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习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习能力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执行力既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学习能力得以特征化的重要形式。它是学习的动力所在,是学习能力的动力成分。学习过程的延续是一个艰苦的历程,没有强化成分,学习能力就会出现严重的缺失。强化力的功效就是使转化为学习能力的活动延续不断,使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的转化过程能够持续进行。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学会科学地管理时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习能力

(一)学习能力的成分

1.知识力

知识力是指对知识进行加工操作的能力。对知识的加工操作主要是对获得知识的操作、知识库的建构操作。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不仅知识的种类和丰富程度在学习能力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个人拥有的知识的多寡不是最重要的变量,最重要的是这些知识是如何得到表征和组织的。从所获得的知识类别的程度上看,所获得的可能是程序性知识或者陈述性知识,也可能是情绪性知识或者有关态度和意志的知识,还可能是策略性知识、条件化知识或者元认知知识等。在知识力中,知识的获得过程可能主要通过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式获得。

2.解析力

解析力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库,在从未学过(未见过)的材料中,发现、汲取、整理具有学习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认识的一种能力。解析力主要通过阅读过程实现。解析力要求学习者经常要觉察学习资料中的关键性要素,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识别其中的意义。如果学习者看不出所呈现资料的意义,便不能识别其新旧意义或在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之间的关系,那么它对资料的理解还处于无组织、未分化的状态。解析力使内容意义从混沌模糊状态转化为清晰明了状态。解析力是在阅读材料基础上提炼信息,通过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分析综合形成新意义,再运用新意义进行判断、推理,获得对材料的规律性认识的过程。

3.生成力

生成力是指人们在理解知觉事物的意义基础上,与他们先前的经验相结合,形成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或者是一个新结构的建构过程。生成力更强调获得新意义,这个新意义主要通过结构生成。

4.迁移力

迁移力是指将已经学得的图式用之于新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力的作用是使习得的经验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便于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因此迁移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测量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迁移使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与熟练。学习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概括化、系统化。知识技能的类化过程只有在学习的迁移中才能实现。

5.执行力

执行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成分之一,通俗地讲就是“心动不如行动”,就是“做”的能力。执行力表征了学习者把学习落实到具体学习活动上的能力,就是以系统的方式,让学习者能一直持续地采取学习行动,完成任务的过程。执行力既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学习能力得以特征化的重要形式。

对执行力的培养可以从多种角度,采取多个方法进行。

(1)采用五步训练法提高执行力。五步训练法,即:第一步,知道做什么;第二步,知道如何去做;第三步,知道何时去做;第四步,知道努力去做;第五步,做。

(2)克服拖延行为。拖延行为是执行力的重要阻碍。拖延行为通过“明日复明日原则、先决条件原则、第二十二条军规原则”等原则产生。拖延行为在执行力的培养中普遍存在,因此克服拖延行为,就会使执行力的培养产生突破性进展。

(3)落实计划。我们可能有很多的计划,但一旦计划形成,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活动。把计划搁置起来,再好的计划也等于零。学习能力的执行力成分也只能是空谈。想一万步,不如做一小步,空想永远没有机会提高学习的执行力,只有实践才使我们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更近。

6.强化力

学习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没有强化力的学习能力就是残缺的学习能力。强化力,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它是学习的动力所在,是学习能力的动力成分。强化力是提高个体执行力水平的有效方式。学习过程的延续是一个艰苦的历程,没有强化成分,学习能力就会出现严重的缺失。

强化力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使学习活动持续进行,因此具有动机作用;二是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测和反馈,具有反馈作用;三是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因此具有元认知的作用;第四,强化力涉及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坚持性、自觉性等因素,因此具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强化力的功效就是使转化为学习能力的活动延续不断,使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的转化过程能够持续进行。(www.xing528.com)

(二)培养学习能力的方法步骤

1.树立“无处不可学”的大学学习观

古人云:“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因而同学们要首先改变头脑中“学习是学校之事,课堂之事”的观念,树立起生活实践中无处不可学的观念。课堂之外,身边的点滴,无处不可学习。

2.给自己定下足够高的人生目标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例如大学生专升本,如果把目标定在一流学校一流专业去努力,虽然可能实现不了但结果一定也不会差,但如果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二流三流院校专业,结果甚至会更差。同时在设置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目标是清晰且可以达到的;确立某个目标的优先权,并排出一个序列;确定达成较小的学习单元目标;定期对目标重新加以评估,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激励。

3.科学地管理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资源。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学会科学地管理时间。时间管理要注意:不要不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几个月甚至一年才做出计划;即使做出了计划,有了目标,却犹豫不决;对某次任务不是一次完成,而是花很多次才完成;拖延,就是把今天应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逃避,找各种办法来逃避学习;中断,就是中断学习计划,中断对目标的追求。

4.讲究学习方法

莫里斯提出的“SQ3R学习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SQ3R表示纵览(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背诵(Recite)、复习(Revise)五个连续的阶段。

(1)纵览。纵览就是对全书进行快速的浏览,弄清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对作者的基本观点有一个初步印象。一般来说,先阅读作者的序言(前言)或后记,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和目的,纵览往往可以了解到最新信息,启发自己的思路。

(2)提问。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在读书时,要透过书中表面字句去捕捉问题,敢于在无疑处生疑,提出自己的设想。有了问题,就会进一步去探索,从而可能提炼出新观点。

(3)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理解和深入掌握文章的精髓,把重点章节学深吃透,做到融会贯通,使其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牢固基础。因此,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边读边想,必有所得。

(4)背诵:不是指逐句地复诵或默记,而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把有关章节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牢记在脑中。当然,不排除把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背诵出来。

(5)复习: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材料必须反复复习。注意每次复习在内容上要有所开拓,有所发展。

5.利用学习资源

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学生才能共同进步。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学生通过利用课外资源来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课内知识的深度。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有时他们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网络学习资源可以有效地拓展知识面,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要及时上网搜索,并提出与本学科有关的问题。课外学习资源利用得好有助于学生课业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与自主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