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序列主义钢琴音乐发展与作品赏析

中国序列主义钢琴音乐发展与作品赏析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序列主义音乐下创作的《诙谐曲》《诙谐曲》这首作品是由王建中在1985年创作的,所采用的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

中国序列主义钢琴音乐发展与作品赏析

(一)序列主义音乐下创作的《李贺诗意二首》

汪立三创作的《李贺诗意二首》来源于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我们都知道,李贺是一位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诗人,他作的诗——《梦天》展现了在梦中远超尘世凡俗,表达作者心目中藐视人间九州沧海桑田,风雨千年如走马转瞬。作曲家汪立三先生解读诗意之后,用自己所擅长的乐器——钢琴来表达自己所想,在1982年时创作了名为《李贺诗意二首》的钢琴作品,其钢琴作品就像是一片解读李贺诗意的文章一样。

这部作品是我国音乐家采用十二音序列创作手法创作的作品,也是第一首采用十二音序列手法创作的钢琴作品。

《李贺诗意二首》这部钢琴曲共由两首乐曲构成,分别是《梦天》和《秦王饮酒》,这两首作品都是作曲家用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创作的,两首作品采用的是同一个序列音,将千年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意境和现代音乐相联系,表达了作曲者对于诗意的理解。

1.《梦天》

在创作《梦天》这首乐曲时,采用的是五声性十二音序列的手法,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调式相结合。其音乐将序列分成三组,每组四个音,音程量是一样的:bE、bB、bA、F/B、#C、E、#F/C、bB、A、G、D,这个序列的三组音都是具有五声性的,因此,整首乐曲即使是使用的西方作曲技法,但仍然有中国传统的风貌、气质或者说是魂魄在其中,并且这两者结合得十分巧妙和融洽。在第一小节到第九小节中就将这十二个音全部予以呈现。

从整体上来看,这首乐曲共分成三个部分,具体如下。

(1)第一部分。乐曲的第一小节到第二十二小节,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八度的依音,形成空幻、缥缈的声响效果。诗句幽怨惆怅地描写着:“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音乐也像诗一样开始,音乐五声性技法很能表现写意性。诗中朦胧的云海、惨淡凄白的月色,辉映着半开的楼阁,音乐的八度音音响效果空冷,意显月中老去的玉兔与寒冷的蟾赊,在阴冷幽静的月宫中、在高处不胜寒的天色里泣哭。

(2)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内容与第一部分内容在音乐内容上相差不多,都是在小节左右,紧接第一部分内容结束后,从第22小节到第46小节为第二部分内容,需要注意的是,第25小节与第26小节这篇幅不长的两小节采用了倒影的手法将第一音组再现,在仍旧郁郁寡欢的情绪中表现“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瑚相逢桂香陌”的景象;而第26小节到第29小节采用同样的手法将第二组音予以呈现,这时右手的音却是非五声性的音列与其配合,这两种不同的音乐材料同时奏响时,会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觉。作曲者也仿佛来到了月宫,瞥见诗人梦入月宫,邂逅仙女们。在诗人的梦境中,玉轮似的月亮带着光晕,就像是被露水打湿了似的,此时诗人与仙女在桂花飘香的月宫路上相遇了。

(3)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从第47小节到第67小节,在结尾部分时将序列再现,回归到五十六小节到第六十七小节结束全曲。在这部分内容中,作曲家采用回归手段来表现“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意义,用音乐表达对于世俗的顿悟,犹如诗人梦中凝月,立足不同角度,以天观世,遥见地大辽阔的九州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渺小如九点尘烟,大海不过如同杯中之水。以空观时,世间千年的沧海桑田之变化,如同白驹过隙,寓意人世沧桑、世间万物变幻不过一瞬。

2.《秦王饮酒》

上文内容中我们提到过,这首作品与上面我们所说的第一首作品《梦天》所采用的序列是一样的,两首曲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音列作为统一因素(没有旋律);在结构上也很一致,都是“引子——正题——短暂的舒缓(淡漠)——正题——尾声”的形式。

其实在前面我们所分析的汪立三创作的作品中《涛声》与《冬花》也都是采用这样的创作形式,这也可能是汪立三偏爱的曲式结构,总是呈现出一种疏密、浓淡、静动交替的特点。因此,作曲家并不是在曲中表现“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而是将后面诗句中饮酒作乐的情景和虚幻的世界结合起来,旁观秦王的醉生梦死。

从乐曲一开始的第一小节到第38小节,长达38小节的painful都是作品《秦王饮酒》的序列。

(1)第一音组。第一音组是从乐曲的第一小节到第25小节。

(2)第二音组。第二音组是从乐曲的第26小节到第37小节。

(3)第三音组。相比较来说,序列的第三音组比第一和第二音组的篇幅短一些,只有两小节,也就是第37小节与第38小节。

乐曲从第三十九小节开始使用非五声性的和弦,把之前的序列重新排列、重新组合。作曲者以同样的手法,表现作品的第二部分,由梦天转换到醉梦,描述秦王夜宴的情景:“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醉意朦胧月亦朦胧,如果和梦天相对,此为梦地,因为这里既有美酒,又有精美乐器奏出的天籁之声,令人流连忘返的月色,让天上人间共同拥有。结尾处再现序列,回归原貌,在第131-144小节结束,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与《梦天》结束的手法一致。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这时仍然散发着一缕缕伤感的情调,似与《梦天》异曲同工。作曲家将这两首诗作为创作意蕴合在一起,并且用几乎一致的十二音序列作为作品的内涵,表达了作曲者对天上人间的感悟。

