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实践课教学: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实践课教学: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年级上下两学期都设有“单科实习”课程,即每个学期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某课程的实习教学。自2012年以来,主要是依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运行机制制度化”课题,将已建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组织运行机制制度化,全面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

提升实践课教学: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由于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关系的松散,高校教师师范生、在职教师及中小学之间缺乏实质性的联系,师范院校教育实践课的教学也基本上是照搬理论类课程教学的模式,主要是“先讲后练”,即先学理论课程,再开展见习与实习;在见习与实习过程中,也主要是以师范生对“指导教师(师傅)”的观察与模仿为主,试图从指导教师的示范中抽取出具有一般性的教育教学原则并为己所用。但由于师范生仅掌握了一些普适性的公共教育理论,当他们面对学校的具体状况时,很难将理论与实践一一对应。这种实践教学已大大窄化了实践课教学的内涵,忽视了实践课程对学生个性心理、行为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师范院校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实效低下,教育实践已成为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目前师范教育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

教育实践课是师范院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以获取实践知识、发展实践能力与实践智慧的学习活动。从课程类别分,包括专业观察、见习、实习、实验、论文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各类教育性实践活动。从课程层次分,包括观察性教育实践、参与性教育实践、综合性教育实践与研究性教育实践。相对理论类课程而言,教育实践类课程的知识形式极为复杂,它既有一般理论类课程的结构与规范,又有自身的情境性、活动性等特点,这些性质也决定了它的教学形式、方法的特殊性。我们应根据其特点,探索规范此类课程的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方式、学业评价、课程实施的条件与流程,力保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实践能力与智慧的获得,这是一个有待开垦的新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目前师范院校教育实践课实效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采取的策略也很多。我们认为,根据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与我们最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来看,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建立“合作共同体”,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成熟的做法是的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最初是1986年由美国霍姆斯小组在《明天的教师》中提出的一个理论构想,即由大学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合作共同培养与培训教师。现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后,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呈现出完整的实践形态,也开发出一整套成熟的运行技术。由于它呼应了世界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趋势,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境化,关照了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协调发展,较充分发挥了大学教师、在职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学生的主体作用,已被广泛认定为为新型教师教育制度的成功范例,因而它也成为当前各国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20多年来,美国就涌现出了1 000多所由中小学校和大学合作创办的专业发展学校,已有38个州以官方文件形式确立了这种合作方式的必要性。2001年4月,我国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创建了中国的首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但他们主要是针对在职教师培训的问题进行探讨,而我国各师范院校借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来改进实践课教学及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完整实例还没有见到。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是另起炉灶开办一所学校,而是不断开发中小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其目的是为参与教师和师范生提供丰富的研习机会、有效的研究与学习方法,发挥中小学在促进教师(包括师范生)专业发展方面的功能。2009年9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与附近8所小学(武昌区首义路小学、洪山区鲁巷实验小学、洪山区卓刀泉小学、洪山区旭光学校、洪山区楚才小学、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第四小学、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第八小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协商建立了8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并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在近4年时间里,双方围绕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的开设等问题,接连进行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运行机制制度化研究”的两个专项实验。2009年9月—2012年12月间,依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研究”课题,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运行机制的建立为研究着力点。具体措施为:一是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充分利用为指向,构建新的实践课体系。即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专业观察—单科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实践课体系,“教育专业观察”课安排在二年级,隔周下校一次(半天),两学期共64课时,学生观察所得写在专用观察笔记本——《二年级教育专业观察手册》上。三年级上下两学期都设有“单科实习”课程,即每个学期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某课程的实习教学。四年级上学期设有为期12周的毕业实习,让毕业生全方位带班与教学;四年级下学期,主要是毕业生在大学与小学双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二是组建新的业务组织。即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组建校本研修指导组,负责指导各参与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班主任专业发展、课题研究、听课、评课等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从8所参与学校的在职教师中确定若干名优秀教师组成师范生见习指导教师组,负责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在下校进行专业观察、单科实习、毕业实习期间的教学、班级管理的个别指导工作,参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三是互办“一线讲堂”。即培养院校开发面向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课程,下校指导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优秀中小学教师进大学为师范生做讲座。两年来,一线中小学教师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讲座就有:小学教育的性质、小学教师的角色与素质、小学教学目标的行为化问题、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小学教学管理内容、小学德育内容、小学管理体制、小学的家校关系、如何做一名魅力教师、新教师应知应会、学校特色打造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除经常性为见习学校开设讲座、听课评课外,还为8所学校提供了多种专项业务活动指导,具体项目有:“首义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兴趣教育研究”成果转化指导;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指导;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自修—反思式校本培训模式实施指导;班主任提高的校本策略;全能教育实施指导等。

