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生活: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

媒介生活: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媒介给人的生活尺度带来的变化具有重大的伦理意义。媒介正义一语并非完全陌生,但这个领域的探索尚未起步。[1]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美国史学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代表作为《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 早期近代欧洲的历史》。[4] 俗民方法论,亦称民本土方法论或常人方法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创始人为美国社会学家芬克尔。

媒介生活: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

媒介给人的生活尺度带来的变化具有重大的伦理意义。哲学家汉斯·乔纳斯(Hans Jonas)指出,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宏大的环境系统,这使我们对自己行为的伦理洞见为之一变【144】。我们看到,自己在小环境里的行为在大范围的环境里产生累积效应。用乌布利希·贝克(Ulbrich Beck)的话说,对环境尺度变化的伦理反思是全球“风险社会”直接产生的后果,这种反思也适用于环境之外的领域。媒介的全球规模对媒介伦理的意义逐渐明朗了【145】

如何凭借媒介并通过媒介过合乎伦理的生活? 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一致同意的出发点。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处在媒介渗透的饱和态,所以,继续满足于没有媒介伦理的伦理学,势必是越来越难了。既然一切媒介传播能在全球规模上流通,应运而生的自然就是与媒介伦理相关的全球规模【146】。但局部的伦理问题,即集体、友情、制度空间的伦理问题,就纠缠在各种规模上的媒介流里并因此而转换了。

在第八章里,我们将更系统地思考媒介伦理的出发点。在那里,我们还将更系统地审视相关的正义问题,看看正义如何应用于媒介的运行。媒介正义一语并非完全陌生,但这个领域的探索尚未起步。然而,媒介资源公正分配问题对理解媒介如何改变世界具有核心的意义。

[1]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Elisabeth Eisenstein),美国史学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代表作为《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 早期近代欧洲的历史》。(www.xing528.com)

[2] 吕西安·费弗尔(Lucien Febvre,1878—1956)和马丹(H.-J. Martin,1924—2007),法国印刷史家,著《书籍的出现》。

[3] 塔尔德(Gabriel Tarde,1843—1904),法国社会学,研究范围横跨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犯罪学,有十余种著作传世: 《比较犯罪学》、《模仿律》、《刑法哲学》、《社会逻辑》、《社会规律》、《刑罚和社会研究》、《权利的变迁》、《普遍的对立》、《经济心理学》、《学习与社会》、《社会学纲要》、《社会心理学研究》、《权力的变迁》、《舆论与群众》。

[4] 俗民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亦称民本土方法论或常人方法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创始人为美国社会学家芬克尔(Harold Garfinke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