(二)序列主义音乐下创作的《诙谐曲》

《诙谐曲》这首作品是由王建中在1985年创作的,所采用的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www.xing528.com)

首先,我们先来看引子部分,从音乐内容上来看,引子部分是从乐曲的第一小节到乐曲的第八小节,其节奏采用十六分音符和长音、三十二分音符和长音的连接,表现出节奏的对比形式。在强弱对比上使用了PPP-mf。虽然这种力度不算是最强烈的对比,但是也能在引子中造成反差很大的对比度,具有一定诙谐曲的强弱对比特点。

这首作品的创作实际上是受到了韦伯恩十二序列的作曲技法影响,呈示部从第九小节开始进入主题:右手第一小节的4个音为第一组,左手4个音为第二组,第二小节左手第一拍4个音为第三组,形成4×3的十二音序列。

在呈示部的节奏型上,作者采用了连续的三组十六分音三连音连接长音节奏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浪漫主义谐谑曲的特征。尽管标示在小节拍2/3拍上进行,但是在右手的旋律部分,也采用符点音符。此外,六个音的分解和弦连音连续使用,实际具有3/8拍的谐谑曲常用节奏形态。这种是中国作曲家经过创作实践的分法,这类分法可以从韦伯恩的作品中看到。

勋伯格虽然使用十二音技法,但是他主要的思想是复古的勃拉姆斯式的结构、旋律、对位。战后的作曲家从十二音序列中受启发的主要是韦伯恩,真正有一种新的结构观念、声音观念的也是韦伯恩。韦伯恩《九件乐器的协奏曲》中的序列特点是:一个十二音序列分为4个等份,每一等份里都是一个大尺度边缘上有一个小三度,倒影、逆行。

乐曲的主题取材于五声性音乐与十二音技法相结合,这种手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作曲家典型的创作思路,作曲家们在创作过程中都尽可能地用中国音乐元素特点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来创作属于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或者采用重新认识、重新使用的方法来创作。尽管中国的音乐并不纯粹是五声调式的,但是五声调式还是具有一种被认同的民族代格。又由于五声调式相比之下更容易被辨识出来,所以五声调式的使三气为一种象征。作曲者将五声调式与十二音创作技法做了一些调整,争取在矛盾中显示出一些民族性。

随着音乐的进行,音乐中出现了对引子的发展,第一小节使用了第三组音,第三小节低音声部是第二组音的残缺,是和声上的五声性,中声部是第一组音。

而当主题材料得到确定之后,在之后音乐内容的发展中就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了,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传统式的模进、片段分割等手法促使音乐进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曲者借鉴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十二音音乐第十四、十五交响曲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当然,作曲者也从借鉴中找到了创作的合理性证据,主题是十二音的。

第十二小节和第十三小节是很明显的三个音组分布,其中右手为第二音组,左手第三音组,第十三小节与第十四小节的左手部分为第一音组,这样三个音组交换次序形成第二个乐句。第二大片段除了继续有明显的五声性和声外,和声更加丰富,有其他因素如半音内容、全音内容出现。作曲者在作品中尽可能多地使用五声调式,并不断强调,这样能够使作品中十二音的半音、全音和五声性的音相互作用并转换突出,显现出五声性的独特音调,活跃十二音的平淡无奇。这种突如其来的和声功能具备谐谑性的变化,能营造出风趣幽默的效果,并且具有东方色彩的神趣。

最后的再现部,要注意的是,第二主题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再现,8小节的尾声来自展开部第二部分的音型。奏鸣曲式带有插入性的展开,最后结束全曲。

(三)序列主义音乐下的《花团锦簇》

《花团锦簇》是一首典型的采用序列十二音技法创作的乐曲,由罗忠错于1986年创作而成,其实,这是《钢琴曲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在这里我们只以这一首《花团锦簇》来做重点分析。

这首乐曲没有主题,作品中的各种不同的节奏、速度、音与结构的结合很像“花团锦簇”这样的形式。乐曲的节奏结构是非常有特点的,在全乐曲的速度为(Vivacie)活泼的快板段落中,作者使用了“菲波那契数列”(Fibonaccireihe)。以八分音符作为一个时值单位通过符号“,”将音符分割成若干组。

通过分析我们便能从其创作中分析出几组数列,具体如下。

(1)第一组数列。第二小节的数列为3、5、8(3+5=8)。

(2)第二组数列。第四小节的数列为4、6、10(4+6=10)。

(3)第三组数列。第六小节的数列为7、11、18(7+11=18)。

(4)第四组数列。第八小节的数列为8、5、3(8-5=3)。

由此,我们便能依次推出第九小节数列为5、3、2(5-3=2);第十小节数列为3、2、1(3-2=1);第十二小节数列为5、3、2(5-3=2);第十四小节数列为1、2、3(1+2=3),2、3、5(2+3=5),3、5、8(3+5=8);第18小节数列为14;第20小节数列为22;第22小节数列为36,是第18小节和第20小节数列的相加数(14+22=36)。

这首作品从音的使用上看有少量的五声性,但乐曲中(Vivacie)活泼的快板段落在数列控制下游动于(Lento)慢板、徐缓的、(Allegro leggiero)轻巧的快板和(Adagio)柔板、慢板之中,这几种不同速度、不同音型、不同织体、不同性格的段落交替出现,丰富了乐曲内容,多变的音乐语汇表现出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的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