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内容安全研究的意义,新闻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内容安全研究的意义,新闻信息处理技术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10月7日新加坡首次对在博客上发表种族煽动性言论的两名“博主”判刑,可见,互联网信息内容事关国家安全。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如何避免互联网负面影响给发展大局带来的干扰,避免互联网信息有害内容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和破坏,是对互联网管理部门的考验。

信息内容安全研究的意义,新闻信息处理技术

互联网作为一个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全球性网络,已经和正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已经和正在使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交往、娱乐的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也使得其技术运行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低估的破坏作用和负面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刊载信息内容所衍生出来的问题,更是影响到现实的正常秩序和规范[26]。

1.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从地域的角度看,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信息源在国外,信息由境外传入国内(包括国内信息由各种途径传送至境外,再由境外信息源传播至国内)产生影响;二是信息源在国内,信息主要也是在国内传播并产生影响。

这里不妨先看两个国外的例子,从信息传播途径上分别显示了以上两种情况,但信息内容则直接涉及国家安全。2004年是西方人质被恐怖分子斩首事件屡屡发生的一年,如5月11日美国电信工程师尼克·伯格(Nick Berg)被恐怖分子以此手段杀害,同样遇害的还有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工程师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6月18日)和韩国加纳贸易公司职员金善日(6月22日)等。以上这些残暴的画面都是通过恐怖组织的网站传播的。恐怖分子认为,习以为常的自杀式爆炸已经对美国人不构成“心理威慑力”,于是频繁地捕获人质,提出要挟条件不果后将人质残酷地杀害,并将现场的视频通过互联网传播,企图达到从心理上打击西方国家及支持美英的国家的作用。对此,美国和相关国家均采取了相应措施,如金善日被害录像刚在网上传播,韩国政府就下令禁止国内网站播放这段录像,违规网站将被关闭。2005年10月7日新加坡首次对在博客上发表种族煽动性言论的两名“博主”判刑,可见,互联网信息内容事关国家安全。

2.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事关公共安全

互联网信息对公共安全构成影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网络谣言及网络假新闻(通过有公信力的网站发布的虚假新闻);二是对集体行动进行动员组织的信息。

今年5月10日,美国副国务卿卡伦·休斯纽约对外关系协会举办的“转型公共外交”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说:“美国在冷战结束时减少了公共外交方面的努力,在20年后却面对信息爆炸的局面,在一个谣言可触发暴乱、信息通过互联网在瞬间传遍世界的时代,各种思想为了赢得注意力和可信度而相互竞争”。她的这番话,至少点出了谣言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威力。

在互联网上,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过去被排拒在新闻媒体之外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如今可堂而皇之的公开传播。由于互联网自由和交互的特点,无论从复制的速度和传播的规模来看,谣言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其杀伤力也更为强大。特别是互联网为网民提供了隐藏真实身份的机会,使一些人丧失社会责任感而不顾忌任何法律,于是互联网成了谣言丛生之地,谣言,也成为了互联网上的顽疾。(www.xing528.com)

任何网络造谣者的目的都是要快速而广泛地传谣,并最终使受众信谣,因此使用一般手法造谣并靠个人网站或通过论坛、聊天室、新闻组、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功能传谣,范围和效果仍是很有限的。从发展看,今天网络谣言达到“高明”的程度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制作环节,网络谣言炮制者采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盗用媒体的名义;二是在传播环节,令网络媒体乃至传统新闻媒体“中招”,通过它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以证实其“可信度”。根据谣言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政治谣言、经济谣言、军事谣言、外交谣言、社会生活谣言和自然现象谣言。在影响范围上也有局部(如对某个个人或某个机构、企业)和全局之分。在重要领域带有全局性影响的谣言必然会造成社会的不安与动荡,危及公共安全,造成实际的破坏。如在经济领域,一条谣言可以引起民众到银行进行挤兑,一条谣言可以引起股市的大涨大跌,一条谣言可以引起汇率市场上数十亿元资金的流动。而这种情况在发生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时,造成的破坏会更大。如2003年4月1日,正值香港因SARS肆虐人心焦虑之际,一名停课在家的14岁少年将新闻组、ICQ上流传的“香港将宣布成为疫埠”的谣言复制成《明报》即时新闻网页的形态,并上传至近似明报网站的网址。这一以“明报专讯”名义发布的网络谣言顿时造成社会恐慌,导致当天下午部分香港居民抢购风潮。特区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辟谣,当天傍晚便制止住了人们惊惶失措的局面。明报新闻网也及时发出澄清,并强烈谴责造谣者盗用明报新闻网的行为。当天晚上警方以“不诚实使用电脑”之由,将涉案少年拘捕。同样,在SARS肆虐内地时,不少地方发生网上造谣的情况,导致人心的恐惧和社会的混乱,极大地干扰了全国阻击SARS的战役。

近年来,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作用的一个新趋势是,它不仅是新闻及信息的传播者、舆论及民意的集成者,而且也成为集体行动的组织者。在互联网上,网站、论坛(BBS)、QQ群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手段的复合使用,使点对点、点对多点的通信及信息传送能够迅速扩展为多点对多点、多点到面的信息传播,产生出一呼百应的动员组织效果,而且表现出集结人数之众、速度之快、主题之明确、形式之松散、组织者之隐秘的特点。2005年4月国内多个城市举行反日游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互联网和手机发挥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稳步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改革。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如何避免互联网负面影响给发展大局带来的干扰,避免互联网信息有害内容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和破坏,是对互联网管理部门的考验。

3.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事关文化安全

文化在社会科学上表明的意义,是指日常生活中所持的信念价值观生活方式。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全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达到空前的规模,但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十分尖锐激烈。文化被视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民族,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传承优秀的本土文化、建设优质的精神文明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文化安全首先是实践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这在互联网信息内容传播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互联网的特点,大量糟粕性的文化产品和精神垃圾可以通过互联网轻而易举地传播,使各种价值观、道德观及多元意识形态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对我国的文化格局形成冲击。例如,互联网上色情、暴力内容的传播,在电话拨号上网(窄带)阶段,其形式主要是文字和图片,而宽带网络的来临,则打破了以往音视频传播的瓶颈,网民对音视频内容的在线观看、下载观看、上传及通过其他途径再传播等活动空前活跃。音视频无疑比文字、图片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今天,信息内容的生产,不仅专业机构可以大规模地进行,而且千千万万的个体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制作。各类数字终端、通信终端(如手机)与互联网的对接,使互联网信息传播更具灵活性和扩展性。在互联网传播进入web2.0阶段后,由于博客、播客等形态的出现,网上音视频的传播又进入一个“一人一媒体”、“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新阶段。香港资深新闻工作者冯智翔今年4月在《亚洲周刊》上曾发表一篇文章《自拍狂潮,网络传播新血祭》,其中就提到了互联网上流传的几个著名的暴力视频,如近来国内频发的“校园暴力”视频、虐杀动物的视频等。

是将互联网建构成培养人、陶冶人的信息知识宝库,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还是将其变成一座垃圾桶和精神染缸,有害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害于优秀文化的传承,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中国是互联网的大国,不仅用户最多,同时也是中文信息内容最大的提供者,应该对全球互联网的良好秩序和良好环境做出贡献。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中,青少年人数最多,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免于受到有害信息内容的毒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