庭作业截然不同,还要阅读各种参考文献书籍和各类信息,扩大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参加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要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项目,拓宽知识技能的获得途径。在这一阶段要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加强独立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多人居住环境中生活,增强与人相处的能力,提高自己未来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二、三年级阶段(www.xing528.com)

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活全面发展和深化的时期,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确立、定型的时期。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思维方式更加成熟,适应了大学校园的生活方式,课堂学习虽然还是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还能够从容应对课程、作业、社团、社会实践、考试等各类学习活动,参与更多的实验实训,学校中开展丰富多样的竞赛项目,以赛促学,以竞赛项目为驱动,能够更多地与人交流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开始尝试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一阶段的学习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学习途径多样化,大部分同学在此阶段已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3.毕业阶段

最后一年的学习,马上面临毕业,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熟,对行业领域的学术问题有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普遍关心所学专业在社会大环境的发展情况。特别在参与实习之后,对外部环境有了更为直观认识和判断,学习关注点不再只放在教室课堂的学习,更加注重通用技能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