自2012年以来,主要是依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运行机制制度化”课题,将已建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组织运行机制制度化,全面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具体措施为:一是总结前两年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提炼其中的合理性,让特例常规化,让临时措施制度化,让行动有章可循,让管理更加有序。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参与学校及部分师范生参与编写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研究》、《师范生教育专业观察指南》已经完成初稿,大家的共识进一步增加。二是根据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师范生实践课教学整体改革的需要,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与各院系开展的“师范生教师素质修炼营”活动、学校“教师素质训练中心”开展的模拟训练衔接起来,形成了“师范院校实践教学3S模式”,并获得了湖北省2012年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三是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除了参与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不少学生还借助这个平台开展社会调查爱心服务,如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就为附属小学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设了“快乐童心作业屋”,各方面反映良好。

从几年的实施结果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仅可以直接用于师范生的见习与实习,而且对整个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都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教育实践课教学实效具有独特的功能。

1.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

现代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表明,真正对教师实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实质作用的,是一种整合了理论知识和融教师的个人经验、体验、信念、情感以及对当下教育情境的直觉把握在内的、综合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因而实践性知识被认定为教师成功进行教学的主要知识,十分重要,是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师范生教育阶段就应有所关照。

但传统的教师教育把教学主要看成信息传递过程,把师范生的学习当成单纯的理论知识获取过程。实践体验被当作教师教育计划末端检验理论、练习教学技能的环节。而且,由于大学课堂中的理论学习与中小学实际的教育真实情境相去甚远,即使有见习与实习环节,但师范生往往难以将两者有效整合。而专业发展学校则将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都植根于具体的学校情境中,从而为教师“教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以及“行动中认识”、“行动中反思”创造了条件。从而将理性的思考与实践的工作和生活交融在一起,通过合作开展活动和责任共享,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专长)都受到尊重和利用,使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与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有了平台,直接促进了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www.xing528.com)

2.促进师范生专业教学能力的形成

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本领或技能。但它是不可能在虚拟的情境中最终形成的,而传统的师范大学与中小学分离的局面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真实情境使师范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的教育教学,拉近了师范生与未来职场的距离,深刻体会教育对象与当下教育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从而也引发了师范生的理性思考。特别是一些研讨会活动,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让大学教师、一线教师与师范生协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逆转,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据我们对2012届、2013届毕业年级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了解,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就源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的问题,还有7篇论文是直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的。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学生们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就有很多自己的体验,因而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普遍好于往年。

3.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师范生专业意识与情感生成的主要来源

师范生专业意识与情感是专业素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注其发展理应是师范生专业发展活动中的应有之义,但某种意识与情感的形成不是靠说教与认识来完成的,而是基于现场经验的反思,是在实践中持续探究而形成的。这就需要他们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有更早更深的了解,需要对教育有所思考,而由于我国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太少,师范生仅凭几周的毕业实习来接触实践,这对师范生的职业精神的培育是非常有限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使师范生的职业精神培育能更开放与多样化,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更多的合作,师范院校与中小学联系密切,会引起师范生、中小学教师对自身、对教育的更多思考,大大提升了师范生的专业意识与情感,并促使参与学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初步达到了理论与实践互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协调发展;大学教师与在职中小学教师在平等沟通过程中,感受到了“实践出真知”的魅力,从而促进师范生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这也有助于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的改革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