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蒙古经济概况及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成果

内蒙古经济概况及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成果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404.6亿元,比上年下降6.9%。

内蒙古经济概况及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成果

3.1.3.1 内蒙古经济总量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0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7.2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408.6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8047.4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比例为10.2∶39.8∶50.0。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3%、14.8%和74.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3786元,比上年增长3.6%。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分城乡看,城市上涨1.7%,农村牧区上涨1.6%。分八大类消费类别看,呈现“七升一降”。衣着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7%,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医疗保健上涨10.0%,居住价格上涨1.7%,交通和通信上涨1.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2%;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2%。从工业生产者角度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上涨6.3%和10.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4%,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4.4%。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3.4亿元,比上年下降14.4%,如果剔除2016年虚增因素,比上年增长14.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23.1亿元,比上年增长0.2%。分旗县看,全区103个旗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超过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60亿元的旗县2个,超20亿元的旗县7个,超10亿元的旗县30个。全区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3158.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8%;财政扶贫支出121亿元,增长1.1倍。(www.xing528.com)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404.6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19.3亿元,下降7.0%。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647.5亿元,集体单位投资92.6亿元,个体投资225.5亿元,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7439.0亿元。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891.1亿元,增长15.0%;第二产业投资5617.6亿元,下降13.4%;第三产业投资7895.9亿元,增长11.6%。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3746.6亿元,中央项目完成投资657.9亿元。

3.1.3.2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历程

1969年由于战备的需要,中央将内蒙古的多个地方划分给邻省进行托管,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被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这使得这些省市与区内其他区域长期以来缺乏密切的联系。加之内蒙古自西向东涉及了三个经济区,东、中、西各区域与各自所邻近的经济区亲密度远远大于区内12盟市之间的紧密度,因此对各区域间经济的合作与交流加快经济的发展有着制约作用。改革开放使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的情况出现了新的转折点,同时也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但是因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发展基础薄弱,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太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85年左右,东部地区由于接近东北老工业基地,其建筑业、运输业等经济总量迅速增加,虽然包头也建立了较完整的重型汽车生产体系,但毕竟力量薄弱,并没能带动西部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此时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表现为东(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通辽市)、西(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两个大区域之间的差距,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后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京津冀经济圈等战略性规划陆续地开始实施,内蒙古在这些政策的带动下积极探索发展经济,其中呼、包、鄂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有力的政策扶持迅速崛起。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相对呼、包、鄂地区较慢。到1995年左右,整个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基本显现出中(呼、包、鄂)、西(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东(其他盟、市)三个区域的差异形式,中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东部地区较次之,西部地区较落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